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立大功了!斥资9亿将黄河水引入沙漠后,如今出现奇迹

盖说社会 2024-09-07 18:01:02

在内蒙古西部,有一片被称为"死亡之海"的沙漠。它曾经寸草不生,风沙肆虐,威胁着周边地区的生态安全。

然而,20年前,内蒙古直接将黄河水引入了沙漠,将库布齐沙漠成功变成了绿洲。

那么,内蒙古是如何将黄河水引入沙漠的?当地百姓如今又过的怎样了?

本文信源来自官方媒体【中国日报网】等(链接附在文章末尾)。为提升文章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请理智阅读,仅供参考!

斥资9亿引黄入沙

2004年,内蒙古斥资9亿元,启动了一项"引黄入沙"工程,决定将黄河水引入库布齐沙漠。

要知道库布齐沙漠一直以环境恶劣著称,长期以来风沙肆虐,寸草不生。

将宝贵的水资源引入这样一片"死亡之海",这不是纯纯的在浪费钱吗?

然而,也正是因为如此,这项工程才变得更加紧迫。

这个工程的核心思想是,通过黄河南岸的总干渠和牧业分干渠,将凌汛期的黄河水引入沙漠低洼地。

然而,沙漠上都是松散的黄沙,在这样的地方修建水渠难度可想而知。

传统的方法根本行不通,工程队不得不另辟蹊径,经过了无数次的尝试和失败。

他们终于找到了一种特殊的防渗材料,然后他们将这些管道一条条铺设到沙地下面。

可仅有水是不够的。如何让植物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生存下来,才是最重要的。

工程人员和科研人员尝试了各种植物,有的刚种下就被风沙掩埋,有的则在炎热的阳光下很快枯萎。

但他们并没有放弃,终于找到了一些耐旱耐盐的植物品种,如沙柳、梭梭等。

内蒙古治沙工作

事实上,早在半个多世纪前的1958年,我国就在沙漠腹地成立了达拉特旗白土梁林场,开启了艰难的治沙之路。

后来又成立了鄂尔多斯造林总场,开始在这片沙漠上大规模的造林。

然而,在干旱少雨的沙漠环境中,树木的存活率极低,即使存活下来的树木,生长速度也极其缓慢。

直到1988年,当地的一家企业——亿利资源在专家的帮助下,开始尝试防风固沙植被种植。

这种方法比单纯的造林更加适合沙漠环境,但进展仍然缓慢。

沙漠的治理,似乎陷入了一个难以突破的瓶颈。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内蒙古做出了这个看似疯狂的决定:实施"引黄入沙"工程。

2015年,当第一滴黄河水流入库布齐沙漠时,在场的每个人都激动不已。

他们知道,这不仅仅是水流入沙漠,更是希望之水,是改变这片"死亡之海"命运的关键。

沙漠现奇迹

随着时间的推移,奇迹开始发生。原本干涸的沙地逐渐被水分滋润,一些植物开始在沙漠中生长。

起初,这些变化是微不足道的,仅仅是一些零星的绿点。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绿点逐渐连成一片,形成了绿洲。

然而,挑战并未就此结束。如何维持这些来之不易的绿色,成为了新的课题。

工程人员和当地居民开始学习如何科学管理水资源,如何培育和保护这些脆弱的植被。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遇到了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比如,某些地方的地下水位上升过快,导致土壤盐碱化。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们不得不调整引水策略,同时种植一些能够吸收盐分的植物。

虽然植被覆盖率在提高,但沙尘暴仍时有发生。

为了应对这个问题,工程人员在沙漠边缘建立了"绿色长城",种植了大量抗风固沙的树木,形成了一道天然屏障。

随着时间的推移,库布齐沙漠的面貌开始发生显著变化。

沙漠变绿洲

从2015年到2023年,库布齐沙漠累计引水4.9亿立方米,在沙漠中,形成了近100平方公里的水面和湿地,这在过去是难以想象的。

而这些水面和湿地的出现,不仅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还吸引了许多候鸟在此栖息。

当地居民的生活也随之改变。过去,他们不得不与风沙抗争,艰难地维持生计。

如今,一些人开始尝试发展生态旅游,利用改善后的环境吸引游客。

还有一些人开始种植经济作物,如沙棘、肉苁蓉等耐旱植物,不仅能够固沙,还能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

以库布齐沙漠腹地的巴音温都尔嘎查村为例,2022年底,该村的集体经济纯收入达到了56万元。

更令人欣喜的是,2023年,预计可实现200万元左右的收入。

值得一提的是,库布齐沙漠的治理不仅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还为黄河的治理做出了重要贡献。

截至目前,杭锦旗地区累计治理沙漠达840多万亩。

通过建设淤地坝等工程,每年减少入黄泥沙量达7.94万吨。

这不仅减轻了黄河的泥沙负担,也为下游地区的防洪减灾做出了贡献。

其实,除库布齐沙漠外,内蒙古其他地区近几年来也取得了显著的治沙成果:

巨大变化

乌兰布和沙漠,这个曾经让人闻风丧胆的"沙魔",如今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沙漠向西撤退了15到25公里。

2024年的夏天,工程人员在这里建立了两个流沙治理项目的示范区,总面积足有2000亩。

他们的目标是让这片曾经光秃秃的沙地披上绿装,将植被覆盖率提高20%以上。

更令人期待的是,他们还要让肆虐的风沙"安分"下来,使其活动强度下降40%以上。

再说说磴口县,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县城在治沙方面可是有大作为。

他们建立了一个堪称"植物方舟"的地方——全国最大的沙棘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

在这里,779种不同的沙棘品种被精心保存。

同时他们还在乌兰布和沙漠,建立了一个"植物摇篮"——每年可以培育1亿株沙生灌木的育苗基地。

更令人欣喜的是,乌兰布和沙漠向黄河的输沙量大幅减少,从每年7000多万吨锐减到约370万吨。

这意味着,黄河的负担轻了,水质也随之改善。

巴彦淖尔市投入了78.07亿元,通过实施多项重点生态工程,他们完成了1537万亩的防沙治沙工作。

要知道,这相当于100多个西湖的面积!

更可喜的是,极重度沙化土地面积减少了617.1万亩,水土流失面积减少了7800平方公里。

巴彦淖尔市不仅在治沙上下功夫,还在发展沙产业上做文章。

乌兰布和沙区已经聚集了130多家企业,形成了七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

2022年,沙产业产值近2亿元。这意味着,曾经的"不毛之地"正在变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结语:

长期以来,人类常常将自然视为征服的对象,肆意索取自然资源。

但库布齐沙漠的经验告诉我们,只有尊重自然规律,与自然和谐相处,我们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库布齐沙漠的变迁,是一个令人振奋的生态奇迹。它不仅改变了一方水土,更为全球荒漠化治理提供了宝贵经验。

然而,我们必须认识到,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是一项长期的事业。

库布齐沙漠的治理虽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需要我们持续努力。

我们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不忘保护来之不易的生态成果。

让我们携手共建美丽中国,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更多的"死亡之海"将变成生机盎然的绿洲,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片碧水蓝天。

参考文献:

0 阅读:10

盖说社会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