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日变忌日,64岁生日晚,敬一丹吃完长寿面后,母亲闭上了双眼

爆炒内娱 2024-09-28 17:23:23

前言

北国大地,春华渐渥。1955年4月的哈尔滨,一缕温暖的阳光透过窗棂,洒在襁褓中的婴儿脸庞。这就是敬一丹,她的来到为这个世界增添了一份温暖的色彩。

出生于知识fen子家庭,敬一丹自小就伴随着书香的气息成长。好景不长,十三岁那年,家庭遭受重创。父亲被送往lao改,姐姐前赴农村插队,作为长女的敬一丹不得不一肩扛起家计重担,独自照料两个年幼的弟弟。

正当人生跌入低谷之时,一线希望的曙光悄然照射而来。生于1955年的敬一丹,正处在"知青上山下乡"的热潮之中。1972年,17岁的她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放下书本前往黑龙江小兴安岭林区cha队。谁知在那片人迹罕至的绿洲,她意外结识了一位播音员,被这份特殊的职业深深吸引。

从此,敬一丹就爱上了播音这份工作,她用纤细而富有磁性的嗓音,为林区工人朋友们讲述祖国大好河山。喜马拉雅雪峰、塞外江南、黄河入海......在她的口中,每一处风景都活色生香、生机盎然。

开启播音事业

知青生活虽艰苦,却让敬一丹收获了人生的第一桶金。1976年,她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广播学院播音系,正式踏上了理想的道路。四年后,这位才女以出众的才华和过人的毅力,进入黑龙江人民广播电台工作,开启了自己的播音事业。

机缘巧合之下,敬一丹与同为播音爱好者的王梓木结缘。两人在备考研究生时相识,从陌生到熟悉,从相知到相恋,一切顺理成章。1981年,敬一丹终于与心上人步入了婚姻的殿堂,开启了新的人生篇章。

婚后的日子倒也平淡如水,只是夫妻二人都有着不甘平庸的上进心。1983年,他们二人同时考上了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院,开始了新的征程。敬一丹在这段时光里,沉浸于学习与科研,时而游走在文字的海洋,时而徜徉于播音的殿堂,勤恳求学、孜孜不倦。

功夫不负有心人,1988年,敬一丹以优秀的成绩被央视录用,开启了她27年的电视人生涯。初入央视,她就展现出了过人的才华,凭借一张当时在电视界算得上扎眼的东方美人脸孔,以及那把略带磁性的嗓音,敬一丹很快就成了观众的宠儿。

作为主持人,她先后主持过中央台庆典盛会、元旦晚会、最高殊荣评选等等重量级节目,为央视这个荧屏增添了无数亮丽的风景线。

其中最令人难忘的,莫过于她连续三届(1993年、1995年、1997年)获得 "中国金话筒奖"的佳绩,这也使她成为了该奖项有史以来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连续三届获奖的主持人。

与此同时,敬一丹的丈夫王梓木虽从事着毫不相干的保险业,但事业同样红红火火。他们携手并进,在事业的道路上互帮互助,一起为了人生的远大理想而奋斗着。

转眼27年光阴如白驹过隙,2015年,年届花甲之年的敬一丹主动要求退休。她曾在离开央视之际这样说道:"我已经走了27年的播音主持生涯,也该到了离开的时候了。我要让出一片新的天地,给年轻人插上翅膀、腾飞的机会。"看似简单的一番话,却透露出她对这份职业的执著与热爱。

突来噩耗

退休生活注定不会如此平静如水。仅两年后,在敬一丹刚过完生日时,母亲因病去世的噩耗狠狠地击碎了敬一丹的心防,她一度情绪低落,哀痛无助。生命的最后一程中,她不断向母亲道歉,希望能弥补儿女无微不至的孝心。

是丈夫王梓木和女儿王尔晴的支持与鼓励,才让敬一丹重新打起精神,敞开心扉迎接新的生活。退休以来,敬一丹没有闲着,她主持了一档名为《谢谢了,我的家》的优秀节目,在节目中她探访了多个不同家庭,与家人们亲身交流,分享他们的生活点滴、经历体会。

让敬一丹感触最深的,莫过于大家口中重复出现的"母亲"二字。每个家庭的故事中,都有着母亲的身影,母亲是维系家庭的纽带,是孩子们的引路人和支柱。敬一丹在节目中重温了自己与母亲之间的回忆,时而欣慰、时而自责,泪水盈盈而出。

结语

现年的敬一丹,已是头发花白的老人了。但她的内心依旧年轻澎湃,对生活、对工作怀抱着无比的热情。2020年,敬一丹出版了自传体小说《大路之行》,这部长达30万字的作品,记录了她坎坷却又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

如今的敬一丹,已过上了幸福美满的晚年生活。女儿王尔晴也已成家立业,事业有成,老伴王梓木亲如初恋时的宠溺有加。春风拂面,铃声阵阵。想起往日在新闻现场冲锋陷阵的情景,敬一丹的嘴角不禁浮起一抹得意的微笑。人生如此绚烂多姿,她已无憾了。

敬一丹的人生故事谱写了一曲不平凡的乐章。从一个普通的农村姑娘,到央视荧屏上备受瞩目的主持人,她用顽强的毅力和对事业的执着追求,谱写了属于自己的传奇。

虽然生命的道路上难免荆棘丛生,但敬一丹从未被打垮。她用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化解了一切阻碍,最终获得了事业的巅峰成就和幸福美满的晚年生活。她的人生经历诠释了"幸福不是与生俱来,而是需要自己去追求和珍惜"这一道理。

0 阅读:28

爆炒内娱

简介:爆炒内娱 吃瓜小分队,紧跟潮流,不错过任何娱乐瓜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