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预防冠心病,做好三级预防,让你活得更健康

石佛山下小医生 2021-12-08 22:49:46

在我国,40%的死亡与心血管疾病有关,而冠心病属于心血管疾病里面的佼佼者。据统计,我国冠心病的总人数在1100万左右,2017年我国每10万人里面大概有120个人死于冠心病,而且死亡率在每年升高。冠心病是可防可控的疾病,该如何预防?做好以下三个阶段很重要。

冠心病的三级预防?

冠心病的三级预防,也就是针对三个阶段的预防。包括一级预防、二级预防以及三级预防。

一级预防,指的是还没有出现冠心病的时候,对冠心病危险因素的预防。

二级预防,指的是已经出现了冠心病,防止进一步的加重

三级预防,指的是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后,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冠心病的三级预防中,一级预防是最重要的,跟古人说得上医治未病变理念是一样的。但是现实情况是一级预防往往不被重视,人们只有在得病之后,才会重视起来。

冠心病的一级预防?

一级预防,是冠心病出现之前的提前预防,也就是对冠心病的危险因素的预防。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很多,包括可预防和不可预防的危险因素。

不可干预的危险因素:

指的是没有办法可以干预的。比如,随着年龄的增大,得冠心病的风险大大增加。而女性因为雌激素的抗动脉硬化作用,在绝经前,得冠心病的风险也很低。

可干预的危险因素:

指的是可以通过认为干预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吸烟、肥胖、缺乏运动、高尿酸等。

1、高血压

高血压是导致冠心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之一,大约60%~70%的冠心病患者合并有高血压。高血压患者得冠心病的风险也是正常人的3~4倍。

在我国,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是大于140/90mmHg,如果非同日3次测量血压都大于140/90,那就可以确诊为高血压。高血压患者至少将血压控制在140/90以下,能控制在130/80以下就最好的。

2、高血脂

高血脂也是导致冠心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尤其是血脂里面的低密度脂蛋白是最明确的危险因素。

血脂升高由于没有明显的症状,正常人应该定期的检查。建议20~40岁健康的成年人,每5年检查一次血脂;40岁以上男性和绝经后的女性,建议每年检查一次血脂。一旦发现血脂升高,可以通过药物或者生活方式的干预来降低血脂。

3、糖尿病

糖尿病最大的危害就是导致全身动脉产生斑块。冠状动脉产生斑块也就是冠心病。因此,糖尿病也叫做冠心病的等危症。

血糖升高,可以采用药物或者饮食干预来达到控制血糖的目的,将空腹血糖控制在4.4~7.0之间,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0%以下。

一旦确诊糖尿病,血压必须控制在130/80mmHg以下。低密度脂蛋白控制在2.6以下;甘油三酯控制在1.7以下。

4、肥胖

俗话说,一胖毁所有。肥胖不仅毁的是身材、颜值,同时还有健康。肥胖患者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的风险都大大增加。

一个人最佳的体重=身高-105。比如1.7米的人,最佳的体重是170-105=65公斤。

看一个人是不是肥胖,通常用BMI来计算。BMI=体重÷身高的平方。比如70公斤的人,身高1.7米。那么BMI=70÷1.7÷1.7=24.22.

BMI大于24叫做超重,大于28 叫做肥胖。

肥胖或者超重的人,要通过控制饮食和运动,把BMI控制在24以内。

5、吸烟

吸烟的危害是全世界公认的,会导致肺癌、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胃癌、胰腺癌等。

事实上,吸烟不仅会导致冠心病,而且会导致冠心病恶化,也就是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在临床上,很多心肌梗死的病人,都是吸烟的。

吸烟的人要及时地把烟戒掉,早戒早获益。

除了以上罗列的5点之外,还有其他方面需要改正。比如要多运动;饮食方面不要太咸,不要太油腻,做到均衡膳食,不要过量饮酒等等。

冠心病的二级预防

如果不幸得了冠心病,那么就进入了冠心病的二级预防——预防冠心病的进一步加重,重点是预防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归纳起来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坚持药物治疗

冠心病的有些药物是需要终生服用的,所以说要坚持。今天主要讲的是预防急性心肌梗死的药物。

1、抗血小板药物

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最主要的原因是斑块破裂之后导致的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然后把冠状动脉完全的堵塞。抗血小板药物的作用就是防止血小板的聚集,预防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

抗血小板药物,临床上最常用的是阿司匹林,阿司匹林是全球使用最广泛的药物之一,也是治疗冠心病的基石。如果阿司匹林不耐受,比如发生阿司匹林过敏或者阿司匹林服用之后消化道出血,可以选择氯吡格雷来代替。

阿司匹林饭前吃还是饭后吃?

对于这一点,很多人想当然地以为饭后吃对胃肠道的刺激比较小。但是由于现在大多数阿司匹林使用的是肠溶片,在饭前半小时吃最好。

一方面,空腹吃药,胃更容易把药物排到肠道里。另一方面,阿司匹林肠溶片是药物外面包裹着一层外衣,这层外衣只有在肠道的碱性环境下才会溶化。由于胃液是酸性的,因此不会在胃里面溶化。

如果是饭后吃的话,饭后胃里面酸碱度会升高,再加上胃里面有食物排空延迟,药物在胃里面时间更久,可能会使阿司匹林在胃里就消化了。这样反而对胃肠道伤害更大。

2、他汀类药物

他汀类药物是治疗冠心病的另一座基石,是必须长期使用的药物。他汀类药物的主要作用是能够稳定斑块,预防心肌梗死的发生,而且能够延缓斑块生长,甚至起到逆转斑块的作用。

临床上,他汀的种类有6~7种,其中最常用的是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两种。其中瑞舒伐他汀降血脂效果更好一些,但是有些肾功能不好的患者,优先选择阿托伐他汀。

在我国,他汀主要使用中等剂量,其中阿托伐他汀20mg;瑞舒伐他汀10mg。

低密度脂蛋白达标值?

他汀有没有用到位,主要看低密度脂蛋白有没有达标。目前的观点认为,低密度脂蛋白低一点对患者更好。目前的主流观点是低密度脂蛋白至少降到1.8以下,最好能够降到1.4以下。

但是低密度脂蛋白不是那么容易降下去的。有些患者低密度脂蛋白很高,使用中等强度的他汀,无法达到要求。可以加用依折麦布,甚至PCSK9抑制剂。

他汀的不良反应如何预防?

目前有一个很不好的现象,就是患者通过各种以讹传讹,把他汀的不良反应过度的夸大,甚至有些患者达到了听他汀色变的程度。

虽然说是药三分毒,但是他汀也没有那么毒。大多数患者可以长期服用他汀。只要定期复查,即使出现不良反应,也可以及时地停药而恢复正常。

他汀的不良反应主要是对肝脏以及肌肉的影响。有些人吃了之后会肌肉酸痛,有些人转氨酶会升高。但是,转氨酶升高到3倍正常值以内,CK在10倍以内,都不需要停药

刚开始服用他汀的患者,建议4星期左右可以查一下转氨酶、CK这两个指标。如果这两个指标没有问题,后期可以每6-12个月复查1次。

3、β受体阻滞剂和ACEI/ARB类药物

这两类药物和阿司匹林+他汀类药物,合称冠心病治疗的黄金搭档。但是和阿司匹林和他汀类不同的是,这两个药物并不是所有患者都能用。

β受体阻滞剂:

属于降压药,最常用的是倍他乐克、比索洛尔。通过降低心率,降低心脏的耗氧量,来降低血压。同时能够缓解心绞痛的症状。服用倍他乐克,可以将心率降低到55-60之间。

但是有些患者不适合服用倍他乐克,比如心跳本来就很慢的人,哮喘的病人都是不能用的。

ACEI/ARB:

ACEI/ARB通常被看成同一类药物,也是属于降压药。通常先使用ACEI类,使用ACEI类如果出现干咳的话,可以换成ARB类。

ACEI类包括培哚普利、贝那普利、雷米普利等。ARB类包括缬沙坦、氯沙坦、替米沙坦、奥美沙坦等。

第二、对危险因素的干预

对危险因素的干预,贯穿冠心病预防的始终。

第三、避免急性心肌梗死的诱发因素

有些因素能够诱发急性心肌梗死,我们叫做诱因,这些诱因当然是要积极地避免的。

比如抽烟,即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又是急性心肌梗死的诱因,要尽可能早的戒烟。

比如冠心病患者,不要吃得太饱,尤其是吃大量的脂肪,更容易诱发心梗。

再比如,控制情绪,不要大喜大悲。

寒冷季节,注意保暖。

冠心病的三级预防

急性心肌梗死的本质是斑块破裂,血栓形成后,把血管堵住,心肌细胞由于缺血而出现坏死。堵塞的时间越久,心肌死亡的范围越大,心梗的病情也就越重。相反的,越早的开通堵塞的血管,对患者来说越好。

如何及时的开通血管?

1、情况不对,及时地送医院

什么算情况不对?胸闷、胸痛超过半小时,或者服用硝酸甘油、速效救心丸之后不能缓解,就算情况不对。

遇到这种情况,及时地呼叫120。

2、到医院后做好配合

到医院后要听医生的安排,不要有太多自己的意见。不要说这个检查不想做,那个检查不想做。这样一来就耽误时间了。

患者只有做好以上两点,三级预防就算完成了。剩下来的交给医生就可以了。

总结:

做好一级预防,能够降低冠心病的发病风险;做好二级预防,能够降低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风险;做好三级预防,能够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的死亡率。做好冠心病的三级预防,才能活得更健康。

17 阅读:4154
评论列表
  • 2022-09-11 20:51

    豆腐不能吃 豆浆能喝?

  • 2022-09-11 20:53

    祝愿所有人健康平安

  • 2022-09-11 20:46

    产生乙肝抗体百分百预防

  • ECF? 1
    2022-09-11 20:57

    爱健康喝山泉水

石佛山下小医生

简介:医学科普,健康知识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