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缅甸吃过西方燧发枪苦头,清军还钟爱火绳枪,真是因为骑射太给力?

冷兵器研究所 2023-08-16 13:05:00

作者|冷研作者团队-明忆

字数:2871,阅读时间:约8分钟

编者按:清代的火器发展,可以说一直是网上讨论的一个热点,毕竟作为中国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从开局席卷东亚的强悍军事力量,到清末破鼓万人捶,这个反差实在太大。在清朝走向全面落后西方的过程中,有一种火器更是令无数历史爱好者感到意难平,那就是与清军失之交臂的燧发枪。这种已经被清朝皇室所熟悉的火器,为何在一百多年的时间里,都未能在清军中推广使用呢?

▲康熙帝使用的燧发枪

对于清军为何没有大规模装备燧发枪,不只是现代的历史爱好者,对于当时的西方来访者,这也是一个令他们感到奇怪的问题。在提出观点的西方来访者,最具说服力的,是来自乾隆年间到访清朝的马嘎尔尼使团。

他们在与曾参与远征廓尔喀的通州协副将王文雄接触中,得出结论,即当时清朝所获得燧石质量不佳,导致制作的燧发枪点火效率劣于火绳枪,进而影响了燧发枪普及。

有趣的是,马嘎尔尼还记载了在当时清军各省的库存中,其实是有少量的燧发枪,这倒也印证他的观点,清军不是没有接触过燧发枪,而是在接触过燧发枪后,因为坑爹的燧石,还是选择了更可靠的火绳枪。

▲无优质燧石导致燧发枪难以普及的结论,在今天被较多历史爱好者接受

不过老实说,马嘎尔尼使团的这个说法很难说就有多靠谱。毕竟以整个清朝范围来说燧石矿并不是多么罕见的东西,如果清军真的有装备燧发枪的需求,不大可能真就连一处合格的燧石矿都找不到。

毕竟,如对火药有巨大需求的明代,作为火药原材料之一的硫磺,国内产地就远在四川和日本,而缺乏硝石矿的日本,也是从中国和遥远的暹罗进口。

因此只有有需求,产地在哪,哪怕对当时的人们来说也并不是问题。况且在中国北方,清代从上至下普遍使用需要燧石打火的火镰,如果真没有合格的燧石,那么火镰的流行就有点奇怪了。

▲清代火镰

到这里,探讨燧发枪为何没有普及清军,与其纠结于燧发枪的优劣是否适合清军使用,不如跳出燧发枪本身,从另一个视角,即清军本身所使用的单兵火器发展,来重新审视清军和燧发枪为何失之交臂。

▲清军使用火绳枪的步兵

排除皇室和上层贵族所用的火枪发展,从清初到清中期,清军对于火枪的主流需求,首先是对各省的单兵火器进行更迭,比如江南地区“其陆路各营,有设三眼铳及长枪者,应将三眼铳改为鸟枪兵,长枪改为藤牌兵”。

其次就是增加鸟枪在军队中的装配数量,尤其是在关隘和“沿边沿海省份”,装备的鸟枪数量要达到“每兵千名, 设鸟枪四百杆”。其中像福建这种战略位置重要,且民变频发的沿海省份,更是“定例每兵千名设鸟枪四百杆外再增鸟枪百杆”。

▲使用鸟枪的八旗骑兵

换言之,清朝火绳枪发展的第一大趋势,便是在军队中装备量的不断增加,而且考虑到像广东、福建这样的“沿海沿边省份”,鸟枪装配率还是只达到50%,对比欧洲17世纪火绳枪在军队中的占比,火绳枪这种“军营利器”,在清军中的装配率依然有着较大的上升空间。

那么一个新的问题来了,众所周知,当一个制造行业将全部的注意力都放在跑量上时,这一产品在“质量”的层面,往往就会成了次要的考虑对象,那么清代的火绳枪发展是否也出现了这样的问题呢?很不幸,这个答案是不仅出现了,而且还很严重。

▲清代火绳枪

从今天传世的清代火绳枪实物与画像来看,相比于16、17世纪欧洲生产的火绳枪,清军兵丁所装备的火绳枪已经出现了极大简化。其中最军队中装配最多的“线枪”,便是“不加星斗,床及枪之半,不内搠杖,床下无叉而有托”。

其中的“星斗”便是枪上的准星,而“搠杖”则是用以压实火药的探条,“叉”则是清代杈子枪在瞄准时用以支撑的枪叉。线枪的装配不仅在清军兵丁中相当普遍,到了乾隆朝的紫光阁功臣像中,就连许多武将所使用的鸟枪也属于这一类。

▲使用线枪的清军将领

没有准星的线枪虽然的确离谱,但考虑到清代文人评价同时期燧发枪的“惟自来火枪,发虽便捷,而中的终不及火绳之准”,似乎当时的清军已经找到了新的瞄准方式,这里就先按下不表。以线枪为首,清代火绳枪在本期最值得关注的,其实还是它们的枪机。

▲17世纪欧洲火绳枪枪机

▲18世纪末清代线枪枪机

清代尤其是从乾隆朝中后期开始,火绳枪枪机制作相比于17世纪欧洲的火绳枪不仅出现了极大的简化,甚至可以说是制作极为简陋。部分清代的火绳枪枪机不仅为制作方便,而将核心结构外置到木质结构外,甚至扣发结构也简化为粗糙的铁条,就连预防引药被风吹走和避免走火的火药盖也被省去。

这种结构虽然大大降低了造价和工时,但在实际使用中,不仅火枪走火的风险大大增加,被点燃的引药飞溅伤害使用者的可能性也会增加。

▲观察者在甲午战争中发现清军在使用火枪时会转头不瞄准可能就是使用火绳枪时,避免被燃烧的引药溅伤

▲皇室御用的火绳枪也受下层影响逐渐走向“简化”的道路

当然,清军的偷手实际上已不止在火绳枪本身,诸如火绳一类,也同样有许多偷工减料的搞法,比如乾隆年间就发现“火绳一项,甘省系用纸张制造”,相对于当时用麻绳制作的火绳,“纸张”做的火绳“药多则过火迅速, 药少则又难点引, 且不耐雨水潮湿”。

▲北方清军所使用的火绳枪

到这里,燧发枪为何没有引起清军的重视也就很好解释,毕竟清朝当时单兵火器的发展主流方向,是进一步增加火枪在军队中的使用占比,而非是为军队装配更好的火器。

甚至可以说,在通过组建更多的火绳枪兵获得更强火力优势面前,火枪的精准度、安全性、射速等等都不在清朝军队的普遍考虑范畴之中,故而从皇室到将领们,都不会去考虑火绳枪的具体设计和制作的质量,自然也不会去考虑装备更加先进的燧发枪。

▲到晚清甚至部分蒙古马队都装备上了火绳枪

最后,还有一个小问题,那就是在乾隆朝的“十全武功”中,清军也遭遇过使用燧发枪的敌人。甚至在清缅战争中,清军还因缅甸西方教官训练的火枪兵大吃苦头,那么这些有没有引起清军的注意呢?

这个嘛,应该说这些战事还是引起了清军的足够重视,不过由于当时的缅甸军队,和当年明朝在朝鲜遭遇的日军一样,在火炮和骑兵方面都较为羸弱,尤其是在骑兵方面,当时已说不上有多精锐的八旗骑兵,却以“彩甲骑兵”之名,给缅甸军队留下了巨大心理阴影。

▲清军骑射战术对缅甸军的压制,给清军发展造成了严重误判

在此基础上,清朝即使到嘉庆、道光朝,此时火枪已经大行其道的背景下,却依然强调“清语骑射,为满洲根本,人所应习”。清朝君主将强化骑射一直视为当务之急的政策,很难说不是将这一战术,视为对抗火枪步兵的有效战术。

以至于当僧格林沁率领的清军在八里桥与英法联军遭遇时,僧格林沁率先派出迎战的,也是秉持着古老战术的蒙古马队。但可惜的是,这一次清军将不得不用最惨烈的方式,领悟到自己过去的发展究竟错在了哪里。

参考文献

乔治·马嘎尔尼《马戛尔尼使团使华观感》

许仲元《三异笔谈》

《皇朝通典》

《钦定大清会典图》

《皇朝文献通考》

《清史稿》

《清实录》

彭鹏《刀剑相见-近五百年中国战场轻兵器》

胡建中《清代皇家武备(之七)择牡寓除暴,发机即中膏—鸟枪》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主编原廓、作者明忆,任何媒体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24 阅读:4582
评论列表
  • 庞帅 28
    2023-08-17 21:46

    其实康熙正是知道了火器的厉害,才大力限制火器的,满洲人的强项在于骑射,火器等是他们的弱项,一旦在全中国范围推广发展火器,万一有人起兵造反,随即处处有人响应,咋整?人口不足汉人百分之一的满清万万不是对手的,后来,天才级人物戴梓被充军关外,流放宁古塔! 清朝后期,左宗棠在西北平叛,从一处明代炮台遗址挖掘出开花弹百余枚,不禁仰天长叹:“三百年前中华已有此物,到如今竟然失传,以至被列强所欺凌。”看到没?这就是康熙造的孽。不仅不发展科技,反而打压科技;不仅不进步,反而退步。这就是很多人心目中的伟大康熙的本质。

    小苹果 回复:
    少看点自媒体文
    用户48xxx70 回复:
    确实如此
  • 2023-11-30 13:23

    曾格林沁输的是白刃战,本以为打近身搏斗是有优势,但是一对碰才知道,那个时候清军的整体素质已经不入流了,和洋鬼子的强壮身体比不了

    155 回复:
    不是身体强壮的问题,曾格林沁的人都让农民出身的捻子打爆了,没有作战意愿是真的
    用户48xxx70 回复:
    确实如此
  • 远方 11
    2023-09-03 15:13

    奴清就是无智无德的寄生体,它提倡重用那些道德和学识都劣等的奸戾小人,如孙之獬洪承畴吴三桂晋商等。举个简单的例子说说奴清的文明退步,从先秦开始到明朝,书籍是有标点符号的。奴清搞四库全书把古书的标点符号全去掉了。

    玉环飞燕皆尘土 回复: 远方
    你这是无话可说了?
    远方 回复:
    缅北电诈园就是你们奴清的运行模式
  • 2024-05-10 21:28

    枪这东西自从有了膛线才增加准确性成了大杀器,火绳和燧石只是击发方式不同,都是滑膛枪,用的弹丸也是圆的,效率又能高出多少

  • 2023-09-15 18:03

    清军打缅甸,被缅甸军揍了三次。。。

  • 2024-03-30 19:47

    骑射用的是三眼铳!移动射击精度为0,也就听个响,聊胜于无,用完调转枪头当钝器,要么用弓箭手弩,总之跟火绳枪不是一个东西。[笑着哭]

    柔杀绝乐灵魂热情之戒 回复:
    三眼铳近战牛逼远程盲点
  • 2023-09-04 16:13

    明朝末年生产的鲁密铳,就是当时一款比较先进的燧发枪,可惜还没大规模生产,明朝就灭亡了😂

  • 2023-09-27 17:44

    缅甸大部分时间都是躲在堡垒里防守,让清军最后打平撤军的是南方湿热的气候

    伊比里斯的海 回复:
    第四次主要认识到了厉害派的人够多(不过也就3万),再有后勤作足了功夫,才没输但也没赢!总体来说算大败亏输
    伊比里斯的海 回复:
    清中后期的动员能力真的是差!这里凑点那里凑点总共就从没尝超过过3万人,清初还能调动十几万,没想到巅峰期那么拉了!
  • 2023-10-24 16:37

    乾隆年间的八旗军还有骑射的能力,你是逗我吗?你当是努尔哈赤和皇太极时期啊。马上民族只要汉化了,就不可能保持原有的战斗力。因为恶劣的生存环境改变了。

    用户11xxx20 回复:
    索伦骑兵了解下,被强迫保留“原始渔猎生活”,鄂伦春族前身。
  • 2024-05-11 00:03

    旗人都是北方人到缅甸水土不服,穿重甲热死,就是受罪去的,也没有什么牛羊好缴获的,亏本买卖

  • 2023-08-21 14:19

    缅甸作战的教训就是只知道对射,没有近战格斗能力

  • 2023-09-04 08:18

    明朝被人家西方风帆战舰教做人,也没见明朝造出来什么大战舰啊,在东北被满人按在地上摩擦,也没见明朝重装骑兵厉害[笑着哭]

    不经意时 回复:
    那是早期,火药枪还没有行程决定性作用,后来的加特林、迫机炮、坦克,你再试试?
  • 2023-09-13 18:58

    硫磺台湾府多的是

  • 2024-04-01 01:34

    愚昧不堪

  • 2024-04-22 16:55

    走不了海路,从陆地打缅甸越南都挺够呛的[doge]

  • 2024-03-04 14:58

    装备不起,大规模身管生产就是个大问题,水力人力车床都没有,拿破仑时代还需要排队击毙,滑膛枪就没什么准头,只能集中射击,清朝也知道的,扩大规模成了唯一方式,但是没有科学只能低水平生产,越简易越好

冷兵器研究所

简介:十八般兵器,样样精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