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优与王俊凯携手电影《刺猬》:在荒诞与温情中探寻人性的微光

碧落之家 2024-08-25 16:13:08

最近,上映了一部由顾长卫执导,葛优与王俊凯领衔主演的电影《刺猬》。

这部电影于8月23日在各大影院上映,从目前第一批观众的观影体验和评价来看,口碑不错!有望成为2024年暑期档电影中的一匹黑马。

就我个人来看,《刺猬》这部电影是继《活着》之后,华语电影中又有一部不可多得的、堪称封神的好电影。

这部电影改编自东北作家郑执的短篇小说《仙症》,影片不仅保留了原著的精髓,更在影像语言和叙事手法上进行了独具匠心的创新,使得整个故事既紧凑又富有张力,非常引人深思,是一部深刻剖析人性复杂与探寻人性微光的佳作。

影片以独特的视角、细腻的表演、深刻的主题和独特的叙事手法,深刻探讨和剖析了人性的复杂与社会的异化,既有着对复杂人性的敏锐洞察,同时,又有着对边缘化人物的人文关怀。

01  独特的故事架构与角色塑造

《刺猬》的故事发生在世纪之交的北方城市,这里的人们在失落与挣扎中寻求着生活的意义。

影片以王战团(葛优饰演)和周正(王俊凯饰演)这一对叔侄为中心,通过他们看似荒诞却充满温情的互动经历,展现了社会边缘人物在生活困境中的挣扎与成长。

王战团,一个有着海洋梦想却被现实困住、行为举止古怪却内心清醒的中年人,他的疯癫中带着对生活的无奈与抗争。

周正,一个因口吃而封闭自我、从小到大就不被人理解的少年,但内心却藏着强烈的反叛精神,他一直在用自己的方式对抗着外界的偏见与误解。

尽管这叔侄两人在外界看来是不合群的“异类”,但他们在彼此眼中却是最正常的存在,是彼此心中的知己,只有他们才知道“做自己,没病”。

他们在彼此的陪伴下,找到了生活的慰藉与力量,成为彼此的灵魂救赎。

值得一说的是,葛优和王俊凯这两位演员的对手戏也非常精彩!

葛优这次饰演的王战团,再次展现了葛大爷深厚的演技功底。他将王战团这个角色的复杂性与多面性演绎得淋漓尽致,无论是疯癫时的无厘头,还是清醒时的深沉,都能切换自如,让人直呼,大爷还是那个大爷!这教科书般的演技真绝!

而王俊凯饰演的周正,则是他演艺生涯中的一次重要突破。他通过细腻的表演,将周正内心的敏感与挣扎表现得恰到好处,特别是他对于口吃状态的演绎,特别逼真,一定是下了一番功夫练习的,他这次呈现出来的演技感觉很有张力和爆发力。

02 情感与人物的深度刻画

《刺猬》这部电影围绕着一对叔侄——王战团和周正的故事展开,他们身处社会边缘,却各自承载着不为人知的内心世界。

他们共同经历了一段充满荒诞色彩的东北往事,两人在彼此的陪伴中找到了理解与救赎,他们的故事虽然充满了黑色幽默,但同时又有着深刻的社会寓意。

王战团作为一位行为举止时而癫狂、内心却异常清醒的现实主义者。他的形象复杂多面,既有对现实的不满与反抗,又有对梦想的执着追求。

虽然王战团的行为看似疯癫,但这其实是他对平庸生活的一种反抗,他渴望逃离琐碎的日常,追求心中的“诗和远方”。

葛优通过他那教科书般的演技,将王战团这一角色的内心世界展现得淋漓尽致,让人既感同身受又心生敬意。

影片里有个情节,是他女儿结婚那天,他因瘸着腿,不想给女儿丢人,所以只站在楼梯口目送女儿出嫁,然后又跑到一个很高的烟囱上大声呼喊,祝女儿新婚快乐。

那一刻,葛优把王战团这个人物演活了,我看的时候直接泪目了,太有感染力了!

王俊凯饰演的周正,则是一个性格敏感、寡言少语的少年,因口吃问题而封闭自我,内心却很倔强。

影片中最能体现王俊凯演技,也是我认为他最具反叛精神的一个情节,是他被所谓的“大仙”逼着下跪认错,就是倔强的不肯低头,甚至都口吐鲜血了,还用自己的方式对抗着,让人既心疼又佩服。

有一说一,王俊凯这次的演技真的有很大的进步和突破,他在这部影片中的表现太令人惊艳了,他成功地将周正这一角色的脆弱与坚韧、迷茫与坚定演绎得恰到好处,让人看到了他作为年轻演员的无限潜力。

除了王战团和周正这两个主角人物之外,影片还通过一系列其他鲜活的角色塑造,展现了社会边缘人物的生存状态。

这些角色各自承载着不同的故事和命运,共同构成了影片丰富的叙事空间。

03 社会现实与人性的深刻探讨

再来说说电影的主题,《刺猬》这部电影不仅仅是一部关于个体挣扎的电影,它还触及了家庭、社会包容性以及个人价值实现的主题。

影片通过王战团和周正这对叔侄的经历,深刻探讨了社会现实与人性,也揭示了现实世界中人与人之间的那种隔阂与疏离。

王战团因早年奇遇被家人认为“魔怔”和“有病”,尽管被家人认为“不正常”,但他实际上却比任何人都要清醒。

影片中有一个情节是王战团跟周正换中药喝,他喝了一口后说,你没病。久病成医,他知道这些汤药没啥用,喝药只是为了不让妻子担心而已;还有一个情节是他主动提出要去精神病院,为的也是不让家人担心,不想给他们添麻烦。

而周正则因口吃问题而遭受歧视和嘲笑,甚至连父母都不理解他,但其实这个少年的内心却非常渴望被理解、被接纳。

他从小生活的家庭环境感觉很压抑,因留级和考试不及格被父亲打骂、因一封“情诗”被老师训话……还有,他在父亲面馆里把中药倒进抻面里吃,这个细节太让人很心疼了,想必他内心一定很绝望才会这样做。

两个被周围的人都当做“异类”的人,在彼此的陪伴和支持中,逐渐找到了对抗外界压力的力量,成为了彼此生命中的灵魂伴侣。

这是多么难能可贵的惺惺相惜!

此外,《刺猬》还巧妙地融合了现实主义与象征主义,刺猬作为核心意象,既代表了角色们外表的坚硬与内心的脆弱,也象征着他们面对的孤独与社会的疏离。

电影里分别出现了两次刺猬,一次是王战团和周正在树林里,王战团吃了刺猬来治大腿恶疮,这似乎是一个细思极恐的隐喻,是我吃了我,更是我吃了人。

另外一次是王战团指挥交通,护送刺猬过马路,在世人眼里这种行为可能很荒诞,但我认为这是电影里最有慈悲心的一场戏。

两次刺猬的出现,分别预示着角色命运的转折,这种象征手法加深了电影的层次感。此外,也能留给观众很大的思考空间。

影片中,王战团和周正作为社会边缘人物,他们的遭遇和经历或许反映了现实生活中许多人的困境。

影片通过他们的故事,一方面向观众传递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那就是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都要坚持自我,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不要放弃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另一方面,又能让观众产生深刻的共鸣和反思:在当今社会,人们是否应该更加关注彼此的情感需求和精神世界?是否应该放下偏见和歧视,以更加包容和理解的心态去面对身边的人和事?

正如有观众评论的那样:“哪怕最后焊死我自由的阳台已经爬满鲜花,下在我少年时的那场暴雨也从未停止。”

它提醒我们去理解和接纳那些“不被理解”的人,鼓励每个人勇敢地活出自我,即使这可能意味着成为他人眼中的“刺猬”。

如果你现在显得与他人不合群,那并不是你的错,你也没有任何问题。正是这些与众不同,才能构成独一无二的你。如果所有事情都选择归顺,那就好像是刺猬在磨平身上的刺,但没有刺的刺猬并不能叫刺猬啊!

所以,做自己,没毛病,你可以是任何形状!

04  独特的视觉风格与叙事手法

顾长卫导演这次在《刺猬》这部电影中,继续彰显了他独具个性的导演风格。

《刺猬》在视觉和叙事上都进行了大胆的创新,给人感觉非常独特和新颖。

先说视觉上,影片采用了大量的不规则构图和倾斜视角,打破了观众常规观影的视觉习惯,营造出一种即将坍塌、令人焦躁和压抑的氛围,逼真地再现了主角人物对现实的主观感受。

这种视觉风格,一方面能增强影片的紧张感和压迫感,另一方面又能巧妙地展现出主角人物内在的情感与外部环境的冲突。

同时,影片还大量使用了不饱和的灰色调,这种色调不仅反映了中国北方内陆县城的生活底色,而且也暗示了身处社会边缘的人物所面临的现实困境和内心挣扎。

这种色彩运用贯穿了整部电影,成为这部影片独特的视觉符号,为影片增添了一种独特的审美效果。

再说叙事手法,《刺猬》在叙事手法上同样表现出色。影片通过一系列看似荒唐的事件和细节描写,展现了王战团和周正在在困境中的挣扎与成长、坚韧与不屈。

同时,还巧妙地运用了对比和象征等手法,将现实与虚构、理想与现实、正常与异常等概念融为一体。

这种视觉风格和叙事手法不仅增加了影片的观赏性,也让观众更有代入感。

结语

总之,我认为《刺猬》是一部充满人文关怀的电影,非常值得反复和仔细品味。

《刺猬》不仅在表演上获得了观众和评论家的高度评价,还在第26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上斩获金爵奖最佳编剧奖,足以证明其艺术价值和叙事深度。

顾长卫导演表示,他希望通过这部电影,让观众看到不同的人性面貌,以及在社会边缘挣扎的人们如何找到彼此的温暖和理解。

《刺猬》这部电影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两个灵魂的相遇与救赎,同时也是一封写给理想主义者的情书,鼓励人们在生活的重压下仍保持对梦想的追求。

在顾长卫的镜头下,每一个角色都像是生活中的真实存在,让观众在笑中带泪,思考着何为真正的“正常”与“自由”。这部电影无疑是对当代社会的一次深刻反思,也是对个体精神世界的一次温柔探索。

华语电影已经很久没有出现这样直击人心的好电影了,《刺猬》这部电影无疑为当代华语电影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和思考空间。

希望未来能有更多像《刺猬》这样的优秀电影出现,为我们呈现更多关于人性与社会的精彩故事。

最后,引用我很喜欢的一段话:

“时光漫漫,也许曾经的伤痛在逐渐淡化,但它依然会在心里的某个位置留下痕迹,受伤的我们可以选择放下,但带来伤痛的人不行,所以才有这句经典的台词出现,希望我们依然要打破妥协,活出自己的人生,千万不要被一件事卡住。”

愿你我都不被生活卡住,活出自己精彩的人生!

0 阅读: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