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沈战役中的塔山,耗时六天打不过去,为何国军还要死磕?

历史总探长 2024-07-12 19:46:38

中国的历史,有太多的战役,也有诸多类似在某一座城池下折戟沉沙的悲情故事。好似一座城市就决定了一个人,一个王朝,甚至一个民族的命运。

那么问题来了,能不能绕开它,为什么必须要打它?

像这样,我们可以绕开这座城池吗?答案是可以。但任何具有存在意义的城池,它一定是结合周围的地理环境而建立。

就像潼关一样,你可以绕过它吗?其实当然也可以绕开,但绕开的代价是后勤、是补给、是侧翼的威胁。

我们再说塔山。

塔山在历史上从未扬名,它全然不具有地形优势、城防优势,就是一个坐落着几百户人家的小山村。

1948年,8月。东野大军倾兵南下,国共双方在东北战场最后的角逐也由此拉开序幕。锦州作为连接东北和华北的重要战略据点,成为此次东野南下的首要目标。

林总在东西两线分置两个阻击纵队,一个配置在塔山,一个配置在黑山。

因为廖耀湘率领的西进兵团对于救援锦州并不积极,所以黑山地区的战事还要等待一段时间。而救援最为积极的东进兵团,使得塔山成为当时战斗最为激烈的阻援战场。

先说为什么要选择这块区域作为阻击战场?

当时国军猬集葫芦,因其距离锦州仅仅30多公里,构筑阻击战场本来就没有太多的选择,太远不利于阻击,反而给葫芦岛国军可趁之机。

辽西走廊这段区域中,塔山村所在地方有一处唯一的高地,这就是程子华站高侦察地形的白台山。白台山也是这块狭窄平原地区唯一的一处高地,但即便如此,白台山的平均海拔仅有200多米。

所以,阻击战场只能选择在这。

但问题又来了,了解塔山阻击战的人可能也知道,白台山作为塔山地区的唯一一处高地,竟然没有成为核心阻击阵地,反而是侧翼的一处协防阻击阵地。

作为东野大军攻锦作战的关键一环,塔山又有一处唯一依仗的高地,程子华为何不将核心阵地构筑在白台山呢?

理由很简单,白台山地区并不利于大兵团集结与展开,而塔山和桥头堡两地分别有公路和铁路穿过,地形又皆为平原,大兵团展开极其容易。

况且,置重兵于白台山,白台山到海域之间有一条20公里的防御线,国军只需要分兵围困白台山,主力猛扑塔山,塔山防线门户洞开,到时候再想要调兵置塔山恐怕没有那么容易。

所以,程子华和四纵、十一纵司令员商议的结果是,置重兵于塔山和桥头堡。这个决定不仅决定了东野主力能够顺利攻占锦州,还完美预测了国军的进攻重点。

因为,在长达六天的重点进攻中,国军重兵突击的地方正是塔山和桥头堡!

大家可能会觉得,封锁住辽西走廊有什么用?国军可以从侧翼山地行军呀,反正打不过去,绕一绕,试一试不行吗?

为啥咱在六天的时间里无法打穿塔山防线,就不能绕过去呢?是一众国军将领太愚蠢,还是那些国党高官昏了头?

当时,葫芦岛地区的敌我态势是这样的。

这种敌我态势是啥感觉呢?基本上相当于脸对脸贴着防守。塔山前线距离国军进攻前线仅有两公里。对于这些驻防在葫芦岛外围的国军而言,更夸张一点来说,葫芦岛地区的国军不是单纯被阻于塔山,而是全面包围在了葫芦岛。

当然,即便葫芦岛地区的国军处在我军重重包围中,侧翼的山地仍然有两条通道可以选择。唯一的缝隙比较大的地方,就是十一纵所属三个师所驻防的侧翼山区。但问题又来了,既然我们都能够想到这个问题,林总更不会想不到。

这两条道路,一条被十一纵31师封锁,一条被32师封锁。

所以,国军如果放弃进攻我军重兵驻防的塔山防线,转而向侧翼发起进攻,还是要面临相同的问题,再次进攻打穿防线。

咱们要知道,历经抗日战争洗礼的国军,玩起平原阵地战那是手拿把掐。你要让他们跑到山地行军,那简直就是要了他们的命。

打仗这玩意儿,不单纯是武器、武力方面的比拼,还有更为重要的一环:

维持士兵战斗力的后勤物资保障!

孙子兵法中还有一句话,特别适合对于当时国军处境的解读:

“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众,交和而舍,莫难于军争。军争之难者,以迂为直,以患为利。

故迂其途,而诱之以利,后人发,先人至,此知迂直之计者也。军争为利,军争为危。举军而争利则不及,委军而争利则辎重捐。是故卷甲而趋,日夜不处,倍道兼行,百里而争利,则擒三将军,劲者先,疲者后,其法十一而至;五十里而争利,则蹶上将军,其法半至;三十里而争利,则三分之二至。是故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

这是我最喜欢的关于对侧翼行军的解读。

首先第一点,“军争之难者,以迂为直,以患为利。”。意思呢就是,想要迂回作战最为重要的一点是快速脱离战场,快速进入第二战场。这方面,因为葫芦岛国军和塔山我军已经全面接触,而且处于过度近距离接触状态,想要断然脱离战场,基本上不可能。

其次第二点,“举军而争利则不及,委军而争利则辎重捐”,所以,葫芦岛地区的国军想要从侧翼行军,要不要带物资呢?带多少呢?既然是紧急增援锦州,自然可允许携带的物资就极其少,每人三天的粮食能供给大军打多长时间呢?

其三,“五十里而争利,则蹶上将军,其法半至;三十里而争利,则三分之二至。”,就算国军真的抵达锦州城下,城下能够真正具有战斗力的部队又有多少?

所以呢,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

葫芦岛地方的国军有没有信心能够携带三天干粮就能打通侧翼十一纵的防线。如果打不通,那么粮食吃完了该怎么办?是被迫突围?还是等着被包饺子?

塔山地区虽然距离锦州仅30多公里,但一旦绕行山区行军,距离就是翻倍的60公里。那些猬集在葫芦岛地区的国军,他连贴脸两公里的距离都打不穿?你让他去打60公里的防线?

14 阅读:2250
评论列表
  • momo 2
    2024-07-17 13:47

    [阅]

历史总探长

简介:胸无点墨,不如看史明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