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关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西周和春秋战国时期,当时古籍中已有关于“关和关市之征”的记载。秦汉时期,随着统一的封建社会的形成,对外贸易发展,西汉元鼎六年在合浦等地设关。到了宋、元、明时期,先后在广州、泉州等地设立了市舶司。清政府宣布开放海禁后,于1684年至1685年首次以“海关”命名。海关后来为啥发展到了在长江沿线的城市建设海关呢?历史上在长江沿线大城市建设海关的主要原因是为了管理漕运和贸易,长江沿线的海关不仅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还起到了重要的经济调节作用。
漕运管理涉及到当时的长江沿线大城市如淮安、扬州等,这些城市自古以来就是重要的漕运中心。漕运是指通过水路将粮食等物资从南方运往北方,维持中央政府的运作。在这些城市设立海关,可以有效地监管漕运,确保税收和物资的安全运输。贸易管理:明清时期,长江沿线大城市如淮安、扬州等,不仅是漕运中心,也是盐业、粮食仓储和造船中心。这些城市的经济活动频繁,贸易往来众多,设立海关可以更好地管理贸易活动,征收税费,维护市场秩序等。
武汉海关设立于1861年,名为“江汉关”,是当时汉口(武汉三镇之一)开埠后的产物。1858年,清政府被迫签订了《天津条约》,《天津条约》之一的条款就是同意英国人进入汉口等内河沿岸城市进行各种商业活动等,它标志着汉口正式开埠。江汉关的设立是中英《天津条约》签订后的产物,英国获得了在汉口等内地通商的特权,并负责监管长江中上游的进出口货物及征税等工作。开埠是指开辟为商埠,即设立外贸口岸,允许外国商品和资本进入,促进贸易和经济发展。
汉口地处长江与汉水交汇处,地理位置优越,自古以来就是商贸重镇。1858年被迫签订《天津条约》后,英国人进入汉口等内河沿岸城市。1861年,汉口正式开埠,江汉关随之设立。江汉关的设立不仅标志着汉口的对外开放,还促进了汉口的对外贸易和经济发展。尽管初期江汉关的监督职能受到限制,外籍税务司掌握了实际关务,但江汉关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武汉的中外贸易,改善了贸易秩序,吸引了众多国内外的资本进入汉口设置外资银行和金融机构。
汉口开埠后,北抵现在的汉口平行于长江的京汉大道,南至汉口江滩公园边的沿江大道,西起江汉路,东至一元路的范围被划分了英、俄、法、德、日、美等国的租界,建立了 12 个外国领事馆,设立了近 30 家外资银行和金融机构,先后有 18 个国家前来通商。当时各国租界内的洋楼大厦林立,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当时的武汉汉口在国际上被誉为“东方芝加哥”。长江上游的重庆海关建于1891年,当时的清政府和英国政府签订了《烟台条约续增专条》,重庆被迫被辟为通商口岸而设置的。
南京海关成立于1979年1月1日,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江苏省南京口岸设立的进出境监督管理机关,隶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是中国政府在长江内河设立的第一个海关机构。南京海关的管辖范围包括江苏省全境,业务范围涵盖税款征收、货运监管、查缉走私、编制海关统计等。截至2023年,南京海关在全省13个设区市设有29个隶属海关单位,关区在编在职人员近5000人。1978年,中国开始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设置南京海关的主要原因是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