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高速免费通行蔚然成风,中国氢能源汽车,会被日本卡脖子吗?

探史笔记 2024-09-03 11:12:56
引言

9月份开始,全国多地都开始给氢能源汽车开了绿灯,宣布氢能车辆可以免费上高速,这一政策一出,氢能源汽车的发展仿佛一下子踩了油门。

最近聊到汽车行业的未来趋势,氢能源这个词频频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咱们知道,现在全球都在推崇环保,氢能源汽车因为零排放、续航长、充氢快,被认为是新能源汽车的一大方向。

不过也有的人担心,日本早在40多年前就开始研究氢能源,如今氢能源汽车更是成了世界第一的日本丰田的招牌。

咱们发展氢能源汽车是否会被日本卡脖子呢?

(加氢站)

一、氢能源汽车的崛起

其实氢能源汽车这个概念早就有了,只是过去一直没太多实质性进展。全球各国,尤其是那些发达国家,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早就开始考虑能源转型的问题。

传统的汽油、柴油车排放问题严重,电动汽车虽然环保,但续航、充电速度、资源消耗这些问题也始终让人头疼。所以,氢能源汽车作为一种清洁、效能高的新选择,自然而然地进入了各国的视野。

不过话说回来,氢能源汽车的概念虽然好,但要让它真正跑起来,还得解决几个大问题。日本和韩国算是在这条路上走得比较前的,但即便是他们,也遇到不少挑战。你说加氢站这事儿,听上去挺简单,但真要大规模铺开,技术和成本都是个不小的坎儿。

而且市场小,消费者接受度不高,这些都让氢能源汽车的推广有点“雷声大雨点小”的意思。

那么,中国的情况呢?

(相关报道)

近几年,中国在氢能源领域的投入也是蛮大的,政策上也是一路绿灯。从上级到地方,纷纷推出了不少鼓励措施,比如最近的高速免费政策,就让氢能商用车一下子火了起来。对这些车来说,运营成本降了三分之一,这诱惑力,谁顶得住啊?

再加上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有独特的“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氢能源汽车的市场潜力,真不是说说而已。

可是,有机遇就有挑战。氢能源汽车虽然好,但问题也不少。制氢、储氢这些技术含量高,成本也高,要想大面积推广,还得下不少功夫。尤其是在技术自主化方面,中国还面临不少困难。

虽然近年来我们在氢燃料电池领域取得了不小的进展,但与日本这样技术积累深厚的国家相比,差距还是明显的。这就不得不让人担心,咱们中国的氢能源汽车,会不会在哪天被人卡住脖子呢?

(氢能源)

二、中日技术对决与“卡脖子”风险

说到技术这块儿,日本在氢能源领域可是“老司机”了。咱们都知道,日本在技术上一直都有些独门绝技,氢燃料电池技术更是他们的强项。丰田的Mirai,就是全球第一款量产的氢燃料电池车,这一出世,直接让日本在氢能源汽车领域拔得了头筹。

关键是人家不仅技术牛,专利也多,真是“道高一尺,专利高一丈”。

在中国,虽然咱们有些企业也在氢燃料电池上做得不错,比如东方电气就搞出了自己的燃料电池发动机,这可是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性能上也不输日本的同类产品。但问题在于,这个领域里的很多关键技术,比如催化剂、质子交换膜等等,咱们依然得仰仗进口。

这种情况下,你说要是人家不给咱们供应,咱们可就真成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了。

(日本氢能源大巴)

再看看基础设施建设。日本和韩国加氢站那叫一个遍地开花,到2023年,日本建了160座加氢站,韩国也不甘示弱,搞了172座。咱们中国虽然也在拼命追赶,但总体上密度还真是差不少。

所以啊,想要追上人家,不光是得有技术,基础设施这块儿也得跟上,免得车有了路却不好走,这事儿可就难办了。

其实,这种技术上的依赖并不是一朝一夕能解决的。咱们国家的技术基础和日本相比,积累确实还不够。尽管近年来中国在自主创新上取得了不少成绩,但要想在氢能源领域彻底摆脱对外依赖,还得有个过程。

关键是,这个过程中,咱们能不能挺住,能不能靠自己撑起这片天?这恐怕才是最让人揪心的地方。

(加氢站)

不过,也不是说咱们一点办法没有。毕竟,氢能源汽车这个行业还处在起步阶段,各国之间的技术差距虽然有,但也不是不能追赶。中国有庞大的市场,有完善的产业链,只要在政策支持和市场化运作上走对路子,技术上的差距是可以慢慢缩小的。

而且,我们也可以通过国际合作来弥补技术上的短板。现在全球范围内都在推进氢能源的应用,技术合作和交流是不可避免的,中国完全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取长补短。

三、中国的应对策略

那么,中国要如何应对这一场“氢能竞赛”呢?首先,政策上的支持是关键。这几年,中国政府在推动氢能源发展方面的力度可以说是空前的。各种补贴、技术研发支持,层出不穷。

特别是像高速免费通行这样的政策,直接降低了氢能商用车的运营成本,效果立竿见影。

近年来,国内氢能源的发展可谓风生水起,尤其是在技术自主化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以东方氢能为例,这家企业在氢燃料电池发动机领域表现出色,能量转换效率达到57%,氢气利用率更是超过了96%,与日本丰田的Mirai、韩国现代的Nexo不相上下。

(丰田)

装载这种发动机的氢燃料公交车,每百公里氢耗仅为3.4千克,运营里程已超15万公里,且尚未发生过任何安全事故。

在制氢方面,也有不少进展,特别是在四川利用弃水发电制氢,降低了制氢成本。此外,他们还自主研发了多个核心部件,如膜电极、电堆、双极板等,实现了关键技术的国产化,大幅提升了国内氢燃料电池的竞争力。

并且自主研发和技术突破也是必不可少的。氢燃料电池的关键技术,比如催化剂、质子交换膜、双极板这些,目前国内虽然有了一些突破,但总体上还是不够。

(加氢站)

要想真正解决“卡脖子”的问题,咱们必须要在这些核心技术上实现完全自主化,这不仅需要企业的努力,也需要时间的积累。

目前日韩两国在氢能源汽车领域算是走得快的,我国近年来发展氢能源,在很多方面都能够综合日韩两国的经验,帮助咱们的企业走上快车道。

目前来看,国际合作也是我们必须重视的一环。虽然中日之间在氢能源领域存在竞争,但合作也是不可或缺的。通过技术引进、联合研发,我们可以在短时间内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缩小与日本等技术领先国家的差距。

同时,在标准制定和产业链整合方面,也需要积极参与国际合作,确保中国在全球氢能源市场中的竞争力。

大家觉得,未来什么时候,我国的首个氢能源汽车品牌会率先打出名气呢?

2 阅读:26

探史笔记

简介:历史,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