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祥贝勒自述:亲眼目睹珍妃被丢入井中,动手的人并不是小德张

墨渡有熊心 2024-10-05 08:46:34

光绪二十六年,庚子国难之际,京城陷入一片硝烟之中。在紫禁城深处,一幕悲剧正在上演。慈禧太后决意西逃,却残忍地下令将自己的儿媳珍妃活活投入井中。这个凄美、悲壮的女子,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无不令人动容。

然而,将她推入井中的,真的是太监小德张吗?多年以后,作为珍妃舅父的玉祥贝勒,终于披露了事情真相。透过他的讲述,我们得以一窥百年前深宫内幕,见证一个时代的更迭,和一个女子的不屈。

一、花轿接新妃,珍瑾入宫来

光绪十四年十月初五,北京城内秋高气爽。但对于礼部左侍郎长叙府上来说,今日却是个伤感的日子。两顶黄呢小轿停靠在府门前,是来接长叙的两个女儿去皇宫参加选秀的。

长女名叫瑾,时年15岁;幼女名为珍,13岁。半年前,她们已被选入秀女名单。此刻两姐妹身着艳丽衣裳,跪在父母面前告别。她们的母亲强忍泪水,给了女儿们每人一记耳光,哽咽道:"你们要谨记在心,入宫为妃,一切听从主子,切莫自作主张啊!"

接着,母亲把女儿拥入怀中,泣不成声。长叙虽是朝廷命官,此刻也难掩伤感,连声叮嘱道:"进了宫,凡事三思而后行。你们要互相照应,别给我惹是生非!"

珍瑾姐妹躬身行礼,随即被扶上了花轿。望着远去的轿子,长叙夫妇心中五味杂陈。两个女儿从此要在那深宫中讨生活了,前路未卜,真不知是福是祸。

轿子穿过熙熙攘攘的街市,渐渐来到了紫禁城西六宫的体和殿。珍瑾下了轿,跟随引路的宫女来到殿内。但见大殿富丽堂皇,灯火通明。除她们姐妹外,还有另外三个女孩在此等候。

为首一位是慈禧太后的亲侄女、副都统桂祥之女,其余两位则是江西巡抚德馨的女儿。珍瑾行至末位站定,等候皇帝驾临。

只听"吉时已到,皇帝驾到!"太监尖利的嗓音在殿内回荡。随着一阵急促的鼓乐声,光绪帝在一群随从的簇拥下步入大殿。此时年仅17岁的光绪帝,英姿勃发,目光如炬,端的是一表人才。

按照选秀惯例,皇帝若看中谁为后,便赐她一柄玉如意;若选定为妃,则赏赐荷包一对。五位女孩屏息凝神,静候圣裁。

光绪先是注目德馨的长女,正要伸手去取玉如意,却只觉背后一道森然的目光盯着自己。他心中了然,那必是太后呢。算了罢,太后有意扶持侄女,自己还是不要忤逆的好。

于是他把玉如意递给了桂祥之女,此女从此成了大清国的皇后,日后被尊为隆裕皇后。隆裕接过如意,心中窃喜,微微一笑,眼角却斜睨着其他秀女。

光绪心情大不畅快,草草把两对荷包赏给了瑾妃和珍妃姐妹,就匆匆离去了。至此,瑾珍二人已是光绪帝座下的妃嫔了。瑾被封为"瑾妃",珍被封为"珍妃",从此开始了她们在深宫中的生活。

人各有命,珍妃虽然只是妃位,但她活泼开朗的性格,渐渐受到慈禧太后的青睐。而本该有坐皇后福份的隆裕,却因傲慢刻薄,不得太后欢心。在这层微妙的关系中,珍妃美好的宫廷生涯才刚刚拉开序幕。

二、活泼珍妃入慈禧法眼,讨好太后显手段

珍妃自幼在广州将军府中长大,耳濡目染了不少新思想,性格活泼开朗,这一点恰好讨得慈禧太后的欢心。慈禧太后酷爱书画,还时常让宫中画师代笔,将自己的"大作"赏赐给群臣。知晓珍妃也好此道后,太后让宫中女画师缪嘉蕙去教导珍妃。珍妃天资聪颖,画艺进步神速,不但得到太后称赞,太后还亲自教她写擘窠大字。

宫中妃嫔每日要去太后处请安,行礼之时衣冠饰物摆动要得体。姐姐瑾妃总是掌握不好分寸,唯有珍妃做得恰如其分,举手投足间还透出几分俏皮,讨人喜爱。太后见此越发喜爱珍妃,常赏她宫外进贡的荔枝、蜀锦等物,逢年过节还会赏赐银两彩缎。

光绪帝对这个活泼可爱的妃子也是宠爱有加。珍妃经常违反规定,离开自己住处,去养心殿陪伴帝王。她还喜欢顶戴帝王的衣冠取乐,甚至穿着龙袍拍照留念。这些行为虽然惹恼了慈禧太后,但在帝王的宠爱下,太后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珍妃祖父是陕甘总督,父亲是户部侍郎,伯父是广州将军,是名副其实的"富二代"。她的花销也很大,光靠当妃子的例银根本不够挥霍。此时,她做了一件大逆不道的事——利用帝王宠爱,开始卖官鬻爵。每逢朝臣来见,珍妃总会收取贿赂,许以高官厚禄,甚至还给一些大臣家的子弟承诺选入翰林院做官。

朝中权贵争相向珍妃送礼,一些达官贵人甚至求珍妃保荐自己的女儿选秀,以图高攀入宫。很快珍妃的卖官鬻爵之事,就传到了太后耳中。慈禧震怒,当即斥责珍妃是"祸国殃民的妖妃"。帝王虽仍偏袒珍妃,但太后对她的不满已经埋下了祸端的种子。

太后生气归生气,珍妃自有讨好的法子。她主动为太后画像,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画像承载了太后的喜悦。太后虽不至于立刻恢复对珍妃的宠爱,但怒火却消了大半。

祸不单行,珍妃这一年的收入已经花完,她决意更大胆地捞钱。春节将至,许多大臣都准备了年礼,打算通过珍妃为家人谋个一官半职。珍妃毫不客气,收了一大批贿赂。珍妃趁太后心情好时,又送去不少礼物,并求太后保她。太后虽不悦,但还是默许了此事。

就这样,珍妃左右逢源如鱼得水,在深宫里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但她的放纵与挥霍,渐渐引起了太后的反感,同时也引发了不少嫔妃的妒忌。她们纷纷 在太后面前搬弄是非,说珍妃目无法纪,欺君罔上。加上皇后隆裕也在旁煽风点火,珍妃在太后心中的地位一落千丈。种种矛盾渐渐积累,终于在戊戌变法中爆发。珍妃因支持变法,彻底失去了慈禧太后的信任,从此在宫中如履薄冰。

三、珍妃助变法,传书遭贬责

光绪二十四年,戊戌变法如火如荼地展开。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领袖入宫觐见,得到光绪帝的赏识和支持。帝王决意变革国政,扫除顽固守旧势力。而珍妃也对维新运动十分感兴趣,她利用在宫中的特殊地位,为维新派传递消息。

一日,梁启超在景山脚下散步,忽见一名宫女快步走来,低声道:"娘娘有请!"原来珍妃想见他一面。梁启超连忙随宫女来到储秀宫。珍妃亲自迎接,言谈举止间既有皇族风范,又不乏世俗生活的韵味。

珍妃对梁启超说,自己从小在广州长大,受到新思想的影响。如今正值变法图强之际,她愿为维新派奔走效力。梁启超闻言大喜,当即把变法的诸多主张一一道来。珍妃听后频频点头,表示愿意全力支持。

就这样,珍妃成了维新派在宫中的传声筒。每逢康梁上书,都由珍妃转呈光绪帝御览。维新派若要了解朝中动向,珍妃也会及时传讯。在珍妃的帮助下,变法运动如火如荼地展开。

消息传到慈禧太后耳中。太后素来不喜改革,又恨透了珍妃,遂斥之为"妖妃祸国"。光绪帝虽极力维护,但在太后一意孤行下也无可奈何。

变法失败后,慈禧太后废黜光绪帝,重新掌控朝政。扶植隆裕皇后,贬斥珍妃。太后下旨,革去珍妃妃位,将其赐为贱人,关入冷宫永璇宫,不得接近光绪帝。珍妃震怒,当着太后的面撕毁圣旨,高声叫道:"我珍妃何罪之有?不过助陛下革新政事罢了!"太后勃然大怒,当即令禁卫将珍妃拖出。

珍妃那个势利的父亲长叙,得知女儿获罪,惶恐不已。他不敢为女儿求情,反而连夜逃往上海,甚至谎称珍妃已经病故。而珍妃却被关在永璇宫中,日夜以泪洗面。

永璇宫原本是皇后寝宫,此时却成了囚禁珍妃的牢狱。宫人们对这个失宠皇妃避之唯恐不及。帝王虽然牵挂,却也不敢公然抗旨。珍妃虽有满腔怨愤,却无从诉说,只能在冷宫中苦苦煎熬。

四、投井泣血殇,晚清烛影移

清朝末年,天下风雨飘摇,内有政局紊乱,外有列强环伺。光绪二十六年,庚子之变骤起,八国联军兵临城下,京师告急。彼时,珍妃久困深宫,幽禁冷院,已历六载。

关于珍妃之逝世,历来传闻纷纭,或言自尽,或称被害,真相难明。史籍所载,多语焉不详。《清宫史略》仅云:“光绪二十六年,八国联军逼京,珍妃殉难宫中,未及随扈。”言辞简略,未详其故。

民间传言,珍妃得悉慈禧太后欲弃国逃遁,愤而斥责,慷慨赴死,以身殉国。此说广为流传,然考诸史料,多为后人之揣测,或因民众对太后之不满,遂生此说,并非确凿之史实。

曾侍于宫中的太监孙耀庭,在回忆录中述及此事。据其言,珍妃被从幽禁之所带至太后面前,知大祸将至,曾伏地哀恳,祈求宽宥。然而,太后心意已决,不为所动,遂命人将其推入井中。此说亦得太监信修明之印证,增添其可信度。

另据《故宫博物院院刊》所载,太后召珍妃至前,遣散左右,言道外敌将至,恐遭凌辱,劝其自尽。珍妃惊惧,跪地哀泣,表明无罪,不愿赴死。太后见其不从,改以诱言,谓“汝先行,我随后”,然珍妃仍不肯。太后遂命太监将其推入井中。

关于执行此命之人,众说不一。有人指小德张为凶手,然其自辩,当时职位卑微,尚未得太后信任,岂能承此重任?且孙耀庭亦言,实为太监崔玉贵与王某奉命行事。

清朝覆灭后,社会上关于此事的传言更甚。一位名曰玉祥的贝勒,曾随太后出逃,乃宗室之后。他自述目睹珍妃被害之全过程,称动手者正是崔玉贵与王某二人。此说与孙耀庭之言相符,似更接近事实。

当时八国联军逼近京城。太后仓惶间,决意携帝后出逃。临行前,假意宣称欲带珍妃同行。然珍妃心系社稷,愤而谴责太后避难弃民,软弱无能,不顾国家安危。太后大怒,命领班内监崔玉贵前来处置。

崔玉贵位居内廷,权势显赫,与数名内侍将珍妃押至后苑。珍妃明白大限将至,悲愤交加,恳求见光绪帝一面,言道:“若皇上旨意,妾身甘愿赴死。”然太后岂肯允诺,挥手令崔玉贵等将其推入枯井。临入井时,珍妃仰天长呼:“皇上,来生再报君恩!”声泪俱下,令人断肠。芳龄二十四岁,香消玉殒。

事后,太后为掩人耳目,宣称珍妃为避辱自尽,否认加害之举。民间多有传言,谓执行者乃小德张,然其时小德张尚未得宠,难当此任。建国后,前朝贝勒载涛之子溥任曾言,亲眼目睹当年情形,确系崔玉贵奉命行事。

翌年,议和达成,太后遣崔玉贵先返京师。见那枯井依旧,便命人将珍妃遗体打捞出来,草草入殓,略备薄葬。彼时国事艰难,内忧外患,光绪帝亦无暇顾及旧情。一代佳人,就此湮没于深宫冷院。

这位敢怒敢言、倾力支持变法的妃子,就这样被权力斗争无情碾碎。她的死,是晚清政坛的一大憾事。她短暂却传奇的一生,也成为后人茶余饭后的谈资。但那一段惊心动魄的宫廷斗争,在历史的烟尘中渐渐淡去,唯有珍妃含冤而死的哀怨身影,不断浮现眼前。

0 阅读:39

墨渡有熊心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