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被困
说者虽无心,听者却有意。孔子刚说完这句话,立刻就被人包围了起来。所有的人都义愤填膺,呼喊着要杀掉他们,报仇雪恨。孔子一行数人被困在匡城整整五天,后来派人向卫国的宁武子求助,才得以脱离险境。
原来,阳虎曾经带兵攻打过匡城,对这里的人进行了残害,匡城的人都十分痛恨阳虎,必欲杀之而后快。大家听了孔子刚才说的话,又见二人容貌十分地相似,都把他当成了鲁国的阳虎,才闹出这一次误会。
这个阳虎,也是鲁国人,是鲁国三桓之一季桓子的家臣,与孔子生活在同一个年代,他不仅经常与孔子为敌,连相貌也长得与其极为相似,可谓是孔子的宿敌。
阳虎
年轻时,阳虎就曾经欺辱过孔子。
公元前535年,孔子十七岁,因为母亲在这一年去世了,正在守孝。鲁国季氏为了招揽人才,在家里举行宴会招待各路士人。孔子也去参加宴会,走到门口却被阳虎拦住了。
阳虎嫌弃孔子的私生子身份,又见他身穿孝服,不让其进门,还嘲讽说:“我们宴请的是士族,你还不够资格。”
孔子的父亲名叫叔梁纥,是鲁国的陬邑大夫,也是一名将军,与狄虒弥和秦堇父合称为“鲁国三虎将”。但孔子是叔梁纥与颜氏的私生子,且出生后不久,父亲便去世了,直到母亲去世之后,才在好心人帮助下,将母亲葬入家族墓地。
春秋时期的士族形象
由此可以推断,孔子在成长过程中,并没有得到父亲的多少帮助,直到此时,才刚刚获得家族的承认,有了贵族士人的身份。
孔子跟随母亲生活,虽然家境贫寒,但从小就志于学问,连小时候玩游戏都是模仿祭祀的礼仪,长大后更是博学多艺。
首先,孔子是个博学多识的人。
有一年,孔子住在陈国。突然许多鹰隼从天上掉下来,落到陈国的宫城里面,身上还都带着一种石制的箭头。陈国也是无人知道这种箭头的来历,来请教孔子。
陈国派人请教孔子
孔子说:“这种箭是肃慎部族的。以前周武王灭商之后,周边各蛮夷部落都来朝贡,献上自己的特产,其中肃慎族贡献的就是这种带石制箭头的弓箭。周武王为了表示对异姓诸侯的亲近,把这些远方的贡品分赠给各个封国,陈国获赠的就是肃慎族进贡的弓箭。”
陈国君主立即派人去收藏贡品的仓库查找,果然在角落里找到了一样的弓箭。
其次,孔子是一个音乐达人。
孔子在齐国的时候,听到《韶》乐后觉得曲子非常好,便跟着乐官学习演奏,一连三个月,竟然痴迷到连吃饭都分辨不出肉味来了。
孔子学琴
他在卫国跟随师襄子学习弹琴,一连数十天,专心练习一首琴曲,竟然达到与作者神意相通的境界,连师襄子都拜服不已。
再次,孔子还是一个懂兵法谋略的人。
虽然孔子曾欺骗卫国孔文子,说自己不会排兵布阵,但他的弟子冉求却在鲁国做将军,并能带兵打败齐国。况且孔子在鲁国做官时,也曾亲自指挥申句须、乐颀击败季氏的叛乱,救出被围的鲁国国君。
孔子也是文武双全的人
因此,阳虎不让孔子参加季氏的宴会,既是他仗势欺人,也有一点点故意为难这位新晋士族的成分。
中年时,阳虎擅权,孔子被迫辞官隐仕
公元前504年,孔子四十八岁,因看不惯阳虎擅权的行为,隐居不仕,专心研究《诗》、《书》、《礼》、《乐》等典籍,并招收了很多弟子。
孔子教学
阳虎作为季氏的家臣,不仅软禁了季桓子,还依仗季氏在鲁国的权势掌控了鲁国的国政,可谓是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此时的阳虎,是有任用孔子之心的,还专门派人送去礼物。但孔子却不愿意与其同流合污,特意选择了一个阳虎不在家的日子去回拜,以回避相见。
阳虎叛乱
公元前507年,阳虎叛乱失败,逃往齐国,后来又逃往晋国,尽心辅佐赵鞅。而孔子也在鲁国做了一段时间的司寇之后,因为与主政者意见不合,挂冠而去。
有人说,孔子虽口称仁义,但心里却十分热衷做官。
孔子带领弟子在各诸侯国间不断游说,在卫国时拜见国君的宠姬南子,甚至还有两次计划接受叛臣邀请的经历。连他的弟子都有多次看不下去了,跟他当面理论,急得孔子对天发誓:“如果我做了不对的事情,天厌之!天厌之!”
孔子见南子
其实,孔子四处求官,并非是为了自己的锦衣玉食,而是为了实现自己心中的理想。对于那些与自己为政理念不同的诸侯,他也是宁可受困也不愿去做官的。
他听说赵简子杀了窦鸣犊和舜华,便在黄河边停住了西行的脚步,说:“君子讳伤其类也。”然后转头回来。
卫国孔文子想让他帮忙打仗,孔子推说不懂军事,赶紧离开卫国,说:“鸟能择木,木岂能择鸟乎!”
大成至圣先师
有一天,孔子一行遇到两位隐士在耕地,就让子路去问路。隐士说:“现在礼崩乐坏,你们到处奔波也改变不了现在天下大乱的局势,还不如跟我们一起隐世呢。”
孔子说:“人不能与鸟兽同群,等到天下太平的时候,我也就不用为了改变世道操心了。”
作者简介:
我是今青,一个文字爱好者,愿与你一起品读历史,分享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