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十五年春,曹操下丞相令。他引用了孔子在《论语》中对鲁国大夫孟公绰的评论:
“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其何以霸世!”。
孔子认为,孟公绰是个清正廉洁、知足常乐的人,他的道德学问很好,适合做赵、魏这样的大国的顾问。
但是,如果他去做滕、薛两个小国的大夫的话,去处理琐碎的实际政务,就不合适了。曹操借此表达了他的观点:人尽其才,使每个人都能尽其所长,各得其所。
他认为,选拔人才应该注重才能,而不是过于追求廉洁。如果只有廉洁的人才可用,那么像齐桓公这样的霸主又是如何称霸的呢?他希望他的部下能够帮助他明确地发掘那些被埋没的才华,只要有能力就要举荐使用。
当然,这种观点仅适用于乱世。
曹操,作为三国时期魏国的创立者,他对于人才的选拔和使用有着自己独特的观点和策略。首先,曹操非常重视人才的选拔。
他认为,一个人的能力并不仅仅取决于他的出身和地位,更重要的是他的才能和智慧。因此,曹操在选拔人才时,往往不拘一格,不论贫富贵贱,只要有才能,就有可能得到他的重用。
这种开放和包容的态度,使得曹操的军队中汇聚了大量的人才,为他后来的霸业奠定了基础。
其次,曹操在使用人才上,也有着独到的见解。他认为,人才的使用应该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对于有特殊才能的人,应该给予他们足够的空间和机会,让他们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
同时,曹操也非常注重人才的培养和激励。他会定期对人才进行考核和评价,对于那些表现优秀的人,会给予丰厚的奖励和提拔。这种激励机制,使得曹操的军队中充满了活力和竞争力。
最后,曹操在对待人才的态度上,也体现出了他的大度和宽容。他认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因此,对于那些犯错误的人才,曹操往往会给予他们改正的机会,而不是一棍子打死。这种宽容的态度,使得曹操的军队中充满了和谐和团结的气氛。
曹操是一位极度重视人才的统治者,他秉持唯才是举的人才观,认为贤才是国家和君主的重要保障。因此,在他的领导下,曹魏政权聚集了众多的文臣武将,成为三国鼎立中力量最为雄壮的一方。
曹操的爱才之心表现得淋漓尽致,他曾发出“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感慨。荀彧、荀攸、贾诩、程昱、郭嘉被誉为他的五大谋士,他们为曹魏出谋划策,贡献良多。
此外,被赞誉为“五子良将”的张辽、乐进、于禁、张郃、徐晃等将领,以及以曹仁、曹洪为代表的宗亲八虎骑,都是他的得力助手。
曹操任用人才的观点是开放、包容、因材施教、激励和宽容的。这种观点不仅使得他的军队中人才济济,也为他在三国时期的霸业提供了强大的人力支持。
本文为原创文章,转载请标明出处
原创:了一画历史
墨石白滩层浪迆,川涌东边,一道红阳起。万里山河青史壁。千年梦有英雄几。
关注了一,让我们一起在历史的长河中寻找倒映着红阳的那一朵朵浪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