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花清瘟之父”:靠几条虫子每月1.5亿利润,出诊费8元多年不改

小风谈史 2024-10-31 12:14:31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中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这个世界,总有一些人,他们默默地坚守着自己的初心,用行动诠释着生命的意义。

吴以岭真是一个值得我们尊重的医生。

他的一生,是与中医药紧紧相连的一生,也是一颗赤诚之心为苍生谋福祉的一生。

他并非生来就注定要成为中医药界的传奇人物,他的故事,是从一个普通的冀州小镇开始的。

一、家学渊源,医术精湛

故城县,一个位于河北省东南部的小县城,这里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故城,吴家是当地很有名的中医世家。

吴以岭的童年,就在这个充满了药香的家庭中度过。

5岁,本该是玩耍的年纪,吴以岭却已经开始背诵药方,甚至能辨识上百种药草。

别的小孩还在学说话,他却已经开始接触中医的精华了。

这并不是强迫,而是自然而然受到的熏陶,是对家族传承的一种责任感。

他玩耍的“玩具”并非普通的积木或玩具车,而是药材和治病的器具。

童年时期的吴以岭,就像一块干燥的海绵,贪婪地吸收着中医知识的雨露。

他并非神童,只是对中医有着与生俱来的热爱。

7岁那年,有一件事让小以岭心里特别感动。

一位病人因被庸医误诊,病情危重。吴以岭的爸虽然最后把人救回来了,但那人还是落下了终身残疾。

这件事让吴以岭深刻体会到了“学识广博才能成为医生,品德高尚才能行医,谨慎认真才能做好医生”的真谛。

从那以后,他学医的态度变得更加认真刻苦。

即使到了高中,繁重的学业也无法阻挡他对中医的热爱。

每天完成作业后,他都会静静地待在父亲身边,观察父亲的一举一动,学习父亲的诊疗方法。

因为特殊时期学校停课了,吴以岭有了更多时间研究医术。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这句话用在吴以岭身上再合适不过了。

16岁,正值青春年少的吴以岭迎来了人生的第一次“实战演练”。一场突如其来的严重流感席卷了故城县,无数病人涌向医院求医问药。

吴以岭的爸爸因为病人太多,就让吴以岭也来帮忙看病。

一开始,父亲还担心他年轻气盛,经验不足,但很快,吴以岭的沉稳和老练就打消了父亲的顾虑。

他诊脉、问诊、开方,一举一动都颇有章法,展现出了超越年龄的成熟。

这场“实战”让吴以岭迅速成长,也让“小吴医生”的名号在故城县传开了。

1977年,吴以岭听到高考恢复的消息,特别高兴。

28岁的他,早已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医术甚至不逊于自己的父亲。他凭着坚实的基础和对中医的热爱,顺利考进了河北中医药大学。

在大学里,吴以岭如鱼得水。

他不仅认真学习课堂知识,还利用课余时间大量翻阅古籍,从中汲取营养。

他将古籍中的医案进行总结、整理、辩证修改,形成自己的诊疗体系。

老师们都很认可和赞赏他的才华和努力。

为了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学术水平,在老师们的鼓励下,吴以岭考取了南京中医药大学的研究生。

在导师的指导下,他接触到了更多复杂的病例,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中医的博大精深。

研究生期间,一件事情对吴以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位患有重病的老人为了不给家人增加负担,偷偷跑到山里,最终不幸离世。

这件事让吴以岭心情沉重,也让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医者信念:用自己的医术,为更多的人解除病痛。

二、攻克心血管难题,造福大众

从学校毕业后,吴以岭始终谨记导师的教诲,在工作中坚持使用价格低廉的中药材为病人治病,尽自己所能减轻病人的经济负担。

吴以岭在心血管内科工作时,接触了很多患者。

他发现,很多西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药物不仅价格昂贵,副作用也比较大,这使得很多患者无法承担高昂的医疗费用,只能默默忍受疾病的折磨。

目睹患者的痛苦,吴以岭的内心十分沉重。

他开始思考,如何才能找到一种既有效又便宜的治疗方法,让更多的人受益?

他开始整理爸爸留下的医疗记录,还查阅了很多古老的医学书籍。

在研究过程中,他发现古代医家常常使用毒虫治疗心血管疾病,并且疗效显著。

信源:环京津新闻网2024-09-10:吴以岭:从微血管入手,中西医携手攻克心脑血管疾病与糖尿病难题

受此启发,吴以岭开始尝试用蜈蚣、全蝎、土鳖虫、蝉蜕等五种昆虫配制中药。

经过反复试验和临床观察,他最终研制出了一种名为“通心络”的药物,并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很多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在吃了“通心络”之后,病情明显好转,有的甚至还恢复了健康。

吴以岭通过“通心络”的成功,看到了中医药的巨大潜力。

他想要将这种药物推广出去,让更多的人受益,但摆在他面前的却是一道难题。

那时候,有些医药公司只顾着赚钱,要求在药品里加昂贵的药材来抬高价格,这跟吴以岭想让大家都能用上便宜药的想法完全相反。

他毅然拒绝了医药公司的要求,决定走自己的路。

为了更好地推广“通心络”,吴以岭辞去了医院的工作,成立了自己的医药研究所。

因为“通心络”的效果很好,研究所成立后,推广工作进展得很顺利。

短短几年,“通心络”就得到了全国各地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认可。

随着“通心络”的推广和成功,吴以岭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

他并没有被眼前的成就冲昏头脑,而是继续努力,致力于研发更多惠及大众的中成药。

2006年10月,吴以岭在北京成立了以岭药业有限公司,开启了他的新篇章。

三、创新中药,走出国门

以岭药业的成立,为“通心络”的生产和推广提供了更强大的平台。

而“通心络”的成功,也为吴以岭赢得了巨大的声誉和财富。

一些媒体报道称,吴以岭每个月仅凭“通心络”就能获得上亿元的利润。

面对外界的种种议论,吴以岭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

他明白,财富的价值在于回报社会,帮助更多的人。

他积极投身公益事业,将自己的财富用于支持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以及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吴以岭在“通心络”大获成功后,并没有止步不前。

他明白,要让中医药传承下去并不断发展,就得不断进行创新。

他希望研制出一种更平民化的药物,让普通老百姓都能受益。

于是,他带着团队开始了新的研究。

他们夜以继日地工作,查阅古籍,反复试验,最终成功研制出了“连花清瘟胶囊”。

“连花清瘟”的配方源自古代治疗风寒的良方,吴以岭将其进行改良和创新,使其更适应现代人的体质和疾病特点。

起初,“连花清瘟”的知名度并不高。

不过,一场突然而来的疫情改变了一切。

“连花清瘟”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疗效得到了广泛认可,迅速成为家喻户晓的“明星药物”,甚至走向国际市场,受到许多国家的欢迎。

“连花清瘟”的成功,不仅让吴以岭再次名声大噪,也让中医药走向了世界舞台,展现了中医药的独特魅力和巨大价值。

2009年,吴以岭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这是对他多年来在中医药领域所做贡献的充分肯定。

四、不忘初心,医者本色

功成名就的吴以岭,并没有忘记自己作为一名医生的本分。

虽然他身兼数职,事务很忙,但还是每周坚持出诊。

更令人敬佩的是,他的出诊费多年来一直保持不变,仅为8元。

即使后来他登上了福布斯富豪榜和慈善榜,他的出诊费也从未改变。

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吴以岭已经如此富有,还要如此辛苦地出诊?

面对这样的疑问,吴以岭总是淡淡一笑,摸着身上的白大褂说:“无论何时,我的本职工作都是医生,治病救人是我的职责。”

这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却蕴含着一位医者最纯粹的初心和最崇高的理想。

如今,吴以岭已年过七旬,卸任了所有的行政职务,但他仍然坚持在医院一线工作,为患者诊治。

每天清晨,在他固定的出诊位置,都会排起长长的队伍,人们静静地等待着这位德高望重的老医生的到来。

吴以岭的儿子吴相君,也继承了父亲对中医药的热爱,并在父亲的影响下,投身于中医药事业。

吴相君接管了以岭药业的管理工作,秉承父亲的理念,致力于将以岭药业发展壮大,为更多的人提供优质的中医药产品和服务。

结语

吴以岭的故事,不仅仅是一个人的奋斗史,也是一部中医药发展的缩影。

他用自己的一辈子,展现了医生的仁爱之心。

他的精神将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医生,为人类健康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从“小吴医生”到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以岭走过了一条充满挑战和荣耀的道路。

他的成功,源于他对中医药的热爱,源于他对患者的关爱,更源于他对初心的坚守。

在未来,我们期待着中医药事业在传承与创新中不断发展,为人类健康福祉做出更大的贡献。

我们也相信,吴以岭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