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捞尸人:一周捞70多具尸体,尸臭洗不掉,一旦沾染就是一辈子

其萌评历史 2024-04-04 12:00:45

捞尸人,一个并不被熟知的职业,天然带着对死亡的敬畏和神秘色彩。

工作环境恶劣,不被体谅,艰难与辛酸不为人知,更找不到愿意投身的后继者。

尸体的臭气更是邪乎,一旦沾染就会跟上一辈子,现在已经鲜有人从事这个行业。

现如今长江上还有多少捞尸人?为什么他们找不到接班人?

一张照片,翻动人生

一张看似平平无奇的照片,却一经发布轰动整个新闻界,这张名为《挟尸要价》的照片获得了2010年的金镜头奖,获奖的人并非是摄影界大拿,而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

获得了这份奖项,等待他的并不是一路顺风的前途,而是数不清的质疑和谩骂,人们指责他的照片扭曲事实为了获利,还被照片的主人公一纸状告进了法庭。

而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见义勇为,却入黄泉

2009年10月24日下午,15个长江大学的学子来到荆州宝塔湾江段野炊,一群年轻人很快支起了烧烤架,但是他们的兴致被远处江水里奔腾的呼救声打断了。

“救人!”同学们没多想,衣服都没脱直接跳进了水中。

由于和长江主航道流向冲突,这里的水流形成了一个漩涡,暗藏危机,哪怕是会游泳也有危险更何况是救人,其他同学们用身体形成了一个人链,帮忙进水里救人,可难敌水流,被水流冲断了,暗流如同死神挥舞着镰刀。

还好有附近冬泳运动员的帮助,两名落水的儿童被救了上来,可江水想留下点什么,陈及时、方招、何东旭三人没能浮出水面。

长江大学的的教师史千里接到了电话后冲向了现场,下午三点左右赶到了,他首先想办法把遗体打捞上岸,于是四处寻找后就找到了两艘在岸边的铁皮船。

史千里在说明了来意后船上的两位老人并没有立刻开始打捞,而是先给自己的老板打电话,过了十分钟左右,老人的老板才踱步来到现场。

这个打捞公司名为“八凌”,负责人叫陈波,他并没有让老人打捞而是叼着烟说了价格:捞一具1.2万,没捞到的话给一半,而且必须先交押金。

匆忙来到现场的老师哪有那么多钱,直到学院的王书记等人来了才凑够了交押金的四千块钱,陈波数着钱,挥挥手两位老人才开始打捞,时间已经将近一小时。

陈波明显觉得这四千太少,又叫来了三个人一共五个人开船打捞。

20分钟左右就捞出了第一具,刚把遗体运到岸边其他学生就抬着遗体往医院送,可陈波不乐意了,拦住了继续打捞的两位老人,并向师生说必须把一具一万二的钱交了才能继续。

明明是见义勇为的英雄,在陈波这里却成了赚钱的道具,就连现场群众也一起凑钱都没够数,最后只能给大学财务老师打了电话,财务老师带着钱在赶来的路上,陈波才让老人继续。

又是半个小时,第二具遗体出水,老人王守海把遗体用绳子绑住,其他的部分仍然泡在水里,因为被老板骂了这次并没有直接往岸上送。

老人对岸上摆手,可就是这个动作,被旁人用相机拍了下来。

《挟尸要价》

拍下这张照片的不是别人,正是用这张照片获得了金镜头奖的年轻摄影师张轶,我们继续说下去。

看着遗体已经被捞出水面,岸上有很多学生直接跪下来求情,乞求赶快把遗体送上岸,随着财务老师带着两万现金赶到,岸上围观的人群越来越多,陈波只能加快速度打捞。

寒心的是,获救的儿童在慌乱中已经消失,也再也没有出现过,他们的家长也没有出面谢恩。

差不多40分钟,最后一具遗体被打捞上岸,时间已经是六点多,经过拼凑,三万六千块送到了陈波的手里,得来的只有一个手写的非正规的收据。

事件过后成千上万的人前来送别三位小英雄,荆州市也授予这十几位大学生“见义勇为英雄”称号,追授陈及时、方招、何东旭三位烈士称号。

事情还没结束,拍下了照片的记者张轶把照片送到了《华商报》,没有用本名,而是用笔名真真,照片一经公开就轰动业界,也正是这张照片送给了张轶无数质疑谩骂。

就连当时为了揭露真相才取得笔名真真因为和自己得名字张轶不一致被人怀疑是故意的。

张轶本人获得了奖项而人生却与之相反滑入深渊,每天都是被病痛折磨还要躲避别人的威胁、谩骂。

身为记者,他深受威胁所困,开机即被骚扰电话、短信所扰,匿名者寄来刀片和动物尸体,更有人扬言要对他施加暴力。

恐惧与惊慌日夜相伴,睡眠不宁,健康每况愈下,最终,他选择离开生活了二十多年的荆州市,然而身体的病根却已深深烙下。

2013年5月22日下午,张轶因为肝癌抢救无效客死他乡,享年28岁。

并不好做的捞尸人

由于照片的发布,主人公王守海的生活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已经73岁的他,走在街上竟被无故扇耳光,甚至遭受脚踹,周围人群纷纷指责他无良,见死不救,用砖头瓦砾攻击他。

他的渔船遭到严重破坏,渔网也被烧毁,王守海无法忍受这种待遇,决定以侵犯名誉权为由将张轶告上法庭。

他坚称“挟尸要价”是陈波个人的所作所为,自己就是个打工的,实际上,他辛苦一下午就赚了530,其中还包括自己做的捞人滚钩的30,有时捞不到人,一包烟就打发了。

知道捞的三具遗体是救人英雄后,所有打捞的老人都退所还收费用,至于遗体挂在船边,王守海也没办法,捞尸体是工作,有时候一连几天工作要住在船上,按行业规矩,尸体不能上船。

张轶没办法把相机里全部的照片送往《潇湘晨报》,里面拍下的不止捞尸过程,还有学生跪求上岸、陈波叼着烟数钱,触目惊心。

最终,陈波被敲诈勒索罪拘留15天罚款一千,迫于压力陈波把捞尸费全部退还给了长江大学。

结语

如果不是为了糊口,没人愿意靠近尸首,打捞遗体对人来说是份艰辛工作,时常面对已泡江中多时的遗体,腐臭难闻,令人窒息。

见多了尸首,见多了死亡,对于各种样子的尸体捞尸人已经是云淡风轻,见怪不怪。

工作时,他们需在船上吃喝,甚至冒感染风险跳江挂钩,这份工作艰辛,却常被误解,多数捞尸人默默承受,为逝者送终,我们应给予他们更多理解和尊重。

信息来源:

长江阳逻段最后的捞尸人:30年捞起400多遗体-国内国际-河北新闻网

https://world.hebnews.cn/2011-08/03/content_2182869.htm

法媒走访中国长江捞尸人:最多一周打捞过70具尸体(图) - 社会民生 - 中国网•东海资讯

http://jiangsu.china.com.cn/html/jsnews/society/5274069_2.html

“遗体打捞队”队长:万元捞尸30年一直被感谢-中新网

https://www.chinanews.com.cn/sh/2015/12-10/7665431.shtml



0 阅读:0

其萌评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