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一提到教育改革那就是各种言论如潮水般汹涌而来,这也不难理解,做家长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未来多个加分项,高情商的说法可以是“实现阶级跨越”,低情商的说法是“比别人混得好”,可问题是教育从来不是为某个人专门准备的“灵丹妙药”,也不是解决社会问题的“终极答案”,至于所谓的阶层跃升这类的话术更多的是一种贩卖焦虑的小技巧,认真你就输了。
之所以想起来聊这个问题是因为一个之前做培训的朋友最近“焦虑”了,其实就是校外培训给孩子补数学的,因为国家政策这碗饭不能吃了,所以有点惆怅,好好给孩子辅导个功课咋就成了众矢之的,冤啊!
其实这个事经他一吐槽之后我居然没有泛起一丝波澜,但是面子上还是要照顾,跟着一起骂一下街,让他心理平衡一下,请在评论区打上虚伪两个字对我进行批判。近一段时间,议论得比较多的就是中考分流和高校学费涨价,教育拼的到底是什么?不断抬高的门槛和下降的预期仿佛是家长头顶上的魔咒,好像有人在不断无声地劝退条件不怎么好的家庭,那我们换一个角度来想,不顾一切地给孩子们压担子是否真有用且必要,有些事就是大人的事,不能把所有都推给孩子。
相信关于教育焦虑和各种“鸡娃”的段子大家都已经审美疲劳了,实际上再现实生活中被“鸡”的岂止是读书的娃,难道在座的各位看官在生活和工作中没有被“鸡”过,只不过孩子相对来说比较弱势,被你“鸡”过也就那样了,等孩子身高超过你的时候你再试试!辅导班大行其道还不是“高考指挥棒”的必然产物,高昂的补课费用并不等同于相应的产出,就像医院不包一定治好病一个道理,可是却客观的存在于生活中。在一代神作《走向共和》中就生动的描述了当年废除科举的历程,古代士子皓首穷经不就是为了金榜题名光宗耀祖,可袁世凯偏偏要砸掉这口锅,断了人家的希望。其实结合各国实际来看,科举这根指挥棒没有错,招人考个试现在已是通行做法,可是科举不是单纯的考试,在封建时代逐步由遴选人才滑向了统治工具罢了,所以被扣上了禁锢思想的帽子,也就有了袁世凯为新政砸孔老二的锅这一档子事。奋斗上进在任何时代都应该是正能量,对教育的重视成为时代的强音本就无可厚非,追求知识,实现人生价值有什么错?或者换一个角度,错的也许不是考试选拔制度本身呢?我们可以认为在当前广泛存在的对教育的焦虑其实是对现实中一些现象的反馈,为什么一纸文凭如此重要,一场考试决定未来,取缔辅导机构和中考“分流”会引起巨大的社会争论?换一种说法,“当代孔乙己”为什么不愿意脱下长衫,难道他们不知道这长衫碍事穿着不舒服吗?在人类社会的演进过程中很早就出现了社会分工,每个时代的分工不同的底层逻辑就是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而相对应地根据稀缺性和对社会资源掌握的多寡自然的导致了由分工进化为阶层的分化,也就是说你做什么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你在社会中处于什么地位,能分到多少蛋糕。而教育作为一个社会体系里的上层建筑是根植于社会存在里的,虽然我们都希望它能走到时代的前列去引领时代,但是大多数时候它不会太超前,脱离实际的象牙塔都是空中楼阁,一个教育体系能将社会往前带个二三十年就已经很不错了,百年大计也不可能一步到位地跑步进入理想社会。
教育最现实的意义是为全社会生产未来需要的人才,而那些社会需要的岗位却没有人愿意自己的孩子去做,这不是教育能解决的问题,也不应该把这个问题留给所谓的“下一代”,明知道现阶段大学教育脱节,“毕业即失业”是普遍现象,家长们依然让孩子们去挤那个独木桥,你总不能说所有人都是傻,都是赌徒吧!只能说其他的选择可能更糟,文明点的表述就是上升空间有限,为什么要上升?因为社会分层客观存在,而且差异极大,学管理的不好找工作说明不需要那么多管理者,可为什么不去打螺丝呢?因为去打螺丝的话可能会打一辈子,而且待遇差别和前景差异极大,还不如赌一把。就像孔乙己即使穷困潦倒但在他当时那个所在的社会环境里失去读书人身份只会失去更多一样。别扯什么哪些行业不干净,哪些行业都是坏人这样的话,哪里都有污垢,只是没曝光而已,嫌别人不干净那就让干净的人进去整顿啊,为嘛不愿意入场?而且从生物构造上来说,个体上的差异绝不至于导致如此大的社会分化,有些事情还真就不是靠教育能解决的,高度的文明不代表道德水准,一场公平的考试也架不住社会这场大考,为什么研究生送快递就能上新闻,因为人们长久以来形成的认知就是送快递这事和研究生这个身份标签不匹配,工作就是分三六九等,在这样的价值导向之下“脱下长衫”就显得辣眼睛了,毫无疑问身份标签的导向作用在现阶段还是非常巨大的,而这也不是把嘴说秃噜皮喊人人平等就能扭转的。
不同人群赔偿金额都不一样
小学的时候,老师总是教导我们:要做对社会有用的人!那什么样的人对社会有用,什么人对社会无用,无用的人又为什么能在社会存在?是不是有财有权才是有用,无财无权就是无用,那在这种导向之下,当行业地位和岗位差异明显存在的时候选择专业和学校的重要性自然就会凸显,择校费补课费就会有人买单,有教无类自由变换学校和专业就是在砸锅,为了挤过“独木桥”而无视“双减”甚至走一些不足为外人道的“捷径”也就是普遍现象,稀缺是可以制造的嘛!
可以这么说,家长们的教育焦虑是由于社会现实差异导致的,不同工作和不同阶层之间的差异的已经大到了其不得忽视的地步,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不论教育怎么改都不会令人满意,把宝押在教育上是基于自身状况的最现实的考虑,学历教育又一次成为了分层的工具,双减怎么可能会实现。毫无疑问,无论是从事什么职业,站在什么岗位都需要有与其相匹配的技能,承担相应的责任,而要想获得发展就要不断学习精进,从这个角度来讲教育绝不是孩子们在学校里的事,我们不可能抛开社会层面去大谈教育公平,因为现实的指挥棒会更强力,“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的根子在于“汉皇重色思倾国”而不在“天生丽质难自弃”。让各行各业的从业人员都能在各自的岗位上发光发热的关键在于使所有的劳动者都能得到尊重,打破职业壁垒,拓宽上升渠道,消除行业歧视,这样艰巨地任务可不是简简单单上几堂课考几次试能解决的。
人类灭绝了也不会有公平的社会[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
梦中,什么都有
教育公平,就是社会公平的第一步,别把教育公平从社会公平中独立出来,他们是上下级的关系
学校招不到生源的时代马上犹要到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