变富的秘诀很简单,十二个字就足以搞定:挣得更多,花的更少,合理增值。
其实,八个字也能说清楚:开源节流,合理增值。
收入低时“开源”,收入高时“节流”,运用理财手段使财富合理增值,就可以成为富一代。
这三个环节少一个都不行。
缺一不可收入低时不想办法“开源”,那挣得钱就永远只能满足生活基本所需。
工资只够每天的柴米油盐酱醋茶,变富就是个很美的泡泡。
收入高时不知道“节流”,挣得和花的差不多,甚至挣得比花的还多,变富就更是个笑话。
尤其是“分期付款”这种方式被发明出来后,钱更容易借了,也就更不容易存下来了。
房贷、车贷、购物的分期付款……这套组合拳下来,如果不“节流”,怎么变富?
但做好了“开源节流”也不一定能变富,还需要钱生钱的手段,让财富“合理增值”。
如果不会理财,自己的钱就会在无形中被“通货膨胀”吃掉。
如果在九十年代,工资能拿到上千元就是高薪了,是属于很能挣钱的能人。
而在30年后的今天,上千元就只是很多人买套衣服、换个包、请人吃顿饭的钱。
这就是通货膨胀的威力。
并且,我们还不能消除通货膨胀,因为合理的通货膨胀能够刺激经济发展。
既然不能直接解决掉问题,那就只能迂回地去抵消问题所带来的影响。
比如你非常恨一个人,可你又不能从肉体上消灭他。这样会把自己送进去,更可能是吃一粒花生米。
这就得不偿失了,那怎么办呢?只能“想办法活得更好”。
通货膨胀也一样,我们不能直接解决,那就想办法抵消它“让钱贬值”的影响,使钱合理增值。
比如在九十年代,拿着过千的工资,每个月省着点花,要不了几年就能在北上广深买套房。
搁到今天,当初买套房的钱也增值了上千倍,核心地段甚至是上万倍。
不仅完美地抵消了通货膨胀的影响,还发家致富了。
即使不在北上广深买房,在二线小城市里买,搁到今天也得增值个上百倍。
那都有哪些“合理增值”的手段呢?
增值手段大多数人能够接触到的手段就是基金和股票。
如果是以前,银行存款也可以作为一种增值手段。如今就不行了,它的收益太低了。
不止是定期存款利率低(很少有超过4%的产品),以前很香的大额存单的收益率也很低。
现在的银行存款只能够作为零花钱或生活费的去处了。
现在的我们就只能在基金和股票两者身上动脑筋了。
相对于股票,基金的普遍性要更强,也更加适合普罗大众。
不过,基金也分很多种,有货币基金、债券基金、股票基金等类型。
我们经常用的余额宝其实就是一款货币基金。它的风险低,收益也低。与银行存款类似,可以放平时的零花钱和生活费。
债券基金的风险要高一点,平均收益大概在年化6%左右。其中的长期纯债基金挺适合大部分人配置。
股票基金的风险就高了,不适合大部分人。
不过,股票基金中有款细分种类叫指数基金,它适用于所有人。
就连股神巴菲特也很推崇指数基金,是他在公开场合唯一推荐给投资者的投资品种:
“通过定期投资指数基金,一个什么都不懂的业余投资者往往能够战胜大多数专业投资者。”
至于股票,它只适合专业投资者玩儿,不适用于大多数人。
A股一直有个“七亏二平一赚”的魔咒——A股中有70%的人是亏钱的,20%的人不亏也不赚,只有10%的人才是赚钱的。
股票的杀伤力可见一斑。
其实,最直接的增值手段是“提高认知”。
不论是基金还是股票,只要认知到位了,那“基场”或股市就是提款机。
结语“挣得更多,花的更少,定投指数基金”,成为富一代是很可能的事儿。
不过,我们要认识到“财富只是一种力量”。用好了,可以使我们更幸福;用不好,就是七伤拳,伤人伤己。
财富只是生活质量的充分条件,而不是必要条件。有钱可以幸福,没钱同样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