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彦宏:2024,最大的机会在哪?

投资家 2023-12-19 09:29:01

2024,最大的机会在哪?

作者 | 老高

来源 |投资家(ID:touzijias)

自ChatGPT问世以来,一场关乎全球科技命运的AI竞速,如火如荼。

随着AI技术的全面深入,也让“AI底座”大模型成了今年最炙手可热的风口。在中国,大模型的火爆程度堪比互联网时代的“百团大战”。据不完全统计,年内至少有超230个企业布局了大模型或创业,企业数量激增与跟风则给大模型赛道带来了新一轮“内卷”。

“内卷”之下,越来越多的市场人士正发出来自灵魂深处的拷问,“大模型,路在何方?”

在12月16日北京举办的“极客公园创新大会2024”上,百度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与极客公园创始人张鹏的深度对话,再次为大模型的商业化前景指明方向。李彦宏在大会上表示,“我看到大家的主要兴奋点还在大模型上,没有转到AI原生应用上,多多少少有点着急。所以,我不停地强调,要把AI原生应用做出来,大模型才有价值。”

李彦宏的一席话并非空穴来风,大模型热闹背后,全行业急需突围。

臃肿的大模型赛道

在一位长期跟踪VC/PE行业的老媒体人看来,“每一轮风口的诞生,均有AB两面。”

A面是风口刺激产业走向繁荣,B面是带来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曾经“百团大战”、O2O、共享经济“内卷”导致企业融资难、倒闭的那一幕幕,仿佛又要在大模型上演。

不可否认,这轮ChatGPT引爆的AI技术浪潮绝非互联网的喧嚣可比。尤其是大模型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上一代AI“点到点”的服务,有效提升了智能生产力上限,将智能生产力全面释放。也正是这样的特殊魅力,促使大模型席卷全球,就像工业革命一样改变人类未来。

前瞻市场“风向标”VC/PE行业今年上半年对大模型很是青睐,数据显示,国内大模型相关领域获得了约60亿元融资,而在股民关注的二级市场,大模型概念成了上市公司股价暴涨的利器。有股民在股吧调侃,“一些企业搞大模型究竟干什么不清楚,股价却蹭蹭涨。”

风口与资本的双向拥簇下,这个十分看重技术、资源、资金、积累的赛道逐渐变得臃肿起来。据不完全统计,自百度率先发布大模型以来,年内至少有超230个大模型诞生,相当于每一天半就有一个大模型出现。这些大模型能否产生价值、商业化,是个谜团。

这使得部分VC/PE开始反思,“大模型太多了,能打仗的太少了。”某VC投资人在朋友圈直言,“没投大模型”,因为当前市场不乏舶来品,“创业者故事不错,商业化不清楚。”

一位分析人士认为,国外大模型技术迭代快,国内大厂竞争激烈,这个方向并不是适合太多玩家参与,如果参与了就需要思考,如何尽快做到商业化落地,“资本不会持续消耗。”

如何尽快做到商业化落地?其实,该问题早在今年3月就有了答案。

彼时,李彦宏在接受媒体访谈时表示,“大模型的方向是,应用层。”他举例称,“移动互联网时代,特别成功的APP是应用,操作系统没几个,应用层能够创造的价值非常大。”

李彦宏口中的“操作系统”指的是大模型,“APP”即应用层。只不过在AI产业,应用层对应的是AI原生应用。如果以今日视角来看,当初那些跟着搞操作系统的企业大多已经消失在历史长河里。反观,做APP的企业却出现了多个市值万亿元、千亿元的科技巨头。

企业消失带来的是,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然而,李彦宏3月份的观点,并没有惊醒大模型梦中人。他决定身先士卒,为百度率先打响大模型商业化的突围战,向AI原生应用进击。

“重构大模型应用”

众所周知,百度一直是国内AI方向的标杆。

亦是国内大模型专利最多、发布最早的企业。

早在2019年,大模型没有形成风口时,百度就推出了文心大模型初代1.0版本。但文心大模型的问世,是百度长期在AI方向投入与技术沉淀结出的果实。

从初代的1.0版本到今年10月发布性能比肩CPT-4的4.0版本,百度过去十年在AI的芯片层、框架层、模型层、应用层,已投入约1500亿元的研发费用。这种实打实的投入,构建了百度大模型时代领跑行业的底蕴与“护城河”。

百度的努力,也把年初大模型的“0到1”拉升到“1到10”。

但国内大模型企业还基本停留在“0到1”的创业阶段,“大力出奇迹”的玩法走不通了。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正是发展大模型需要长期的积累与投入,让李彦宏陷入思考,百度要“重构大模型应用”,帮助更多企业突围。而所谓“重构大模型应用”就是,要向操作系统与APP的关系一样,在大模型基础之上搭建全新的AI原生应用生态体系。

锁定新方向后,百度基于大模型优势,先通过内容输出让创作者体验到AI原生应用的价值。上个月,全球上演了一出大模型闹剧,百度却收获了一份喜报。根据其发布的三季报数据显示,百度营收达到344.47亿元,归属净利润达到73亿元,实现营收、利润均超市场预期的增长。那份喜报里,百度给外界带来了一份惊喜,其布局的AI原生应用取得了成功。

而AI原生应用的另一大价值,便是对现有业务、产品的改造与结合。李彦宏表示,“今天看Microsoft 365 Copilot一年营收50亿美元,比OpenAI全年的收入都大很多倍。仅就对现有产品的改造而言,就已经创造出来这么多新的价值。大家还是要多看大模型和自己现有业务的结合。可能一开始工程师会告诉你效果不好,这个东西对我们没价值。其实不是的,你要仔细去看、给模型提要求,最终经过几轮迭代之后效果就出来了。”

透过三季报,AI原生应用正与百度现有业务紧密结合。在百度APP里,有64万个创作者使用AI辅助创作工具生产了1400万条内容,获得高达300亿的播放量。AI原生应用不仅帮助创作者最大程度的释放了智能生产力,让创作者可以创作更多优质内容并带来庞大流量,还推动了百度业绩的提升,整体营收结构中,百度核心在线营销收入增长至197亿元。

如此的增长效果一度让媒体大感震惊,当其它企业还在追逐大模型的训练水平,商业化之旅一筹莫展时,百度已成功验证“重构大模型应用”,享受AI原生应用带来的回报。

这就是李彦宏为何多次提及“上百个大模型是对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要去做AI原生应用”的底层逻辑。值得一提的是,在“极客公园创新大会2024”上,李彦宏又曝出了许多金句。他说,“大模型技术的先进性,要看这个大模型在什么应用场景,用来干什么?才能够去评判大模型的好坏。如果自己都不知道,要靠第三方给你打个分,这个事是不靠谱的。”

“我看大模型的技术水准,是看应用。去刷榜,去跑个分,挺无聊。”就像高考一样,高考取得高分不意味着挣大钱;大模型在评测中名列前茅,也不意味着一定就能成功。

“大模型发展只有唯一的关键点,就是应用。”李彦宏的话虽然有些直接,却点明了当前大模型企业面临的经营困局。试想,如果一个企业自己都没想明白搞大模型的应用层在哪,如何商业化落地?只是一味追求算力、追求训练、追求刷榜,就离被淘汰不远了。

那么,李彦宏呼吁大模型转向AI原生应用,是否意味着一个新的机会到来呢?

2024,最大的机会在哪?

每一个风口的臃肿,往往预示着下一个风口来临。

全球VC/PE在大模型的投资节奏,由早期跟进变为观望。

一位美元VC投资人气愤的表示,“大模型的估值不够合理,溢价严重,存在泡沫,商业化未知。”他认为,当前不少大模型企业估值高得离谱,风险“遥遥领先”收益。

国内一线VC投资人在此前某创投服务机构举办的一场行业峰会上同样表示,“大模型不敢投了。”他算了一笔经济账。“我们通过调研发现,大模型水涨船高,每一次运算的成本在450万美元左右,关键员工也很卷,大家都盯着谁家给高薪,就去跑去哪个大模型。”

投资人担忧的点是,大模型烧钱程度看不到上限。VC/PE的钱基本从LP募资而来,没有哪个投资人愿意在水涨船高的赛道里不计成本的耗下去。而从今年股权投资行业的整体投资情况看,国内VC/PE在上半年频繁出手大模型初创企业后,下半年放慢了投资脚步。

一方面来自VC/PE募资难,投资活跃度下降。数据显示,今年8月市场遇冷,国内VC/PE仅发生330起投资案例,同比下降64.4%,总投额为357.28亿元,同比下降58.1%。上半年,光大模型就拿到了约60亿元融资,可到了下半年,VC/PE手里也没有充足“弹药”了。

另一方面,就是上述投资人口中的“大模型不敢投了。”一是赛道过于臃肿,约90%的创业公司停留在初创阶段,仅拿到种子轮、天使轮、A轮融资;二是,百度约1500亿元的研发投入为VC/PE行业给予警示,“大模型不是短期烧钱能烧出来的,需要源源不断的资金投入。”

更重要的一点,当大模型头部企业转向应用层,市场势必会产生“马太效应”。此外,以经济规律看,任何行业一旦过渡到“1到10”,社会需求就会被激发出来。且市场从来不缺“操作系统”,缺的永远是“APP”,也只有转向AI原生应用,企业才能找到商业化空间。

实际上,在百度发布三季报前,就有聪明的VC关注、尽调了投资洼地应用层。百度三季报发布,无疑又给前瞻市场吃了一颗“定心丸”,大模型企业转向AI原生应用,正当时。

李彦宏与张鹏的对话聊到末尾,谈及2024年最大机会在哪?李彦宏说,“大模型时代,真正的价值在于AI原生应用。而AI原生应用无论对于大厂来说,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对于创业者来说,都是很大的机会。大家一定能够找到一条符合自己发展的道路。”

今年,百度走过了自己的康庄大道。2024年,该轮到AI原生应用全面发力了。

3 阅读:285

投资家

简介:聚集数百万投资者,关注资本市场与新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