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89岁老人以命换水,花36年时间,在悬崖凿出9400米“救命渠”

史海小记 2024-10-06 12:56:26

要不是亲眼所见,你肯定想不到在悬崖绝壁上,竟然存在着沥沥清水。

与地笔直,离地面将近300米,就连飞禽一类的动物都找不到歇息点,就更不要说人类了。

但是有一位名叫黄大发的大爷,却带着乡里乡亲,愣是用钢杆铁杆和大锤凿出了一条万米长的沟渠。

为了修筑这条水渠,他整整用了36年的时间,花费半生心血。

修建过程中,并没有人员伤亡,但是他却不断失去了身边最亲密的人。

所以,黄大发到底是为了什么呢?

在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枫香镇,有一个叫草王坝的小山村。这里群山环绕,喀斯特地貌让这片土地看起来既美丽又荒凉。

1963年,50岁的黄大发第一次萌生了修建水渠的想法。那时候,草王坝村常年缺水,村民们只能靠天吃饭。

每到干旱季节,村里的人就得走上几个小时的山路去挑水。黄大发看不下去了,他想,要是能把山那边的水引过来,村里的日子不就好过了吗?

可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黄大发没有专业知识,也没有资金支持,更别提什么先进设备了。

他只能带着村里的壮劳力,拿着锄头、铁锹就上了山。可惜,这次尝试最终以失败告终。水渠还没修到一半,就因为技术问题不得不停工了。

这次失败让黄大发意识到,光有热情是不够的,还得有真本事。但是,他并没有放弃。相反,这次失败更坚定了他改变村子命运的决心。

草王坝村的困境,不仅仅是黄大发一个人的心病,而是整个村子的痛。村里的地势高,雨水一下就流走了,根本存不住。

村民们种地全靠天,遇上干旱年景,庄稼都保不住。别说发展经济了,连温饱都成问题。

虽然年纪大了,记性也不如从前,但他硬是一点一点地把水利知识记在了脑子里。

学成归来后,黄大发又开始四处奔走,争取政府支持,同时动员村民集资。

1992年,57岁的黄大发再次启动了修渠计划。这一次,他信心满满,因为他知道,这不仅仅是他一个人的梦想,而是整个村子的希望。

修渠的过程比想象中还要艰难。草王坝村三面环山,地形复杂,要修渠就得在悬崖峭壁上开凿。

黄大发带着村民们,顶着烈日,冒着风雨,在悬崖上一点一点地测量、开凿。

修渠的日子里,黄大发也遭遇了人生中最大的打击。他的女儿和孙子相继去世,但他没有被悲伤击倒。

村民们被黄大发的精神感动了,大家更加团结一心。有的人负责开凿,有的人负责运送材料,还有人负责照顾工人们的日常生活。

整个村子仿佛成了一个大家庭,为了同一个目标而奋斗。

当第一股清水流入草王坝村的那一刻,全村人都沸腾了。有人欢呼,有人流泪,更多的人紧紧拥抱在一起。这一刻,他们等待了太久太久。

水渠的建成,给草王坝村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前种不活的地,现在能种出好庄稼了。

村里的粮食产量大幅提升,不少人家开始有了余粮。村民们不用再大老远地去挑水了,生活质量得到了极大改善。

有了水,村里的基础设施也跟着完善起来。村里修了路,通了电,孩子们有了新学校。

2004年,黄大发正式退休了,但他并没有停下脚步。他继续为村里的发展奔走,特别关注教育事业。

在他的建议下,村里开始打造乡村旅游项目,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参观。

在这条水渠里,不仅流淌着清澈的山泉,更流淌着一个村庄的希望,一个时代的精神。

信息来源:

央视一套——《时代楷模|当代“愚公”36年生命换水,凿9400米脱贫之渠》 2017-04-26

法治南明——《36年绝壁凿渠,“当代愚公”黄大发以命换水》 2021-07-07

遵义发布——《黄大发:干一辈子不放弃的“当代愚公”》 2021-10-17

1 阅读:4

史海小记

简介:史海遨游,古今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