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刚:推进民营银行高质量发展

曾刚开始 2024-10-23 10:48:45
曾刚,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首席专家 与传统商业银行相比,民营银行的发展模式差异较大,且更多依赖线上渠道。在19家民营银行中,微众银行、网商银行、新网银行和亿联银行纯线上经营,没有线下网点;其他有线下网点(一行一店)的民营银行,大部分也定位于互联网和数字化发展方向,比如,裕民银行定位“5G 智能银行”,众邦银行定位“互联网交易银行”,苏宁银行定位“科技驱动的O2O银行”,新安银行定位“AI智能银行”等;蓝海银行、客商银行则相对传统,主要聚焦区域融资需求。 从发展规模看,截至2023年末,19家民营银行总资产合计近2万亿元,占银行业总资产规模不到0.5%,仍属于较小的群体。而且,19家机构的经营业绩分化较为明显,头部特征突出,微众银行与网商银行合计贡献50%资产占比。 从经营绩效来看,得益于客户下沉以及数字化赋能等因素,民营银行的净息差在所有类型银行中居于领先,2023年四季度,民营银行整体净息差水平为4.39%,远高于行业1.69%的平均水平。而且,与行业整体息差在过去几年中持续收窄不同,民营银行的净息差从2019年以来持续上升,净息差的逆势扩大,得益于部分民营银行凭借数字技术在细分市场上的深耕。凭借亮眼的净息差表现,2023年末,民营银行整体资产回报率(ROA)达到1.09%,高于0.7%的行业平均水平,盈利能力相对领先。 资产质量方面,截至2023年末,民营银行不良贷款率1.55%,略低于行业1.59%的平均水平,在更高的净息差下,风险成本表现还优于行业平均,表明民营银行借助数字技术和场景所构建起的风控体系,已成为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体上看,在过去10年中,面对复杂严峻的内外部经营环境,民营银行坚守服务实体经济的战略定位,资产规模和盈利能力实现适度增长,抗风险能力进一步提升,信贷结构持续优化,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不过,在发展中,民营银行仍然面临资本补充渠道狭窄、发展定位趋同、部分民营银行可持续经营能力降低等挑战,要实现高质量发展仍任重而道远,需要从监管政策优化和提升银行经营管理能力两个层面进行积极探索。 监管政策优化可能的方向包括:实施差异化资本监管要求,简化中小银行资本充足率监管;优化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相关风险权重计量规则;放宽股东资质范围,鼓励多元化资本进入;拓宽资本补充渠道,如优化增资扩股政策、创新资本补充工具等。 民营银行提升自身管理能力的重点则主要包括:一是坚持差异化发展战略。充分发挥机制灵活、决策效率高等优势,走普惠化、特色化道路。根据自身情况,探索差异化发展模式。优化业务结构,发展资本节约型业务,如绿色金融、科技金融等。二是夯实存款客户基础。做实基础性存款客户,提升客户经营能力。加快搭建存款直营渠道,提升数字化获客和营运能力。三是积极推进数字化转型。通过数字技术提升服务效率和客户体验。探索打造场景化、智能化金融产品。四是提升风险管控和化解能力。防范数字化转型风险,如创新业务合规性、流动性管理等。拓展不良资产处置渠道,如信贷资产证券化、不良资产批量转让等。五是完善公司治理,提升业务管理能力。持续开展股东资质和履约评估。建立适应差异化发展战略的组织架构。完善内部控制、关联交易机制等。 未来,民营银行仍有广阔的发展空间,随着监管政策的优化和管理能力的提升,民营银行不仅将在支持民营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也将更好地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0 阅读:0

曾刚开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