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朱元璋打江山的功臣大将,朱元璋杀了30个,为何不敢动另外4人

古熙多少今事 2024-04-20 08:09:09

在阅读此文章之前,感谢您点个“关注”,既能有很好的体验,还能有不一样的参与感,谢谢您的关注!

前言:

众所周知,朱元璋晚年变得嗜杀残暴,早年跟他一起打天下的那些将领们,大多都被他一一屠杀。甚至还有人开玩笑说,在朱元璋手下当官,官职越高死的越快。

尽管朱元璋杀人的背后有一系列政治动机,但不得不承认,在诸多开国领袖中,他应当是非常难相处的一位了。

然而,就是在这样一个极难相处的皇帝手下,仍然有四位位高权重的开国勋贵,得到了不错的结局。

那么,这四人分别是谁?朱元璋又为何不对他们动手呢?

点个赞,今天我们就来讲讲这件事。

第一名,沐英

在如今的各类小说作品中,我们常常能看到一个特殊的群体:云南穆府。不管什么题材的小说,凡涉及到这个地方的,对云南穆府都有一个较为固定的设定,那就是手握重兵,世代镇守边疆,深受当朝皇帝信赖。

事实上,“云南穆府”这个设定,就起源于明初期的勋贵沐英。

沐英本是安徽凤阳人,是朱元璋的老乡。小时候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直到八岁那年被朱元璋收为义子,改名朱英,自此就在马皇后抚养下顺理成长。十二岁后,更是跟着朱元璋南征北战,立下了赫赫功劳。

沐英所建立的功劳,放在历朝历代都可作为异姓王存在。从至正二十二年开始,年仅18岁的他就在部队中担任帐前都尉,后来又被提拔为指挥使,镇守江西上饶地区。

后来,朱元璋和陈友谅共同争夺天下,沐英亲自领兵,先后占领多个军事要点,并俘虏陈友谅手下大将,镇守福建省多个地区。

明朝建立后,因为义子和亲子终究不同,沐英主动改回原名,同时被封为镇国将军。因为战功赫赫,做事又相当全面,朱元璋对他很是信任。之后多场战斗,仍然选他为重要将领。

在征战吐蕃、平定云南、打赢定边之战后,沐英已经是威震明朝西南地区的栋梁将领。朱元璋十分满意这个义子,于是命已经担任西平侯的他镇守云南。沐英则欣然同意。

在治理云南的几十年中,沐英在治理地方上,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他请求朱元璋允许军队开垦,朱元璋同意后,这些战士就在沐英带领下,对当时还是荒芜之地的云南,展开了一系列开发活动。

为了防备蛮夷进犯,他还在当地每隔六十里地设立地堡,保证了当地的联通和防守。可以说,云南正是因为有沐英的开拓,才在后来打下了良好的心向中原基础。如果没有沐英及其后代的深耕,如今的云南很可能就会像缅甸、越南等国一样,成为受汉文化影响的一个地区,而不会认同自己中国人的身份。

对于这样一个非常能干,又积极响应皇命的义子,朱元璋也非常信任。在经常展开一轮又一轮大屠杀时,沐英从来没有受过影响。

不止如此,在朱元璋疯狂拿人头,导致朝堂上下人心惶惶之际,沐英仍然像小时候一样,对朱元璋和马皇后敬重非常。

后来,太子朱标病逝,沐英得知后,痛哭不止。此后不久,又听说养大他的马皇后病逝,更是心如刀割,一度哭到吐血。因为遭受了连失两位至亲的痛苦,年仅48岁,身强体壮的沐英一病不起,药石无医。仅仅两个月后,就郁郁而终。

朱元璋得知沐英死讯后,极度惋惜。不仅允许他回归京师下葬,还将他追封为黔宁王,赐谥号“昭靖”,配享太庙。并允许他的后代继续承袭爵位镇守云南。而这,也是后来“云南穆府”这个梗的最主要由来。身在云南的他们,确实手握重兵,确实镇守边疆,也确实深受皇上信赖。

可以说,在那么多明朝开国勋贵中,沐英以及整个沐家,应当是结局最好的一位了。

第二名,汤和

汤和和朱元璋,是实实在在发迹于微末的好兄弟。小时候,两人就是玩伴。汤和身形高大,才思敏捷,常常指挥一群孩子做游戏。长大后,因为家乡生存环境实在恶劣,加上天下四处都是起义军,汤和心生向往,于是就带领十余名朋友,一起去投奔红巾军首领郭子兴。

因为在战斗中勇猛异常,很快,汤和就从无名小卒,升上了牌头。

后来,误打误撞间,朱元璋也成了红巾军一员,并迎娶了郭子兴的义女马秀英,开始有了自己的军事班底。而这个班底中,汤和就是重要支柱。

此后多年,两人相互协作,一通打下了无数胜仗。

在攻打军阀张士诚时,汤和就已经是镇守一方的大将了。等到平定浙江时,他又和大将军徐达一起,打出了相当漂亮的战绩,并最终攻克张士诚、方国珍之流。

后来,大军一路往南,平定福建。在这些战役中,汤和依旧爆发了极高的领导天赋。但这还不是他的政治人生高光时刻。他的高光时刻,在北伐元廷期间。

那时,元朝死而不僵,一路退守蒙古负隅顽抗。朱元璋命徐达率大部队北伐,汤和亦是军事高层决策组成员之一。在一番艰难征战后,蒙元朝廷彻底破灭,自此元朝彻底成为历史。

此时,大明王朝已经建立,但国内多地仍然没有平定。汤和再次出征挂帅,以征西将军的身份,挥师南下,攻打西夏。

在拿下西夏后,汤和已经来到了人生最高峰。但同时,也因为战功耀眼,逐渐开始被朱元璋忌惮。

其中,在洪武四年时,朱元璋就针对汤和下过一次手。只不过,那次比较隐晦,属于明升暗降。后来因为需要用汤和打仗,又将军权托付给他。等到天下平定后,汤和成为真真正正的中山侯,开始要享受荣华富贵时,朱元璋也来到了暴走边缘。

一系列开国勋贵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被朱元璋屠杀诛族。而汤和因为为人谦逊,并不和朝廷对着干,朱元璋迟迟找不到下手机会。

但即便如此,汤和也察觉出了不对劲。为此,他不仅主动找到朱元璋,交上了最为重要的兵权,还请求辞官养老。

如此识时务的态度,让朱元璋很是满意。洪武二十二年,汤和正式告老还乡,随同他一起返回老家凤阳的,还有朱元璋赐予的大量珍宝财物。

洪武二十八年,汤和在老家病逝,享年70岁,死后被追封为东瓯王。虽说这样的结局多少有些窝囊憋屈,但和那些已经被诛杀,甚至被灭族的勋贵们比起来,汤和能寿终正寝,已经非常难得了。

第三名,李文忠

李文忠和沐英一样,也是朱元璋的义子。不过有区别的是,沐英和朱元璋没有亲属血缘关系,但李文忠有。李文忠的母亲,就是朱元璋的亲姐姐。也就是说,朱元璋是他的亲舅舅。

后来,朱元璋起义,李文忠果断跟随,并在19岁时,就统领将士们上战场拼杀。因作战勇猛,很得朱元璋青睐。

此后多年,李文忠一直跟在明初大将常遇春身边,一边打仗一边学习。后来,常遇春病逝,李文忠就顺理成章接过了大军指挥权,先后在国内和蒙古草原上,立下赫赫战功。明王朝建立后,更是被封为曹国公。

成了勋贵以后,李文忠仍然忠厚老实,多次进谏朱元璋,提出了一系列治国良策。对于这个外甥,朱元璋整体还是满意的。

但晚年以后,尤其是太子朱标去世以后,朱元璋逐渐不再信任朝臣,并开始增加屠杀范围。这一时期,不光李文忠,朝中上上下下几乎就没有不惧怕朱元璋的。

一次,李文忠向朱元璋进谏治国良策,却遭到朱元璋驳斥。回家以后,就吓得一病不起。期间,朱元璋也曾派人前去探望,但或许是吓得狠了,李文忠最后还是郁郁而终,终年46岁。

李文忠死后,朱元璋疑神疑鬼,怀疑有人毒害他,砍了一大帮人,并追封他为岐阳王。

虽说最终解决也还是个死,但比起被打成历史反派的那些人,李文忠能踏踏实实死在病床上,也算是善终。

第四名,耿炳文

耿炳文同样是朱元璋的老乡,年轻时跟随父亲一起投奔朱元璋。父亲死后,他继承了职位,并开始带兵打仗。

因为脑子灵活,用兵如神,且为人忠厚,耿炳文很得朱元璋喜爱。在征讨张士诚的战斗中,耿炳文曾多次立下大功。明朝建立后,更是被封为长兴侯。

此后多年,耿炳文镇守地方,做事也算是兢兢业业,始终不敢越雷池一步。正因为有这样优异的成绩,所以朱元璋在大肆屠戮功臣时,并没有对耿炳文下手,而是将他当成武将中的中流砥柱,留给孙子朱允炆使用。

在开国勋贵中,耿炳文是少有的,把老朱熬走的那批人。

朱元璋走后,耿炳文继续为朱允炆效力。只可惜朱允炆太过年轻,做起事来没有章法。不仅不重用耿炳文,反而还将他的兵权褫夺,交给李景隆指挥。

朱允炆

当然,乱换将帅的副作用,也是很大的。最终,燕王朱棣自北京造反,一路杀到应天府,登上帝位。

朱棣上任后,自然要对朱允炆派系的人进行清除。耿炳文虽然一直没有犯过大错,但在一些人的刻意找茬下,最终还是被扣了个不大不小的“逾矩”帽子。

得知此事后,耿炳文惊惧万分,最终在家中自尽。耿炳文死后,家中三个儿子也先后遭到牵连。

不过不看后来的发展,只看在朱元璋时期的待遇,耿炳文也算是不错的。

对此,屏幕前的你有什么想要说的呢?请把你的想法打在下方留言区吧,我们下期再见。

0 阅读:19

古熙多少今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