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出资几十亿建造的鸭绿江大桥,为什么过了10年还没通车?

飞翰观史 2024-06-05 12:44:56

在中朝边境线上,一座气势恢宏的大桥矗立在鸭绿江上,这座桥梁宽阔壮观,造型精美大气,足以媲美世界一流工程。

然而,就是这样一座被寄予厚望的跨国大桥,自2014年主体工程完工后,至今已整整10年,还未投入使用!

这座耗资高达22亿元人民币的重量级工程,竟无法实现它最初的使命“畅通中朝双方的经贸往来”,作为全额出资方的中国,难道是在这里白白浪费了数十亿资金?

这条横跨江面的钢铁大桥,背后又蕴藏着怎样的故事?

桥与情

鸭绿江,这条位于吉林省的大河,自东向西蜿蜒流经朝鲜半岛,见证了中朝两国几代人的发展与传承。

在江面上,曾架起一座桥梁,它的桥墩矗立在江心,桥身笔直通向彼岸,这就是著名的鸭绿江大桥,人们亲切地称它为“姐妹桥”之一。

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中国人民志愿军肩负着保家卫国的重任,跨越这座桥梁前往朝鲜战场!

当时正值新中国建立不久,国力经济尚未恢复,然而,志愿军战士们仍勇敢地冲锋陷阵,同朝鲜人民一同对抗侵略者。

鸭绿江大桥见证了当年的战乱,承载了无数装满补给物资的车船冒着炮火从这里驶过,为前线提供了坚实的后勤保障。

很快,美国也发现了这座桥的重要性,还多次对桥梁发起了空袭,试图切断中朝战线的命脉。

巨大的炮弹落下时,整座大桥在剧烈震动火光冲天,可是,即使桥身被炸毁一半,志愿军官兵仍然顶着敌人的炮火,尽量修复着桥梁,让弹药和干粮向前线运去。

鸭绿江大桥也成为了一座见证生死的“战争纪念碑”,它记录下了那个年代最纯朴的两国友谊!

建桥之路困难重重

当战争的硝烟逐渐散去,中朝两国开启了新的和平发展时代,随着时代变迁,两国之间的贸易往来日益频繁,过去那座承载了战火洗礼的老桥已显得破败不堪,为了的两国经贸,中国政府决定,在鸭绿江上建立一座全新的大桥。

对于这项重量级的工程,中国决定使用最先进的桥梁技术,设计为宽33米的双向四车道,桥面通畅宽阔,足以满足大型货车通行,中方出于对两国友谊的重视,全程自掏腰包,总投资高达22亿元人民币。

但谁能想到,这项本应是两国共赢的工程,在开始就陷入了一场风波之中,尽管中方反复与朝方沟通,但朝鲜方面对此项目态度始终有些冷淡,在这座桥的建设规划初始阶段,朝鲜方一直未能给予明确的回复。

中方为了确保工程顺利推进,专家们不得不开诚布公地与朝方磋商,然而,朝鲜依旧守口如瓶,未能就具体的施工细节及其负责的引桥部分给出实质性回应。

中国多次释放善意,却换来朝鲜的消极回应,两国气氛一度十分紧张,一时间,有关中朝经贸合作前景的质疑声四起,双方的信任关系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动摇。

直到温家宝总理亲自访朝,朝鲜领导人才勉强作出许可回应,终于在2010年12月大桥开始正式动工!

尽管中朝两国都怀着一腔热忱,但在新鸭绿江大桥的实际建设过程中,仍然面临着重重阻力和烦恼。

我国的基建水平不用多说,绝对算是世界一流,短短四年时间就完成了属于中国桥梁部分的主体结构!

可是直到10年后的今天,属于朝鲜负责的区域,还是未能完工,并且少了最主要的引桥工程,引桥则是连接陆地与桥梁主干部分的纽带十分关键!

随着时间一天天流逝,人们不禁疑惑,朝鲜到底还有何顾虑,为什么如此利好两国发展的桥梁,朝鲜方却迟迟不肯动工呢?这其中的原因并不难猜测!

资金短缺,是朝鲜方面首先遇到的难题,虽然中方全包了主桥体的修建费用,但对于朝鲜来说,修建连接陆地的引桥部分同样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而朝鲜的财政实力有限,难以在短期内拿出足够的建设资金。

一旦没有资金支撑,工程便无法启动,中国派去专家指导也只能止步于咨询层面。

作为一个土地贫瘠、资源匮乏的国家,朝鲜从建国以来就一直把发展经济作为头等大事,然而,由于受到政治和外部环境的影响,朝鲜经济一直困难不断,民生问题一直是政府极为重视的工作重心。

为了集中有限的资金和人力物力大举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朝鲜不得不在一些其他领域做出暂缓的取舍,大兴修建桥梁等基础设施自热就被无限期的推迟。

还有更大的困扰来自于朝鲜自身的技术实力,由于全国长期封闭,朝鲜在桥梁建设等高精尖领域的水平较为落后,当年中方专家带着最先进的施工设备和工艺赶赴朝鲜时,却发现当地工人对于很多专业操作一无所知!

指导过程颇为艰难,有时一个简单的专业名词,往往需要几番解释,对方才能完全领会,更别提那些高端的工序了,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朝鲜官员也曾试图邀请中方工人直接入朝施工,但很快就被中方婉拒,因为这样做无异于是替朝方完全包办了引桥工程,于情于理都有失公允,而且更重要的是,双方须携手共建,才能切实增进相互了解,延续两国人民的友谊!

最后则是朝鲜在大型桥梁的维护和通行管理方面的经验完全为零,要想一步到位无疑有些勉强,如此庞大工程,万一出现纰漏,带来的后果不堪设想!

尽管中国方面已全力以赴,为朝鲜提供了资金、物资、技术和管理经验上的大力支持,但朝鲜在修建引桥的进程上仍然举步维艰!

当然除了经济发展的需要,朝鲜推迟引桥工程的另一个原因,应该还是出于战略方面的考量,无论是从地理位置还是国力层面来看,朝鲜的整体实力都无法同中国相提并论,因此,朝鲜在对外合作时难免会产生一些戒心和猜忌心理。

这也只是猜测,并不能说朝鲜有意抛弃与中国的友好合作关系!面对朝鲜这种审慎的态度,中国并无太大怨言!只是这样宏伟的建筑迟迟不能竣工,着实有些可惜!

意外之喜

大桥一直不能通车虽然让人觉得遗憾,但越来越多来当地旅游的人,被这座雄伟的“钢铁巨兽”所吸引。

前来观光打卡时,周边地区的商家们顿时就闻到了一股来自意外的发展机遇。

有胆识、有眼光的人很快在大桥附近开办起观光步道等娱乐项目,随着大桥知名度的不断上升,很快丹东一带就形成了一股“踩桥游”的新兴旅游潮流,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蜂拥而至,纷纷慕名而来,想一睹这座气势恢宏的“钢铁巨人”究竟有何过人之处。

新鸭绿江大桥所处的地理位置本就十分优越,北靠朝鲜新义州城,南临丹东市区,在这股旅游热潮的带动下,大桥很快就成为了连接中朝两地旅游、文化交流的新地标。

大桥两侧的商家们也乘势而起,给游客提供更多的旅游新体验,他们在大桥下开辟了江上船游的观光线路,让游客们能够在江面上远眺大桥的壮丽轮廓。

大桥建成前曾被视为贫困偏僻的丹东地区,如今已然成为远近驰名的网红旅游胜地,让当地村民们受益匪浅,不少村民纷纷从事起农家乐、手工艺品等产业,为家乡注入了新的发展活力。

谁能料到,当初被寄予厚望的新鸭绿江大桥工程,竟能走上一条如此“曲折离奇”的发展之路,从一度被视为失败工程,到意外成为网红旅游地标,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然而,对于新鸭绿江大桥来说,这一切都只是一个“小插曲”,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座桥还是要实现它最初的使命,那就是成为中朝两国的贸易大动脉。

不难想见,一旦这座大桥全面通车,必将会有大量中朝客商和车队在此往来,两国贸易的大幕将从此拉开!

更重要的是,一旦新鸭绿江大桥的功能真正发挥出来,其带动的经济效益也必将持续释放,桥两侧腹地广阔,区位优势突出,将形成一个产业发展的新高地。

可以预见,在大桥两端将会孕育出数以万计的就业机会,有望吸引更多的企业和人才在此发展创业,与此同时,中朝口岸边境小城的发展活力也将在此得到极大彰显!

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是需要等待的,新鸭绿江大桥也不例外,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朝鲜方面珍惜两国的友谊,真挚以待,就一定能让这座桥发挥它本该有的作用,成为两国携手共赢的象征!

参考资料

《江桥无声——记志愿军赴朝所经之桥》 光明网

《中朝新鸭绿江大桥“开通日”落空 被无限期推迟》 环球网

0 阅读:0

飞翰观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