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怕的世袭制度:“爷爷是行长,妈妈是副行长,想继承爸爸当行长”

休养生息知识 2024-04-09 14:44:02

4月7日,一段男孩自述“爷爷是行长,妈妈是副行长,想继承爸爸当行长”的视频引起了公众关注。对此,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迅速回应,确认孩子的爷爷、外公和父母均为该行员工,并强调他们的岗位均符合监管要求和农发行的任职回避制度规定。

虽然这起事件暂时告一段落,但其中折射出的国企工作人员“近亲繁殖”现象,无疑成为了公众关注的焦点和疑虑的源头。从过去的“三代烟草人”受到群嘲,到现今“好工作代代相传”的调侃,公众对于童言无忌背后的深层次问题保持着高度敏感。这种敏感,恰恰指向了国企、基层党政机关中依然存在的“近亲繁殖”现象。

为了避免“体制内”的亲戚关系泛滥,古人早已提出“任职回避”的原则。例如,东汉时期就规定“婚姻之家及两州人不得交互为官”,这一制度在历朝历代都得到了不断的细化和完善。新中国成立后,虽然一度缺失了任职回避制度,但随着公务员制度的逐步推行,具体的回避规定也陆续出台。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国企、央企任职回避的规章制度,如《关于严格按照党的原则选拔任用干部的通知》、《国有重要骨干企业领导人员任职和公务回避暂行规定》等,对任职回避作出了详细规定。如今,绝大部分央企、国企在招聘时都对“亲属回避”有明确要求,包括单位回避、部门回避和岗位回避等多种形式。

然而,尽管“任职回避”制度已经实施了20多年,但“近亲繁殖”现象仍然屡见不鲜,尤其在金融、电信、电力、烟草等领域表现得尤为突出。一些企业甚至被中央巡视组点名批评,存在严重的“近亲繁殖”问题。同时,一些企业为了安插“关系户”,采取的手段也越来越隐蔽,如量身定制招聘要求、资源互换、伪造简历等,使得“任人唯亲”现象防不胜防。

那么,“近亲繁殖”现象的根源何在呢?一方面,这与国企、央企的历史原因有关。在计划经济时代,国企自成一体,相对封闭,招聘时往往对职工子女有倾斜政策。这种“子承父业”的思维惯性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另一方面,现实层面的原因也不容忽视。尽管有明文规定,但招聘制度不够公开、透明,监督机制不够有效、有力,使得规定难以落地。此外,一些国企的领导在经营决策、录人用人上拥有较大的权力,也为“近亲繁殖”提供了温床。

更重要的是,一些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丰富的领域,甚至是垄断性行业的国企,本身就存在一定的封闭性,外部监督相对薄弱,这使得“近亲繁殖”现象得以在这些角落悄悄滋生。

因此,要想真正解决“近亲繁殖”问题,除了不断完善亲属回避制度外,还需要加强监督力度。招聘过程应公开透明,全程接受社会监督;人才选用应有完整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对于违反相关规定的,不仅要处理其亲属,还要对涉事干部进行严肃问责。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国企、央企的招聘更加公平、公正,为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