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岁的我,重新翻盖了故乡的老屋

一介退休老干部 2024-06-24 10:16:44

文/退休老干部67(素材/张世海)

我今年72岁,老家在山东省梁山县小路口镇的农村,当年,恢复高考之后,我是村里的第一个考上大学的人,毕业后在北京成家立业,如今也在首都养老。

我和很多农村的游子一样,我从就想走出“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村庄,到远方寻找更美好的未来。当时我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时候,就想着,今后走出去,就不会回来。

后来,老家没有了我的户口,也没有了我的田地,由此,我也彻底与生我养我的村庄,像婴儿脱离母亲的胎衣一样,渐行渐远。

屈指算来,我在外漂泊已经超过了50年,父亲去世15年了,母亲去世已经9年半,由于种种原因,我回家的次数并不多,但每次归乡,我都会趴在父母的坟上大哭一场。

然后,我会在村里四处转转,看看村里的老人,看看当年父母种过的庄稼地,看看童年时和小伙伴们游泳过的池塘,看看当年走过的乡村小路,再去看看从小背起书包上学的校园……

这些年,村里那些看着我长大的老人,一个个都先后离世了,甚至我的好几个发小也因病去世,当年读书的学校已经不在了,但骨子里的乡愁,还是在内心厚厚的堆积着,每当看到故乡的一切,不知不觉自己就哭了!

去年十一月,我把父母留给自己的农村小院翻修一下,今年五月份开始搞室内装修,目前尚未完工。

那个农村小院,父母翻建于1992年,那是我大学毕业后,给父母最大的一笔钱,他们没有用来享受,而是选择了建房。

时光流逝,父母去世后,那个小院老去的脚步越来越快,我去年六月份回老家时,发现堂屋有多处已经开始漏雨,后面的墙体,因为雨水的浸泡,已经裂开了缝隙,摇摇欲坠,已经成了危房。

我知道,如果不维修的话,也许撑不了几年,它将面临着倒塌的结局。

故乡的小院已经一片荒芜,那里有我和哥哥坐过的小板凳,有我小时候吃饭时的饭桌、有母亲出嫁时陪送的家具,有父亲干活时用的锄头和镰刀。

昔日的锅屋,早已经没了厨房的样子,如果不是那口硕大的地锅提醒,真的已经想不起这里曾经有过炊烟和妈妈的呼唤。

在老家的小院里,有两棵树,东边的是石榴树,西边的是柿子树,至今,我已经记不清是哪一年栽种的,估计有五十多年了吧。

老家的小院虽然有点残破,但里面的每一砖,每一瓦,每一草,每一木,看起来都是那样的亲切,看着它们,我记忆的点点滴滴,犹如一串串晶莹的珍珠,从我记忆中的从瓦缝里蹦出来,落在眼前熟悉的宅院里。

布满的蜘蛛网、厚厚的灰尘、斑驳的青苔、杂草丛生的院落,预示着老家的小院,在某一天就要完成她的使命,如果不去人为的干涉,她最终将成为一片废墟,或者成为一堆弃土。

在老家的村庄里,很多房子都空着,几乎看不到一个年轻人的身影,刚修好几年的水泥路上人也越来越稀少,原本一个个热闹无比的老房子,随着岁月的洗礼,俨然已经面目全非。

我虽已系古稀之人,按老家的话说,已不是起房盖屋的年纪了,但每当回家时,看到荒草野树侵满了院子,墙糟顶漏蛇鼠欢的景象,我的心中就会感到万分凄凉与不安……

舍弃老家的院子和老屋,只需下一次决心,但那样的选择将会让我终生内疚……

老家的院子和老屋,是父母他们奋斗了一辈子的成果,那里有他们及我们的留下的记忆和痕迹,那里也是我们人生的出发点,更是我的根啊!

老家的院子与老屋,像一口古井,静静涌流,蓄满了我无限的懵懂、幼稚、欢愉和悲戚。

所以,后来我反复思考,必须要留住!翻盖老屋,无非就是花点银两,费点心思,流点汗水,但换来的是余生的满足和宽慰,值了!

对于老家的老屋,我不知道下一代会如何对待,但在我这一代,我一定要竭力维护,不能给自己的余生留下遗憾,如果我不这样做的话,有一天我离开了世界,也会死不瞑目。

维修老家的老房子,这是一种乡愁情结,一种淳朴的感念,它的精神意义,远远大于它的实用价值。

各位条友,老家农村的老房子,摇摇欲坠即将坍塌,如果是你,还会修缮吗?

0 阅读:0

一介退休老干部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