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寿偷香的典故
韩寿偷香是中国古代的一个著名典故,源自《晋书·贾充传》及南朝宋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惑溺》。故事发生在西晋时期,主人公韩寿是西汉开国元勋韩信的后裔,他相貌英俊,才华横溢,在贾充幕府中担任司空掾(相当于文字秘书)。
贾充的小女儿贾午,生得美丽动人,她在父亲属下的聚会中见到了韩寿,心生爱慕。于是,她通过婢女向韩寿传达了自己的情意,并赠送了西域进贡的奇香给韩寿。这种香料一旦接触人身,香味经久不散,极为珍贵。
韩寿被贾午的美貌和才情所吸引,两人开始秘密幽会。由于贾府围墙高筑,韩寿便利用自己过人的轻功,翻墙而入,与贾午共度良宵。
然而,好景不长,贾充发现了韩寿身上的奇香,怀疑他与女儿有私情。经过拷问婢女,贾充得知了真相。但他并未大发雷霆,而是选择将女儿嫁给韩寿,以掩盖这段风流韵事。
后人以“韩寿偷香”形容男子风流,与“相如窃玉、张敞画眉、沈约瘦腰”并称为中国古代风流四事。这个典故不仅展现了古代男女之间的浪漫情感,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个性解放和爱情自由的追求。
相如窃玉的典故
相如窃玉,这一典故源于西汉时期文学家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爱情故事。司马相如,字长卿,才华横溢,善鼓琴,所用之琴名为“绿绮”,是传说中的名琴之一。而卓文君,则是临邛富豪卓王孙之女,容貌秀丽,风姿绰约,且素爱音乐,善于击鼓弹琴,文采斐然。
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相遇,充满了传奇色彩。司马相如借病辞官后,投奔临邛县令王吉。在一次宴会上,他得知卓王孙之女卓文君才貌双全,便心生爱慕。于是,他借琴表达自己对卓文君的爱慕之情,弹琴唱道:“凤兮凤兮归故乡,游遨四海求其凰,有一艳女在此堂,室迩人遐毒我肠,何由交接为鸳鸯。”卓文君在帘后倾听,被司马相如的才情所打动,两人一见倾心,约定私奔。
当夜,卓文君收拾细软,与早已等在门外的司马相如会合,两人私奔至成都。面对家徒四壁的境地,卓文君落落大方地在临邛老家开酒肆,自己当垆卖酒。最终,卓王孙承认了他们的爱情,并给予了资助。
后人根据这段爱情故事,将私奔暗指为“窃玉”,于是“相如窃玉”便成为了千古流传的著名典故。它象征着青年男女为了追求真爱,勇敢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追求自由恋爱的精神。
张敞画眉的典故
张敞画眉,是中国古代的一则典故,出自《汉书·张敞传》。这则典故讲述了西汉时期,京兆尹张敞与其妻子的深厚感情。
张敞,字子高,是西汉时期的一位官员,他担任京兆尹期间,处理政务快捷得当,深受大臣们的敬佩。然而,他在生活中却表现得颇为随性,没有官架子。尤为引人注目的是,他与妻子的感情十分深厚。据说,张敞的妻子幼时眉角受伤,留下了疤痕,张敞为了弥补这一缺陷,每天都会亲自为妻子画眉,技艺娴熟,画出的眉毛十分漂亮。
长安城中的人们听闻此事,纷纷传颂张敞的深情厚意。然而,这也引起了有关部门的注意,他们以此为理由参奏张敞。面对皇帝的询问,张敞坦然回应:“闺房之内,夫妇之间亲昵的事,有比描画眉毛更过分的。”皇帝爱惜他的才能,并未责备他,反而将此事视为夫妻恩爱的典范。
张敞画眉的典故,后来成为了形容夫妻感情和睦、相互关爱的美好象征。它告诉我们,真正的爱情不仅仅是轰轰烈烈的誓言,更是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是彼此间的关心与呵护。张敞与妻子的深厚感情,成为了后世夫妻间恩爱的典范,也让我们看到了古代人们对于纯真爱情的向往与追求。
沈约瘦腰的典故
沈约瘦腰,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个著名典故,出自《南史·沈约传》及《梁书·沈约传》。沈约,字休文,南朝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县西)人,是南朝时期的文学家、史学家,也是“竟陵八友”之一。
沈约出身于门阀士族家庭,自幼好学,博览群书,才华横溢。他在宋、齐、梁三朝都担任过官职,尤其在梁朝,曾任尚书令等要职。然而,沈约晚年与梁武帝产生嫌隙,内心郁郁寡欢,身体也因此日渐消瘦。
据《南史》记载,沈约想告老辞职,于是借自己病老的事由,写信给好友徐勉。在信中,他描述了自己年老多病,近百多天来皮带常紧,腰肢日渐消瘦,每月都要缩小半分。这一描述,后来成为了“沈约瘦腰”的典故。
沈约瘦腰的典故,多用于形容人因愁病而日渐消瘦。在文学作品中,常用“沈腰潘鬓”来形容文人的憔悴和抑郁。如南唐词人李煜在《破阵子》中写道:“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明代诗人夏完淳也有“酒杯千古思陶令,腰带三围恨沈郎”之诗句。这些诗句都借用了沈约瘦腰的典故,来抒发作者的愁苦和抑郁之情。
总之,沈约瘦腰的典故不仅展示了沈约个人的遭遇和情感,也反映了古代文人对于愁病与消瘦的独特审美和情感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