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河南快递员破解百年数学难题,到浙大讲课,后来如何

青砖鉴事 2024-06-27 07:28:41

因头条改版,增加了广告解锁功能,您静待5秒钟,再点击右上角的叉号关闭,就可以继续阅读我的文章了,感谢您的支持

文|鹿上

编辑|鹿上

2016年,一道“飓风”席卷数学界。

一个33岁的中国男人破解了数学界百年数论难题。

登上过美国新闻网,给浙大教授博士讲过课。

然而这个男人却只是个出身农村的快递员。

数学家们惊叹于他的数论才华,更惊异于他的身世。

有人说“是金子总会发光”,还有人说“大器晚成”。

本以为他将是数学界的“新星”,却没想到他竟然再无动静。

余建春曾有3次机会扭转人生,可他次次将机遇拒之门外。

骤然成名,又迅速杳无音信,在他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

本文信源来自权威报道【人民网】【观察者网】(详细信源附在文章末尾)。为提升文章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请理智阅读,仅供参考!

惨淡童年

在破解了百年难题后,余建春成了各方大佬争抢的“香饽饽”。

社会各界都想要提拔这个身处底层的男人。

最终余建春被一家大集团邀请任职数据分析师。

集团董事长惜才,为他量身定做了一系列提升课程。

然而没过多久,他却辞退了这份工作。

众多公司纷纷抛来橄榄枝,他也一概不理睬、一律不接受。

为何拒绝专业的培养?为何不要高薪的工作?

没人知道他在想什么,也没人知道他打算做什么。

不过如果能了解到他过往的经历,你就会发现——

余建春的“轴”是来自原生家庭鲜明的“烙印”。

混乱的家庭,暴躁的父亲,他的童年与“幸福”二字半点都不挂钩。

他出生在“山窝窝”里,家里有十几口人。

爷爷奶奶是最朴素的农人,一辈子和土地打交道。

他的父亲常年与胞弟不和,在一个屋檐下闹得鸡飞狗跳。

老人有老人的农活,大人有大人的争端,没人在意小孩的想法。

他们觉得只要小孩有口饭吃就不错了。

余建春就这样无知而懵懂地一天天长大。

他上学如同混日子,从小学到初中,父母从没在意过他的功课。

他趴在一张矮矮的桌前,一边写作业,一边听大人为几块钱大动干戈。

“钱最重要”这个观念已经深深印在了他的精神中。

惨淡童年中,他最大的乐趣就是捧着破了皮的《数学猜想》来回看。

他被那些神奇的数论知识完全迷住,于是他也开始提笔推演。

余建春并不知道这叫做“天赋”,他只知道数字使他快乐。

数学让他忘记了父亲的打骂和叔叔的怒吼,给他搭建了一方“乌托邦”。

余建春上职高后,他本打算早早进社会工作挣钱。

然而此时,他生命中的“贵人”出现了。

两次援手

偶然间余建春的姑父看到了他的演草纸,纸上写满了推演公式的过程。

尽管看不明白,但是姑父认为余建春是块读书的料。

于是他叫来侄子进行了一次长谈,鼓励他继续考大学。

姑父甚至向他打包票,只要余建春能考上师范大学,他就给他介绍工作。

余建春听了姑父的话后开始用功学习,最后成绩过了本科线。

姑父十分高兴,跟他一起研究报考学校,选了几个合适的师范类高校。

余建春未来亮堂堂的,姑父心中也十分宽慰。

然而令姑父没想到的是,他竟然在最后时候悄悄改了志愿。

明明成绩过了本科线,却偏偏报考了专科学校,专业还十分冷门。

面对姑父的怒火,余建春低下头去,给的解释让人啼笑皆非。

“师范本科得交5年学费呢,不值。”

专科3年,姑父气得没再理过他,而余建春也在毕业后尝到了苦果。

找工作半年他接连碰壁,最终落寞地折返家中。

姑父还是于心不忍,找中介给他介绍了一个不错的工作。

这份工作也只需专科学历,工资也不低。

可是他因为拖欠学费万元,校方拒绝下发毕业证。

姑父仁尽义至,说帮他交清学费,好拿到毕业证书。

余建春却说:“一张纸就得1万块,不值。”

两次“不值”拒绝了姑父的两次好意,他心灰意冷,再不过问余建春。

而余建春的“不值”也将自己推入深渊。

十年坚持

他成了一个流动的工人,提箱卸货、搬砖送餐。

余建春换了许多份工作,却一直没放弃对数学的喜爱。

在工友打牌喝酒吹牛的时候,他趴在折叠桌上不断演算。

余建春格外着迷“卡迈克尔数”,他开始挑战这困扰数学界104年的难题。

没有系统的知识,他的推演过程全凭直觉和运气。

当某个方向算到“死角”了,他就从头再来,换一个新的角度。

余建春把破解谜题的过程当成一种游戏。

每天下工后他就迫不及待地在数学中“打怪升级”。

这样的日子过了近十年,他不知道写废了多少个本子。

得出结论的那刻,余建春心脏扑通直跳,他知道自己将“飞黄腾达”。

于是他立马去网上查询各大名校的数学系教授住址。

关于破解“卡迈克尔数”之谜的信件飞向全国各地。

然而这些信件犹如投进大海的石头,没有带回半点消息。

最后他决定亲自动身前去寻找自己的“伯乐”。

几年中,他辗转各个城市,将信件亲自投进教授信箱。

一边干零工维持生计,一边等待教授们发现自己的信件。

不知经历了多少次失败后,浙江大学的蔡天新教授发现了他。

蔡天新看了余建春推演出的5个判别公式后很受震撼。

他立刻出校门寻找这个“民间高手”,亲自将他请到了办公室。

“余建春老师,您能否向我们展示一下演算过程?”

于是他开始在黑板上一步步书写,一边演算一边生涩地讲解。

尽管讲得磕磕绊绊,蔡教授和一众博士们的眼神却越来越震惊。

眼前这个一身“穷酸气”的工人,真的解开了百年难题!

于是蔡教授亲自提笔,将余建春的结论公之于众。

一时间余建春的名声响彻世界的数学界。

美国媒体认为他和电影《心灵捕手》中的主角一样不可思议。

国内的各大企业也看到了余建春身上无可估量的价值。

十年心血让他一朝成名,可是余建春接下来的举动堪称“魔幻”。

一切归零

得知余建春的事迹后,社会各界为之动容。

众人纷纷想为这个30多年来怀才不遇的小伙子做点什么。

有机构想要资助余建春继续读书深造,让他的才华能够充分施展。

也许多企业想要为他提供工作,并且用资金支持他考相关证件。

然而余建春心里只有一个想法——

“上学、考证都需要花时间,赚不了钱就不值得。”

又是一句“不值”,他又把自己的路途给堵死了。

他迫切地想通过自己的名气找到一份能“挣大钱”的工作。

但是他却没有想过自己除了数论方面,其他的知识储备几乎为零。

最后他去了丝绸之路控股集团当数据分析师。

结果任职之后众人才发现,他根本什么都不会。

董事长不想错过这个人才,给他安排一套提升课程。

余建春却并不配合,只要不能立刻挣钱,他就不干。

于是他再次放弃了这个不可多得的机会。

有导演找到他,想为他拍一部励志电影。

可是很快他们发现,余建春的人生其实并不励志。

他不是“金子”,也不是“新星”,他是一颗自缚的“茧”。

“来快钱”这个念头像是一层层蚕丝将他厚厚包裹。

数论不是他提升自我的“通天路”,只是他逃避世界的“象牙塔”。

原生家庭限制了余建春的目光,让他觉得只有“金钱”最重要。

所以哪怕他曾站在最高处,也会很快归寂于尘埃。

小结

时至今日,余建春又成了一名用体力谋生的底层工人。

兜兜转转一切又回到了原点。

原生家庭的“烙印”无时无刻不在荼毒着他的思想。

浅薄的见识让余建春深陷困境,无法摆脱。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本文内容信息来源:【人民网】【观察者网】为提升文章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请理智阅读,仅供参考!

0 阅读:0

青砖鉴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