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何不敢用电?中国居民人均每月用电82度,美国高达364度

气点点 2024-06-16 10:30:41

最近国家能源局公布了一组用电数据:今年1-4月,国内城乡居民的用电量为4669亿千瓦时,我们的人口约14亿,算下来人均每月用电约82度。

而今年前3个月,美国居民用电约为3645亿千瓦时,美国人口约3.34亿,这样人均每月用电量达到了364度,差不多是中国居民用电量的4.4倍。

如此大的差距,让网友倍感惊讶,真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都是老百姓,中国老百姓咋就不敢用电呢?

中美两国电力消耗结构差异巨大

1-4月中国的总用电量为3077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了9%,其中第一产业农林牧渔业用了384亿千瓦时,占比很少,仅1%出头。

第二产业用电量占比最高,近66%,高达20214亿千瓦时,这里面就包括了制造业、采矿业和建筑业等。

所以很多经济学家都很关注国内的用电量,从中来考量经济发展的趋势。

作为服务业第三产业的用电量,虽然同比增幅达到13.5%,领跑各部门,但是总量也仅有5505亿千瓦时,占比仅18%。

剩下的才是居民用电量,为4669亿千瓦时,虽然同比增长了近11%,但占比也不到16%。

反观美国,今年1-3月,总用电量约为938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约2%。

占比最少的为运输部门,仅用了17亿千瓦时,占比少得可怜,才0.18%。

占比倒数第二的是工业部门用电量,占比不到26%,用了约2431亿千瓦时。

占比排名第二的是商业部门用电量,占比为35%,用了约3295亿千瓦时。

用电最多的则是居民部门,用掉了3645亿千瓦时,占比高达39%。

所以说我国的电力主要消耗在了制造业占主导地位的第二产业,同时也很受经济周期和天气因素的影响。

当经济活动活跃,企业订单大增或天气炎热时,用电量就会猛增。

而美国的电力消耗主要就是商业和居民部门,与经济周期的关系并不算密切,毕竟经济好不好,办公楼和家里的照明和空调都是要开的。

所以这也可以解释美国的用电量经常和经济增长率经常不成正比的现象。

这里再来聊一下美国的制造业的用电量,毕竟美国在数百年前就已完成了工业化,而且近几年,美国本土的制造业也加快了全球化的进程,外迁的步子迈得很大。

同时美国也正在跑步进入智能化和信息化的时代,高耗能产业的规模持续压缩,所以制造业的用电量不算高。

中美老百姓用电差距显著

而中国老百姓在用电量上与美国相比,差距大得吓人,主要原因不外乎这几个:

第一、最重要的原因在经济。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今年1-3月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月均才3846元,还不到4000元,农村地区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月均更低,才2199元,所以即使是在冬季,很多家庭也不敢24小时都开着电暖器。

财大气粗的美国,老百姓用电自然就豪放得多。

第二、中美两国居民的生活方式差异显著。

中国人的传统烹饪方式为煎炒煮蒸炸等,大部分的城市家庭都是靠天然气或液化气,农村不少家庭也还在用蜂窝煤或是柴火,都是明火,晾晒衣服和被子大多数家庭都是靠阳光自然晾干,很多农村家庭冬季取暖还是靠炭火。

以上情况说明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对于电的依赖性不是很强。

而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目前已经是全面的电气化生活,家家户户的开放式厨房里摆满了蒸蛋器、面包机、烤箱、洗碗机等各种家用电器,耗电大户的中央空调和烘干机都是基本配置,这些电器的频繁使用自然会让用电量大增。

在中国,目前类似洗碗机、烘干机之类的家用电器的配置率和使用率都相对较低。

第三、中国传统节俭的生活态度和方式深入人心。

勤俭节约一直是刻在中国人的DNA中的,体现在国人吃穿用度的方方面面,自然节约用电也是很多人的习惯,比如“人走灯灭”就很常见,很多老年人在夏季更多使用的是电扇而不是空调。

近年来,国人的节能环保意识也在不断增强,对于电器的选择也倾向于低能耗的种类。

而美国,虽然政府也在倡导节能减排,但是很明显,当地居民更重视生活的舒适度和便利性。

很多人即使不在家,人在路上,也会使用智能设备远程操控家里的电器运转,就是为自己回家能第一时间享受到舒适的环境。

写在最后:

中美两国老百姓在用电量上的巨大差异,固然有经济发展水平的原因,也反映了不同文化对于能源消费的基本态度和价值观。

在中国,节约用电是主流的价值观念,而在美国,电力的充分使用更多地与生活的便利性挂钩。

两者的明显差异也让人思考如何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做到能源消耗和环保的平衡。

0 阅读:26

气点点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