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胡适的伟大贡献:
1、通过大量的考证,明确了红楼梦是以曹氏家族故事为背景创作出来的。
2、明确了红楼梦作者为曹雪芹,
3、明确指出了贾宝玉故事原型为曹雪芹,理清了红楼梦主要人物和重大事件与曹氏家族的对应关系。
以上三方面是很了不起的伟大发现,这一发现,解决了红楼梦从诞生以来最主要的三大悬疑,为后世读者进一步读懂红楼梦提供了一把金钥匙,也使后世的更多读者喜爱上了红楼梦。
二、胡适的历史局限:
1:没能认识到红楼梦有原稿,武断地否定了他自己最初认为作者为曹頫的观点。
2:没能认识到红楼梦含有明清朝代更迭的重大事件以及曹雪芹著红楼梦的真正用意,把读者的注意力引到了单一的曹氏家族故事以及爱情故事上来。由此,砍掉了曹雪芹真正要表述的、不想隐秘而隐秘的重大事件和最具社会价值的深邃思想,并且一生反对索隐派的观点,造成胡适考证派最大的缺憾。
3:导致以上局限的主要原因是,简单地把金陵与京都、甄府与贾府、甄宝玉与贾宝玉都视为曹雪芹一个人的人生故事,没有看到京都、贾府、贾宝玉与金陵、甄府、甄宝玉的不同,由此,固守在贾宝玉与甄宝玉的故事原型为一个曹雪芹身上了,从而忽略了红楼梦从人物原型到家庭原型等具有的严酷而激荡的社会性的外延内涵。
表面上看来,金陵与京都、甄府与贾府只是曹家居住地的变化,实际上,曹雪芹如此设计有狭义和广义两层用意。狭义的用意是,甄府原型是曹家在金陵的居住地,而京都原型就不只是曹家在京都的居住地了,而除了包括曹家外,还涵盖了多个类似曹家的其它大家族,如洪升家族、纳兰性德家族等。广义的用意则是金陵影射的是明朝国都金陵及明朝社会,而京都则是明清两朝国都以及整个明清社会。
甄宝玉与贾宝玉也类似于此。表面上看二者为同一个人,实际上,曹雪芹塑造的甄宝玉与贾宝玉也是具有狭义和广义的两层用意。狭义的用意是,甄宝玉与贾宝玉故事原型是曹頫与曹雪芹父子合一式的人物,甄宝玉主要以曹頫为故事原型兼有曹雪芹少年故事,反映曹家在金陵的故事,贾宝玉主要以曹雪芹为故事原型兼有曹頫故事,反映虚拟后的曹家在京都与金陵的共同故事,当甄宝玉与贾宝玉见面后两人的分道扬镳,才将曹頫与曹雪芹父子彻底分开。广义的用意是,甄宝玉故事原型只是代表曹家,而贾宝玉故事原型则除了代表曹家外,还涵盖其它多个类似曹家人物,如洪升、纳兰性德等,具有明清时代大社会环境的性质。
由于对上述问题的局限认知,导致了对红楼梦第一回、第四回、第五回等带有总纲性质的内容的忽视,从而,丢掉了曹雪芹要表达的真正思想。
4:断言红楼梦后40回全部为高鹗所著,主观臆断地否认程伟元高鹗序言中最真实、最诚恳的话,违背了自己“大胆假设、小心论证”的正确探索方法,给后人阅读红楼梦引向了歧途。
这四方面缺陷误导了读者不能够全面领会红楼梦故事的真正用意。
更为遗憾的是,这一观点严重地被后来的俞平伯、周汝昌等著名红学大家所继承,尤其遗憾的是,在经过解放初期兴起的对胡适、俞平伯红学观点的大辩论后的几十年间,胡适、俞平伯等考证派依然固守自己的观点,直到俞平伯逝世之前,俞平伯才有所醒悟,况且只有俞平伯自己有所醒悟,而周汝昌在明知与冯其庸观点有严重分歧的情况下,依然固执地坚持己见,并且造成电视剧《红楼梦》的缺憾以及周冯之间严重的个人恩怨。
如今,大多红学学者不赞成1954年李希凡和蓝翎用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的方法来解读红楼梦。其实,这种分析方法,早就被毛主席所采用。有资料记载,毛主席在井冈山时期经常和周围的人谈及红楼梦,那时就是用阶级分析的方法。解放后,毛主席在党和国家高级干部会议上以及和许多人谈话中也是一直用阶级分析的方法来解读红楼梦的。这也是毛主席1954年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支持李希凡和蓝翎的原因。
我们今天,不妨冷静地思考一下毛主席用阶级分析的方法解读红楼梦的重大意义。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的中心思想,是看透了皇家社会的必然灭亡,最大的愿望就是要“补天”,也就是要寻找解救即将崩塌的皇家天下之路的重大问题。可是,穷极曹雪芹一生的思考也毫无办法,只好消极应对,哀叹自己无力补苍天!其实,力图“补天”的可以说有许多有识之士,如梁启超、谭嗣同、蔡元培等爱国志士,但都以失败而告终。而具有真正“补天”之力的,只有孙中山和毛泽东两个人。这里,蔡元培力图用反清复明的号召力来推翻清朝统治,所以他用红楼梦索引来解读红楼梦并寄予自己反清复明的希望,但依旧是传统意义上的改朝换代,解决不了根本问题。而孙中山则不同,尽管孙中山没有深入地研读过红楼梦,但他认识到了只有通过阶级斗争、用资产阶级暴力革命来推翻旧的封建统治、建立新社会,才可以真正的“补天”。可惜,在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条件下,我国的资产阶级承担不起这个重大历史使命。这个使命,历史地落在了毛主席、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人民大众身上。这就是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阶级用革命的武装暴动彻底推翻封建制度,建立新中国。这就给出了曹雪芹梦寐以求的“补天”之路的一个行之有效的解答。
所以,我们不反对用各种分析方法来解读红楼梦,但在寻求“补天”的方法方面,也许毛主席的阶级分析方法是最具说服力的。既然我们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那么,我们也不应该否定这一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