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改革一定要回归于实业,从资产的时间差逻辑让位于价值创造的逻辑,这是金融改革的根本方向。
金融改革的方向一定是以服务实业和产业为导向,为什么金融企业没有服务实业还能赚那么多钱,为什么金融融来的钱甚至没有流入到实体经济还能赚到钱。
这里面很多逻辑都是以泡沫助推的资产增值为核心的。
说白了就是不断有接盘的人,不断有后面承接的人,是击鼓传花式的资本接盘游戏。
所以转一圈打了个时间差或者账期差就把钱赚了。
为什么能这样,因为背后是经济在快速增长,资产更遵循供需关系,快速增长下资产都在一日千里。
很多资管产品看上去是通过ABS背后的项目流入实体的,其实并没有,基本上也只是转了一圈而已。
底层资产还是以固定资产的泡沫式增值为主,并没有实体资产的运作,这个逻辑现在确实到了难以为继的时点了。
不管是从大周期的萧条到复苏,还是从中周期的逆全球化和贸易保护抬头,亦或者从房产周期和库存周期的角度来思考。
经济脱虚向实已经是定局了,这个时候金融产业一定是要流向实体经济,不然金融就会失去服务的价值。
金融产品也会面临连锁风险,因为资产的时间差再也不是资产增值的基础了。
资产的价值创造能力才是资产的增值基础,资产创造能力就需要实体经济的高效运作。
金融改革里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促进直接融资领域的改革,比如促进二级证券市场的繁荣。
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推进债券市场的繁荣发展,加强金融市场监管等等都是如此。
击鼓传花在金融领域意味着资金在不同的资产或项目之间流转,并非基于真实的价值创造,更多的是一种投机行为。
这种行为会不断推高资产价格,形成经济泡沫。
击鼓传花的金融模式容易导致资源错配。
资金大量流向那些看似能够快速增值但缺乏实际价值支撑的领域,而真正需要资金支持的实体经济却得不到足够的资源。
这不仅阻碍了实体经济的发展,也使得整个经济体系的资源利用效率低下。
比如一些制造业企业由于融资困难,难以进行技术创新和设备升级,而金融市场上的资金却在一些虚拟经济领域空转,无法为实体经济的增长提供有效助力。、
提升资产的价值创造能力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核心。
将资金引导到具有创新能力、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创造就业机会的实体经济领域。
可以促进企业的发展壮大,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的优化。
比如风险投资就是最典型的案例,风投对科技创新企业的支持,能够帮助这些企业将创新成果转化为实际的产品和服务。、
比如供应链金融,通过对供应链上各个环节的企业提供金融支持,有效解决了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促进了产业链的协同发展。
与击鼓传花的短期投机行为不同。
比如产业投资基金以特定产业为投资方向,通过股权投资的方式,为具有发展潜力的企业提供长期资金支持和战略资源整合。
它能够促进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推动新兴产业的发展,提升资产的价值创造能力。
比如发展并购基金,专注于企业并购重组活动,通过收购目标企业的股权,进行资源整合和价值提升。
并购基金可以为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帮助其扩大规模、提升竞争力。
比如在传统制造业领域,并购基金可以整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实现产业升级和转型。
比如产业引导基金可以通过参股、跟投等方式,带动社会资本共同投资于重点产业项目,促进产业发展。
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政府设立产业引导基金,吸引社会资本投资于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产业,推动产业创新和发展。
还有知识产权金融,可以将知识产权作为一种新型资产进行评估和融资,为创新型企业提供资金支持。
促进知识产权的转化和应用,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资产价值创造能力。
价值创造注重的是长期的经济利益和可持续发展。
当然还有我提的最多的战略型资本运作,战略型产业基金等模式,此处不再赘述。
当金融体系真正服务于实体经济的价值创造时,经济的增长将更加稳定。
不易受到短期市场波动和投机行为的影响,能够更好地应对各种外部冲击。
实体经济创造的物质财富是金融资产的最终价值基础,只有实体经济健康发展,金融体系才能稳定运行。
当前经济面临的最大压力就是结构调整新旧动能转换。
传统产业需要转型升级,新兴产业需要培育和发展。
这就需要金融体系发挥更大的作用,为实体经济的结构调整提供资金支持和风险管理服务。
只有通过金融与实业的深度融合,才能推动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金融回归实业能够增强国内经济的韧性,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使经济更加稳定地发展。
只有实现金融与实业的良性互动和深度融合,才能推动经济的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
金融回归服务实体产业,金融回归实体经济的时代来临了,这是好事儿,对于老老实实做实业的实干家更是好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