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肉没过去好吃了?中国土猪濒临灭绝,四川土猪占有率一度跌破2%

探史笔记 2024-08-27 11:12:28
引言

作为全球最大的猪肉消费国,我国每年需要进口上万头种猪,2020年更是近2万头,一头的均价在2.5万元左右,为啥我国每年要花这么多钱进口种猪呢?不能使用本土的猪种吗?

(进口种猪)

一、本土猪种走向灭绝

我国养殖猪的历史悠久,并且种类非常繁多。在《本草纲目》中就曾记载,“猪,天下畜之而各有不同。”在不同的地区,都诞生了不同的猪种。

比如在青州、兖州的猪就耳朵比较大,在燕、冀等地的猪皮较厚,在辽东的地区的猪头比较白。

根据历史考证可以发现,2000多年前罗马帝国正是引进的中国番薯猪,在改良后成为了罗马猪。

可以说世界上许多的猪,都有中国猪的基因,但近些年来,我国的本土猪种却走向了落寞,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我国本土猪)

在上世纪50年代,我国猪市场开始了杂交的猪种利用,当时我们从苏联引进了苏联大白猪,60年代,又开始大规模的引进大约克夏猪,后来丹麦长白猪也来到了中国,尼克松访华时,又带来了美国的杜洛克猪。

这些外来的猪种迅速占领了中国的市场,更多的养殖场也纷纷选择饲养国外的种猪,与此同时我国本身的种猪数量开始减少。

比如四川的雅南猪,是当地的特殊品种,在上世纪70年代,数量多达7万多头,可是到了现在,雅南猪只剩下了200多头。

(雅南猪)

2007年时,雅南猪更是差点走向灭绝的场面。雅南猪通体黑毛,和我们日常所见的白猪完全不同,现在雅南猪的数量比大熊猫还要稀有。

截止到2016年的数据,我国的90多个地方猪种,已经有8个种类走向了灭绝,29个品种濒危。

二、外来猪种的优势

为什么出现这样的情况?本土猪打不赢洋猪,有两个原因,“肥”和“慢。”在我国的本土猪种中,比如成华猪的瘦肉率只有40%左右,但是现在的白猪瘦肉率能够达到60%,肥肉虽然不难吃,但是肥肉多了大家就都不想吃了。

(约克夏猪)

我国的本土猪,一般需要喂上一年才能够出栏,但是洋猪只需要半年就可以出栏了。在市场的选择上,洋猪就比本土猪有更多的优势。

对于农民来说,一只本土猪增长1千克,需要喂养4到6千克的饲料,但是洋猪只需要2到3千克。

在时间成本和金钱成本的加持下,本土猪逐渐被淘汰,越来越多的人都去选择养殖洋猪了。

目前中国市场上,本土猪的占有率极低,以四川为例,一度跌破2%,超过98%的猪肉都是洋猪,我们平时吃的最多的也是外来猪。

我国每年也需要从国外进口1到2万头的种猪,并且进口数量逐年递增。

(进口种猪数量)

在本土的种猪逐渐没落的情况之下,进口猪成为了我国猪肉的主力。

2023年12月8日,有900头来自美国的活体猪抵达武汉,这次进口的种猪有着更加良好的繁殖性能,生长速度快,并且抗病能力更强等特性。引进外国的优秀种猪,有利于更加丰富我国的种猪资源,改善国内的猪肉品种,让生猪养殖业产业转型升级。

(进口猪 包机)

为什么我国每年要花费大量的金钱,来进口外来猪?

前文提到了,外来猪具有出栏时间短,肉质更加精瘦的特点,而且从国外引进的种猪更加健康。我国对瘦肉型猪的系统培育,是在上世纪90年代才开始的,比起欧美国家晚了近50年。

并且早年我国的养殖规模与发达国家,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猪种幼崽达到100公斤的时间,国外的企业每年都缩短了一天,那么如果按照20年来看,每年都提高到了0.2头、0.3头。

(国外猪场)

20年的选育下来,也意味着猪的产仔量可以提高到5到6头。但是我国的育种,虽然有进展,却不太稳定。面对洋猪我们重点引进,但是在培育方面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这些都制约了我国的猪种发展。

在这样的优势之下,本土猪逐渐被淘汰,外国的猪越来越常见,几乎现在我们能接触到的肉猪,其实都是洋猪。

比如杜洛克、长白、大白等优秀猪种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应有。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引进的品种已经占领了主导地位。

(长白猪)

三、中国如何重视种猪的培育?

现在我们已经逐渐意识到,中国的本土猪正在逐渐没落。我们提高中国的种猪比例,不仅是为了让更多的中国人吃到更好吃的中国猪肉,还是出于整个国家的食品安全来考虑的。本身我国就不是畜牧种业强国,我们不能将生命的来源,放到外国人手中。

也为了保护日渐减少的本土猪,我国进行了许多保护行为。比如国家与地方陆续修建保种厂,将那些日渐减少的种猪,通过圈养的方式保护起来。

(本土猪保护)

1996年,我国农业部成立了“国家家畜禽遗传资源管理委员会”,其中就有针对猪的保护。在“十一五”期间,我国在各地建立了79个猪种保护场,3个基因库,在全国划定了37个保护区,近些年来本土猪的保护越来越受到重视。

比如四川的成华猪,就被分为了选育与保种两个群体。保种,是为了让成华猪保持现有的品种特性,并且进行数量扩大,控制猪之间的近交,确保遗传基因不会丢失。而育种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成华猪的生产等性能,是对这个族群进行“复壮。”

(中国猪种培育)

2012年,国家将畜禽保种经费增加到了5320万元,在《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中更是提出了要在2035年之前,建立完善的商业化育种体系,要培育以地方猪遗传资源为素材培育的特色品种,要充分满足市场的需求。

这本身就是一项比较困难的工作,时间长、见效慢,要想培育一个新的品种那可一点都不容易,还需要经历多个世代,中国的猪种培育依然任重而道远。

我们也期望,终有一天,总共的猪种可以得到更多的发展,能够提高核心种源自给率,让中国能够真正做到,把猪种掌握到自己的手中。

0 阅读:2

探史笔记

简介:历史,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