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末期,发生了一件大事,黄河泛滥了。元朝内部关于要不要治水,出现了剧烈的争议。
或许有人会奇怪,有了水患当然要治理啊。但是后来的事情证明了,某些人反对治水,其实是事出有因,他们太知道自己的同事是啥德行了。
在宰相的坚持下,朝廷最终决定治理水患。朝廷派下了一个叫贾鲁的人,这个人倒是治水的专业人员,但是不知道是为了中饱私囊,还是朝廷拨的钱确实不够,贾鲁到了当地,先去找当地的富户“募捐”。
但是当地的一个富二代刘福通,对此相当不满,拒绝了贾鲁的勒索。贾鲁一怒之下,就干了一件缺德事。他给河水改道,把刘福通家给淹了。
要是元朝的宰相知道后来的发展,一定会对着贾鲁咆哮:“专业技能是这么用的吗?”
元朝末期,大家本来就过的很不如意,到处都是饿死的人。对于这种惨状,刘福通本来就心怀不满。现在,被淹的房子成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刘福通和一个叫韩山童的朋友联合起来,准备给元朝点颜色看看。
韩山童是谁啊,他是一个宗教人士。只不过,他所研究的宗教,是白莲教,是有名的非法组织。
天灾加宗教,这简直太适合造反了。
1351年,韩山童和刘福通在一起聚会,起誓要推翻元朝。但是,这次聚会出现了一个常见的漏洞:保密工作不好。
在他们聚会中,元朝的官兵突袭了这里。刘福通好不容易逃出生天,而韩山童被被抓了,死在了元军手里。
逃出生天的刘福通在颍州率众起义,迅速攻克了颍州城。在开创了第一个根据地的同时,点燃了反抗元朝的火种。
此后,刘福通迅速进军,攻城略地的同时,他手下的军队也越来越多。1355年,他在砀山夹河迎接了死去的韩山童的儿子,韩林儿。他把这个孤儿立为皇帝,号称小明王,建都亳州,国号宋,改元“龙凤”。
此时距离他和韩山童约定起事,不到四年。此时,汴梁以南的大多数州县,已经都在红巾军统治之下了。
刘福通势力扩张的非常快,而且所到之处严明军纪,不许随意劫掠,也获得了当地百姓的好评。但是,刘福通的顺利之中,也埋伏着两个危机:
一个是起义军内部,并不是看上去的那么和睦。第二,当地的普通百姓欢迎红巾军,但是地主们可不欢迎他们。农民起义所到之处,难免从地主手里拿出土地,分给穷苦农民。所以地主们非常讨厌红巾军。
1356年,刘福通觉得时机成熟,就发动三路大军北伐。第一路,他派遣毛贵由东路沿运河直攻大都;第二路,派遣关先生、破头潘绕道山西,转攻河北,与毛贵那一路配合;第三路,他派白不信、大刀敖、李喜喜等部至陕西。这一路主要是增援那里的红巾军,以便于牵制元军。
三路大军北伐,看着轰轰烈烈。但是熟悉历史的朋友都知道:推翻一个庞然大物,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往往会变成炮灰。
汉朝之前,有一个二世而亡的秦朝;唐朝之前,有一个二世而亡的隋朝。
刘邦之前有陈胜吴广,魏蜀吴之前有黄巾军。
总要有人,拿自己的血肉,去消耗掉敌人的力量,后来者才能踩着先行者的足迹,去实现他们共同的目标。
刘福通也难逃这样的命运,这三路北伐军队,确实消耗掉了元朝的大部分力量,但是没有取得预想的战果。
第一路,也就是毛贵带着的那一路,和元军打仗失利,退回了济南。但此时,一个非常窝里横的人出场了,他就是赵均用。这个人也是毛贵他们的同事,都是响应刘福通反元的人。
但是这个赵均用,比较喜欢反客为主,他是丢了地盘来找毛贵的。来了不久,就把毛贵给噶了,想占据毛贵的军队和地盘。毛贵的部下可不是吃素的,直接把他也杀了。
赵均用这个搅屎棍,把整整一路北伐军都搞的四分五裂。看着北伐军内部乱成一锅粥,元军非常高兴,赶紧趁机收拾他们。结果这一路军队几乎是全军覆没。
再说第二路北伐军。这只军队开始受到了元军的重击,一度后撤。但是刘福通很快就派出了援助军队。这支军队一看有了支援,立刻士气大振,嗷嗷叫的往前冲,很快占据了大同,元朝的上都,还一把火把上都的宫殿给烧了。
这只部队打的太起劲了,一个没控制好情绪,就冲到了高丽那边。然后乐极生悲,两个主将一个战死,一个被俘。回到辽宁后,这支过于亢奋的军队又遭到元军的伏击。这支部队也几乎全损失了。
只有第三支部队,由于被分配的任务就是打辅助,所以既没起内讧,也没有大损失,属于无功无过。
三路大军,损失不小。但是刘福通没有过于颓废,而是趁机进攻了汴梁。攻取汴梁后,刘福通在这个北宋的首都宣布,大宋复国了。“日月重开大宋天”
但是,由于北伐的失败,元军的势力没有差地被击垮。所以,占据了汴梁的刘福通,很快就受到了元军的攻击。
最终,汴梁守不住了。刘福通只好带着小明王韩林儿,退守安丰,稍作喘息。
此时,他手下的红巾军已经折损了很多人了。可是在这个时候,张士诚又落井下石,包围了安丰。这下子,刘福通和小明王的处境更加窘迫了,一是人少,安丰守不住,二是粮食不够长期使用。
万般无奈之下,刘福通派人去给朱元璋送信,希望朱元璋拉兄弟一把。
朱元璋显得很够意思,真的把他们接到了一个安全的地方,滁州宗阳宫。但是,为了他们的安全,朱元璋贴心的安排了人看守,以避免他们发生危险。
就这样,他们在滁州宗阳宫待了两年。两年之后,朱元璋派人去接小明王和刘福通。派去的人,叫廖永忠。回来的途中,小明王和刘福通使用的船“意外漏水”,一代枭雄刘福通,就这样溺水而死。
刘福通北伐,打穿了元朝的防守,消耗了大部分元朝的实力。但是作为较早和元朝交手的势力,他受到的消耗也最多。所以刘福通虽然也为北伐做了很充分的准备,但最终还是功败垂成。
如果没有刘福通北伐,朱元璋后来北伐恐怕不会有那么顺利。刘福通虽然下线比较早,但是在灭亡明朝的过程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可惜,出于某些统治上的需要,朱元璋继位后,并没有大肆表彰刘福通,反而对这些反抗元朝的起义军,或多或少的加以贬低。对于首先北伐,说出“日月重开大宋天”的刘福通,记载也很少。
朱元璋一次给儿子的信中,回忆当初群雄并起的年岁,说“刘太保僣乱于中原,徐贞一、陈友谅相继僣号,称尊于江汉。”
朱元璋虽然对其他的起义者加以贬低,但是谈起别人都是直呼其名,唯独说起刘福通的时候,不由自主的称之为“刘太保”,可见朱元璋潜意识里也明白,刘福通对灭元的贡献到底有多大。
刘福通北伐失败的原因有很多,比如起义军内部矛盾重重,在关键时刻会掉链子。刘福通北伐的第一路军队,就是因此吃亏的;
再比如红巾军主要是由贫苦农民组成的,天然和地主们不对付,所以起义的过程中,多数地主都是站在元朝那一边的。1352年的时候,就曾有地主勾结元军,背刺刘福通,致使刘福通败退亳州。
但是更重要的是,刘福通是较早的起义者。他起义的时候,元军的势力还比较强,他受到的阻力是最大的。相对幸运的是后来的起义者,他们和元军交战的时候,元军的力量已经在刘福通那里消耗不少了,所以他们受到的阻力会比较小。
所以,刘福通最先北伐,势力也很雄厚,但最终失败了。第一个掀桌子的人往往没机会分到胜利的果实,但他们同样是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