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群雄,中原逐鹿,终归于秦。但有一个诸侯国,在秦朝灭亡六国、统一天下之后,竟然又存在了十几年,你能想到是哪个吗?
大国重任,培训上岗
康叔,姓姬名封,是周武王的同母十兄弟中的老九。武王首次分封时,获封康国(在今河南省禹州市),所以被称为康叔封。
武王去世后,幼年成王即位,周公旦摄政监国。武王的三弟管叔鲜、五弟蔡叔度和八弟霍叔处联合纣王之子武庚在殷地起兵造反,史称“三监之乱”。
周朝平定叛乱后,决定在殷商旧地建立卫国,定都朝歌(即今河南省鹤壁市淇县),并将康叔改封为卫国国君,所以康叔又被称为卫康叔、卫叔。
卫国始封时,东至兖州、西阻太行、南临济水、北逾衡漳,横跨豫、冀、兖三州,疆域辽阔,人口众多,是诸侯中的大国,也是周王朝控制东方的重要屏障。
由于康叔年龄尚小,周公旦害怕他镇不住商朝遗民,于是专门为他举办了隆重的就职典礼,以示威重;又担心他抗不住治国重任,特地编写了《康诰》、《酒诰》、《梓材》等文告,将治国安民方略倾囊相授。
康叔封上任以后,严格遵循四哥的教诲,对国内殷民七族一视同仁,明德宽刑、访贤问能,很快就将卫国治理的井井有条,国泰民安。
注:周灭商后,殷商遗民主要聚集在鲁、卫二国,其中鲁国分得六族:条氏、徐氏、萧氏、索氏、长勺氏、尾勺氏,卫国分得七族:陶氏、施氏、繁氏、锜氏、樊氏、饥氏、终葵氏。周成王亲政之后,任命康叔封做了周朝司寇,执掌天下刑狱、诉讼和监察事务。后来又赐给卫国许多珍宝祭器,以表彰康叔的佐周之功。
勤王救主,获封公爵
公元前813年,卫釐侯去世,太子余继位,是为共伯。他的弟弟姬和平时非常受宠,用父亲生前赐给他的财物收养了大批死士,在卫釐侯的墓前袭击共伯,卫共伯逃进了墓道里,被逼自尽。姬和继承了君位,就是卫武公。
武公学习先祖康叔的治国之道,使得卫国境内百姓和睦、国力渐强,又达到了一个新的巅峰。公元前771年,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引来覆灭之灾。
卫武公得知消息之后,立即出兵,与晋、郑、秦等诸侯组成勤王大军,将犬戎打败,拥立周平王继位,迁都洛邑(即今河南省洛阳市)。
因为这次勤王之功,卫国被周平王提升为公爵。
卫武公活了95岁,治国55年,一生勤于政事、富国强民,深受百姓爱戴。
《诗经·卫风》中有一篇《淇奥》,以淇水之滨的绿竹比喻君子,赞颂的便是卫武公之德,也开创了中国典籍中以竹喻人的先河。夺媳杀子,兄友弟不恭
卫宣公与父亲卫庄公的姬妾夷姜有私情,在庄公去世后,立夷姜为夫人,并将二人所生的长子立为太子。
太子伋长大后,定了一位齐国的女子宣姜为妻,还没有办婚礼。宣公看到了,非常喜爱,竟然抢先与宣姜成亲,替太子另娶他人。
卫宣公娶了儿媳妇宣姜之后,又生了两个儿子,分别叫子寿和子朔。太子的母亲夷姜年老色衰,因此失宠,自缢而死。
子朔在宣公面前诋毁太子,而卫宣公也因为自己抢了太子的妻子,心里总有一个疙瘩,听到谗言后,大发雷霆,派太子伋手持白旄(古代用牦牛尾装饰的旗子)出使齐国,然后暗中派人伪装成盗匪在卫齐边境将其截杀。
子寿获知消息后,赶紧去通知哥哥太子伋,劝他不要去齐国。
太子伋却说,为了活着却违逆父命,是不可取的,毅然启程上路。
子寿劝说无用,遂偷了太子的白旄抢先来到边界。强盗以白旄为证,将子寿杀死。
太子伋赶到后,对盗匪说:“你们真正要杀的是我。”
强盗又将太子伋一并杀死,回报卫宣公。卫宣公终于如愿改立子朔为太子。
乘轩使鹤,身死国破
说起卫国最有名的国君,自然非懿公莫属了。
卫懿公是卫宣公的孙子,卫惠公(即子朔)的儿子。懿公爱鹤,不是普通的喜欢,而是如痴如醉的爱。他不仅在宫苑里养了很多鹤,还将鹤分为不同品级,授予相应的官职,还为鹤配置了专供士大夫乘坐的轩车,每次携鹤出游,华车粼粼,好不威风。懿公在位的第九年,翟国举兵来犯,卫懿公慌忙迎战。
卫国人早就受够了懿公的荒政,又加上对卫惠公馋杀太子伋获取君位的行为不齿,因此都不愿意出力,纷纷叫嚷:“国君对鹤那么好,就让鹤去打败敌人吧!”
翟人很轻易就攻破了卫国都城,杀死懿公。据说,懿公的肉被翟人分食,只剩下肝脏,死相极惨。
此时,正是齐桓公称霸的时候,他见卫国被外族侵犯,百姓惨遭荼毒,于是联合诸侯击退翟人,并在靠近齐国的楚丘(即今河南省滑县)另建新城,作为卫国国都。
文公无礼,惨遭报复
卫文公时,晋国公子重耳路过卫国。由于卫文公一直忙于防备邢、狄等国入侵,对流亡的重耳一行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没有以礼款待。
卫成公时,重耳继任晋文公,想借道救援宋国,成公又没有同意。于是,晋文公重耳一怒之下,率兵讨伐卫国,并一部分国土划分给了宋国。
卫成公逃奔陈国,两年后又请周王室调解,与晋文公会面和谈。晋国派人欲毒杀卫成公,被成公发觉,贿赂下毒之人减少药量,才得以不死,被送回卫国。
君不惜臣,臣不惜君
卫献公时,曾让一个宫妾跟随曹姓乐师学习弹琴,因为弹得不好,被曹乐师惩罚,挨了几下竹板。这个宫妾受宠,在献公跟前说曹乐师的坏话,献公便派人也打了曹乐师300下。
又有一次,卫献公邀请孙文子、宁惠子两人一起吃饭。孙、宁二人早早地前来等候,天色很晚了也没受到召见,后来又听说献公去游苑里射雁,便又跟到了苑囿。卫献公一点也不重视二人,连衣服都没有更换,就跟他们谈话。
两个人感觉受到了戏弄,憋了一肚子气,怒气冲冲地回到了宿营地。在当晚的宴会上,孙文子的儿子安排曹乐师演唱《诗经·小雅》的《巧言》最后一章。
这首诗写的是谗言祸国的事情,特别是最后一节,当面怒斥谗言小人,感情十分强烈,非常容易引起人的共鸣。曹乐师记恨数年前的鞭笞之辱,将这首诗歌演唱的非常动情,终于激起了孙、宁二人的怒气。两人合伙将卫献公驱离卫国,另立献公的叔叔卫殇公。
卫殇公即位后,孙文子与宁惠子争权,殇公支持宁惠子攻打孙文子。孙文子逃到晋国后,又和齐、晋一起谋划诱杀了殇公和宁惠子。卫献公在外流亡12年后,又回到卫国继续执政。
宗室争位,国力渐衰
卫襄公有个身份低下的妻妾,怀孕时说梦到了卫国始祖康叔,指定自己的儿子做卫国君主,就是卫灵公。
灵公的夫人是南子,与太子蒯聩关系不睦。
蒯聩曾谋划刺杀南子,被发现先逃亡到宋国,后又去晋国依附赵氏。
灵公去世后,南子计划按照灵公的意愿立小儿子郢为君,但公子郢坚辞不受,于是推立蒯聩的儿子辄当了卫国君主,称为卫出公。
12年后,蒯聩在赵氏的帮助下,通过姐姐伯姬的关系,偷偷潜回国内,联络同党发动政变,赶走儿子,自己做了君主,就是卫庄公。
孔子的弟子子路,也在这场政变中被杀。
蒯聩即位后,不仅驱逐朝内良臣,还长期动用民力修筑宫室。在三年后被大臣石圃联合工匠赶出城外,逃到戎州(在今河南濮阳市西南)己氏家里,被杀。
卫国拥立卫庄公的弟弟公子斑师为君。
齐国知道后,出兵伐卫,俘虏了公子斑师,改立公子起为君。
同一年,卫国大臣石曼尃赶走了公子起,迎接卫出公再次即位。到此时,出公已经在外流浪了4年。
出公回国后第七年,贵族褚师比等人又发动政变,将出公赶走。出公的叔叔公子黔立为国君,就是卫悼公。
几经折腾后,卫国的国土面积越来越小,势力越来越弱,只能依附于晋国的家臣赵氏,再也没有了往日的风光。
公元前346年,卫国自贬爵位,从公爵改为侯爵,以示对周围大国的恭敬。
公元前330年,卫国君主再次自贬爵位,仅称为君。
战国时,爵位分为五种:公、侯、伯、子、男。“君”主要是对有爵位之人的一个尊称,各国通常封臣属为某某君,如商君、武安君等。
这个时候,卫国的土地已被蚕食殆尽,仅剩濮阳一城,方圆数里了。乱世浮萍,苟活篱下
公元前252年,卫怀君去朝见魏国,被魏王抓起来杀了,改立自己的女婿(怀君的弟弟)为卫元君。卫国变成了魏国的附庸国。
公元前241年,秦国攻占魏国东部土地,连同濮阳一起设置为东郡。卫国丧失了最后的国土。
公元前239年,卫元君被秦国迁移到野王县(即今河南省沁阳市),彻底成了笼中之鸟。
就这样又过了30年,秦国早已完成统一大业,改制称帝,变成了大秦王朝。
秦始皇死后,秦二世登基,盘点遗产时,突然发现在眼皮底下还有一个诸侯国存在,便立即下令将卫君角废为庶人,卫国终于灭亡了。秦二世也算是有了一个灭国之功。卫国灭亡仅仅两年后,即公元前207年,刘邦带兵攻入咸阳,秦朝灭亡。
秦末,各国贵族后裔趁着反秦起义的大潮,纷纷复国,但卫国却一点动静都没有,或许他们的心早就冷了。
参考资料:《史记·卫康叔世家》
作者简介:
我是今青,一名文字爱好者,愿与你一起品读历史,分享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