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董馨
作为北京国有龙头房企,首开股份凭借几十年来在北京地区积累的房地产开发经验,已在北京形成业务、品牌、规模的领先优势,并持续保持北京市场销售领军地位。
公司良好信誉的树立,也使得公司在全国范围内成为各类合作伙伴的合作首选。尤其在土地获取方面,公司得到了各全国领先和区域龙头房地产企业的充分认可:顶层设计谋定“合作共赢”策略路径,巩固扩大“首开朋友圈”,通过双方、多方联合体拿地或股权收购方式,优势互补、科学研判、有效规避市场恶性竞争和项目投资风险,最大限度地发掘地块价值。
目前首开股份已进入全国十七个省(市、区)的三十余城市,基本实现了全国化布局。2022年,完成销售面积318万平方米,签约金额870亿元,销售回款1047亿元,签约额名次在多家第三方房企销售排行榜上提升较大。
去年,首开股份开复工面积1928万平方米,新开工面积368万平方米,竣工面积492万平方米,全年“保交楼”目标如期实现。公司拟售、在售主要项目(含自持)近170个,总建筑面积超4600万平方米,其中当期在建近2000万平方米,期末未售面积超1550万平方米。
在发展壮大的同时,首开股份也加大绿色低碳发展力度,积极践行社会责任,荣获“2023中国绿色低碳地产指数TOP30”第三名,并入选“2023中国绿色低碳地产(住宅)TOP10”、 “2023中国绿色低碳地产运行典范TOP10”、“2023中国绿色低碳地产(国企)TOP10”、 “2023中国装配式建筑企业TOP10”、“2023中国全装修企业TOP10”,充分彰显国企典范。
积极践行双碳理念
2022年,首开股份严格按照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强化项目各节点及相关单位管控。年内,公司完成了第一阶段“碳盘查”工作,对在建和运营的不同业态物业进行碳排放量核查及碳减排量核算,摸清企业“碳家底”,计算碳排放总量和碳排放强度,形成企业碳排放核算报告,年内通过中国建筑节能协会组织的专家验收,成为北京市首家完成企业级碳盘查的房地产企业。
年内,首开股份完成公司《超低能耗建筑技术实施指引》编制,在科学阐述超低能耗技术体系同时,重点加强对各开发环节的应用指导,使科研成果能更好地指导公司项目的开发实践。
公司“碳中和示范项目”课题选取回龙街G区09-3#楼作为试点,一方面在其更新改造过程中,通过低碳设计建造,如使用低碳建材、应用装配式内装体系、景观减碳等技术,从源头做到节能减碳,另一方面购买自愿减排量进行中和,实现改造期零排放。
回龙街建立首个低碳街区碳普惠平台,营造碳普惠应用场景,向商户及消费者普及低碳知识,引领街区商户及周边居民低碳生活和低碳消费,实现低碳的价值传递,延伸碳交易市场;在商街运作中着力引入绿色门店,向餐饮租户提出“绿色餐厅”的环保倡议,鼓励租户签订绿色租赁条约,使低碳运行策略贯穿项目全生命周期。
值得一提的是,由首开股份开发建设的密云国樾天晟项目获得“2022中国绿色低碳楼盘TOP10”第一名的荣誉。项目位于北京密云新城生态商务区,占地面积30465平方米,建筑面积53000平方米,项目规划八栋167套低密度洋房和两栋40 套叠拼别墅,是北京首个全居住区体量的超低能耗建筑样板项目。
首开·国樾天晟按照北京市超低能耗建筑标准和国内三星级绿色建筑设计标准进行设计施工,是国内首个同时获得德国被动房PHI 认证和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LEED 金级预认证的住宅项目,此外,该项目还获得了中国房地产精装创新奖和住宅全装修五星级评价。
项目积极践行绿色生态发展理念,通过高效的外保温系统、被动式建筑外门窗、优良的气密性、无热桥设计、高效的热回收新风系统等技术实现房屋始终保持恒温、恒湿、恒氧、低噪、无污染的舒适状态,显著改善居住环境的健康度和舒适度,在提高建筑本身质量的同时,还从根本上降低了建筑全生命周期的运行费用,其建筑节能率达到92%,能耗仅为现有普通节能住宅的三分之一左右,每年可减少约400吨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大大延长了建筑的使用寿命,促进了气候保护和可再生能源的合理利用,真正实现了住宅的舒适、节能和环保。
在园林设计上,项目取意北京密云燕山及山水画元素提取,以“山水云谷·归隐秘境”为主题,围绕“山水人文华府,尊享鎏金雅院”这一东方美学理念,借鉴古典造园方式,运用现代构成手法,打造一个返璞归真,历久传承的涵养人文园邸,融合外在空间与内在情感,构建出都市度假式园林的生活体验,对社区环境的营建,处处都体现着对文化与美学的感悟。
首开·国樾天晟项目在集团超低能耗项目的设计施工方面积累了经验,为打造绿色低碳住宅社区探索了路径,成为首开集团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的典范之作。同时,作为超低能耗建筑开发的全国性样板,国樾天晟项目也是行业的开路先锋。
2022年,首开股份取得装配式建筑等12项专利技术、预认证147万平方米绿建规模。其中,太原首开花溪龙苑西28#楼被动式住宅项目获德国被动房PHI 认证,成为山西省首个超低能耗住宅建筑和被动房双认证项目。
该项目位于太原市小店区龙城大街南侧,太茅路以东,结构为地下2层,地上28 层,建筑高度88.7米,总建筑面积11860.96平方米,其中地上超低能耗建筑面积11238.55 平米。
作为超低能耗建筑的杰出实践案例,该项目通过优秀的设计及施工管理,成为山西省的超低能耗建筑标杆项目,为该技术体系在山西省的实践和推广提供先行示范。
该项目于2017年获得中国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设计标识,2020年被列为山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科学技术计划项目,2021 年申报山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绿色创新示范项目。项目建设过程中,住建部、山西省人大常委会、太原市政府、太原市住建局等领导多次到项目现场考察调研,得到社会各界高度认可。
首开花溪龙苑西28#楼被动式住宅项目是在寒冷地区Ⅱ类建筑气候区的高层被动房试点项目,该项目能通过住宅本身的构造做法,达到高效的保温隔热性能,供暖节能率达到90%以上,年减少碳排放190吨左右,为超低能耗建筑推广应用,助力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提供了范本, 也为后期在其他寒冷地区被动式式建筑的启用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有息负债稳步下降
凭借在市场上拥有良好信誉和多年来的顺利合作,首开股份与国内主要银行及多家金融机构建立了诚信、互利的长期合作伙伴关系,贷款利率稳定、额度充足,拥有良好的融资能力,并有效利用了多种渠道、多种类融资工具。
面对融资端的挑战和压力,首开股份坚持优化融资结构与控制有息负债并重,把握债券窗口期,债券发行成本均处于较低水平。
2022年,公司累计发行各类债券产品近244亿元(含中期票据129亿、公司债90 亿、资产支持票据CMBN25亿),发行供应链保理融资16.62亿元。
在保障资金安全的前提下,2022年,公司累计新增债务融资约416.77亿元,其中开发贷123.77亿元,信托38亿元,保债计划7.6亿元,发行债券244亿元,并购贷3.4亿元;累计归还到期负债约515.37亿元,合并范围减少融资22.94亿元,公司带息负债规模较年初降低121.54亿元。
公司继续保持最高的AAA级企业主体评级,代表着公司经营业绩、管理模式、风险管控及未来发展规划获得的认可。
积极布局城市更新
首开股份在2015年提出“做城市复兴官”的发展思路,开启“城市更新”业务探索,在此期间成立首开盈信公司,并以其为平台,定位于协同房地产主业,推进房地产金融业务发展。
首开盈信自2015年成立以来,聚焦一线城市的闲置、低效商业及写字楼更新改造项目,秉承多方合作、谨慎投资的原则,联合行业内顶尖合作伙伴,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城市更新项目。综合采用价值增值型及机会型策略,选取具有改造及增值潜力的物业,通过买入- 修复- 运营- 退出的业务模式,在紧跟城市更新政策的同时,创造良好价值回报。
目前在北京、上海等城市先后实践十余个项目的投资,累计投资三十余亿元,2022年首开盈信根据市场情况审慎投资,强调风险管控、完善流程建设、加大人才储备、加强投后管理,年内公司实现回收现金超过4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十大“北京最美街巷”名单正式出炉,位于回龙观、天通苑地区的首开LONG街榜上有名。
作为“回天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开LONG街营造多元化消费新场景,全面提升回龙观、天通苑区域居民生活品质,促进京北地区商业消费与美好生活迭代升级,打造政企协同合作、商业产业融合发展的城市更新范本。
首开LONG街地处回龙观核心区域,是首开集团探索深化以“向心·利民”为核心的首开经验,携手昌平区政府共同打造的城市更新标杆项目。项目总建筑面积15.4万平方米,由南北两区组成。南区商业板块打造品质生活街区,北区产业板块打造“智能物联未来产业社区”。项目整体以城市绿洲的理念将绿色生态与商业空间、产业空间紧密结合,以更精准的生活方式和品牌引领,积极助力区域消费升级,营造有品牌、有活力的城市公共空间。
今年“两会”期间,担任新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的首开集团总经理李岩结合首开集团的城市更新工作实践经验,向大会提交了《关于高质量推动城市更新工作再上新台阶的提案》,“建议研究完善财政税收等一系列支持政策,鼓励更多市场主体参与城市更新。加强政府财政资金统筹利用,明确城市更新项目税收优惠和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免政策。构建多元化资金保障机制,对于危旧楼、老旧小区等民生保障类更新项目,鼓励通过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等方式,筹集改造资金,通过下调贷款利率、提高授信额度、延长贷款期限等金融支持政策,提高社会资本参与积极性。”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全球经济形势正经历着巨大挑战,随之而来的是地产行业面临深度调整,“高负债、高杠杆、高周转”的三高行业时代已经彻底终结。首开股份在复杂多变的环境和不确定性中保持多业务板块协同并进,以聚焦战略引领发展方向,以稳健财务为本公司发展保驾护航,持续强化综合发展实力,坚定跟随国家发展导向,深入理解和应对全球碳中和趋势,注重治理提升、质量把控、环境保护和企业绿色发展,以优质产品形成强有力的发展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