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房价格撕裂越来越大。
上个月全市套均总价大概在338万,而成交的总位数总价在285万,价差达到了53万,将近20%了。同样口径的数据在2021年12月,是21万,差额幅度只有7%。
中产现在信奉的最大的创业是
卖房。
因此新房要么快速降价和二手市场拼价格去抢刚需,要么使劲的拼业态,堆成本去吸引有钱人的目光。
开发商也拼了,既然等不来普通改善,那就死命砸价格,做刚需生意。价格砸到和周边二手房差不多的单价,甚至差不多的总价。
科技城新房就是这么玩的。可也没多久,二手中就冒出一个“不要命”的房东,再次把单价狠狠砸下去。
新房之间拼价格,或许需要数月博弈。但二手房市场,可能只需要
一个砸盘的房东。
对于,高端改善盘,日子也不好过。中海在狮山给全行业试了试水。
3.9万,也换不来成交,直播间只有5位以内在线,注意不是5位数。
显然,真改善不会因为你价格便宜而买你的房子。
怎么办?
当改善不愿意为装修买单,不愿意为面积买单。似乎只有一条路,卖稀缺的产品给他们。
别墅或叠加
别说,我查了查,苏州今年最早卖叠加的项目。是位于相城黄桥的檀府。
查了查,从檀府3月份开盘至8月底。
竟然是全市套数第一!
为什么这个盘卖得好?
很简单,是苏州近年来第一个城市叠加盘。当全苏州都在喊洋房的时候,建发悄咪咪在这里“抢”出一个降维的叠加盘。
通过业态的优势获得了市场的关注。当然建发也把流量成功转为了销量。
楼市怎么能藏住秘密什么啊。
因此没有开发的土地,纷纷开始做叠加。
可惜,叠加,也分地段,更分行情。
在如今的行情下,叠加只是通过业态的优势,打败同等面积,同等单价的普宅。
做叠加的目的,只是为了卖得快一点
因为小镇上的高层快没人买了。
这就是檀府为什么能持续有流量的原因。同样总价是选一个平江新城的160的洋房,还是在我这里买一个带花园的下叠。或同样同样450万,买平江新城的140平还是檀府的中叠?
叠加存在这个城市的生存逻辑非常清晰。
当一个城市还没有联排的时候,叠加是最高的业态。客户没得选。
只要上游板块的价格不塌方。
当只要花和上游板块一样的总价,我就能买到,比传统联排更具有面宽和舒适度,也有别墅花园的叠加的时候。
叠加的销售逻辑就很成立。
所以叠加别墅要成立三个条件就清晰了
①总价不高于上游普宅
②没有同总价联排干扰
③面宽和舒适性要到位
最近看了一个新盘,位于盛泽湖南隶属太平的溪前雅居。
产品形态是高层、洋房和叠加。
现在的挑战就出现了。
上游板块不见了。
原来在2021年的时候,盛泽湖周边几个叠加开售的时候,园区随便一套二手房卖掉,就能在这里买2套叠加。也就说,大行情还在的时候,寻求业态改善的客户,远郊叠加的性比价很突出。
可如今,随着园区二手房普跌之后,价差逻辑就没了。
远郊的叠加一下子就失去了从外部板块导入客户的可能。
地缘客户能够消耗的了这些叠加嘛?
表示怀疑。
如果非要给太平,找一个上游板块,那可能就是高铁新城。
但是,高铁新城往北直线距离也要5公里才到这个溪前雅居。而檀府和平江新城大概只有2公里。
关键是,高铁新城最近降价也很厉害,旭辉的春和万象已降到了2.2万。
很明显,因为临近的有流量的上游板块,价格速降,导致远郊小镇的叠加,
总价天花板很低
更大的挑战出现了。
相城大量的联排出现了。
太平街道的地理范围很大,最南端甚至到了苏大阳澄湖校区这里。这里距离溪前雅居直线距离竟然有近7公里。
但是这个和园区缩短的7公里,直接让太平街道的这里的项目成为了园区客户的第一居所的可能。
随着星济隧道的开工,以及地铁8号线正式通车。这个板块的联排被更多的园区客户重视起来。
关键,因为同属于太平街道,其综合楼面价比一路之隔的元和街道便宜很多。
也就说同样太平街道的四季听澜,正宗联排最便宜可能是4**万。
谁都不会拒绝一套可做城市第一居所的别墅吧。
而溪前雅居叠加,预计在2.5万,估计最贵的235的下叠甚至可能接近600万,最便宜的下叠185平米的也要接近500万。
为什么溪前雅居没有控住面积呢?
看了下户型图,这个项目没有实现客厅挑空赠送,因此要实现三面宽的居住舒适度,户型的面积就自然上去了。
同样四季听澜的联排中间户,地上面积只有175平米,内部实现了局部挑空。
也就说,在产品力舒适度上,溪前雅居能打败同面积的洋房,却输给了同尺度的联排了。
留给小镇叠加的时间窗口已经不多了。
附录:
▲檀府自开盘以来累计网签
▲项目距离关系
▲溪前雅居叠加户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