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1929年:美国的金融大萧条有多惨?和今天有什么相似之处

商业小聪明 2024-09-24 03:03:27

1929年之前,美国是地球上最繁荣的国家,而在10月开始大萧条后,一切都改变了。截止到1933年,美国国内工业总产值下降近47%,GDP下降30%,失业率和银行破产率都达到了百分之20以上。

那么,在这些令人心惊的宏观的数字背后,大萧条下的美国民众是如何生活的,“咆哮的十年”后美国梦的破碎又给美国社会带来了什么?

大萧条下的美国众生百态

我们很多人对美国大萧条都有两个刻板印象,一是有事没事骂胡佛,二是资本家宁往河里倒牛奶也不卖。

那这两条刻板印象是符合历史的么?

是,而且还远不止如此。我们来仔细看一下在大萧条背景下,美国人民的生活百态。

我们上面提到,大萧条时期,美国失业率超过20%,最高达到25%,与之相比,美国08年金融危机时失业率最高也没有超过百分之十。

当时,美国家庭有这样一句座右铭:“用完,穿尽,有啥用啥,没了就算”,这在几年前的美国几乎是不可想象的。

如今,这是美国绝大多数普通家庭的真实写照。

即使是此前非常富足的中产阶层,比如医生、律师、银行家等,他们的收入也下降了超过百分之四十,开着保时捷去工地修水库或看免费诊所在这时并不是很难看到的事情,他们希望能够维持光鲜的生活,在大萧条下尽可能的过上“正常生活”。

但对于更多的普罗大众而言,他们更多要考虑的是这顿吃什么,下顿还有么。

我们先来列举一些当时美国普通人的工资。

全国普通非熟练白人男性工人,平均时薪为45美分,黑人则为35美分。

在此基础上我们再看一些具体的。

俄勒冈州,伐木工人时薪10美分。

康涅狄格州,服装厂工人周薪60美分。

伊利诺伊州的大都市芝加哥,超过一半的公立学校教师靠贷款和借钱度日。

而即使工资已经这样,依然有大量工人被裁员,许多工厂裁员比例超过90%,很多成年男性不得不每天花几个小时去排队领免费食物。

与此同时,食物的价格是这样:

一个鸡蛋1.5美分。

一条白面包8美分。

一磅猪油15美分。

一磅羊肉17美分。

其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是牛奶。

从1929年一磅67美分,到1933年暴跌到100磅不到1美元,这种情况下您说为什么把牛奶倒了。

到1933年,美国失业人数超过1500万人,总人口约为2.2亿。

在这种境况下,美利坚人民也不得不践行“吃苦耐劳”精神,在国家贫困率反超50%情况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其中非常有代表性的即很多家庭用面粉袋做衣服,特别是女性穿的裙子和裤子。

当时的面粉袋由优质棉材料制成,坚固可靠,很多家庭发现了这一点,同时更是为了省钱,他们会小心翼翼地从麻袋中取出针脚,清洗和熨烫织物,然后将其缝成新衣服。

妇女们在缝制这些由“麻袋”制成的连衣裙为了美观,还会添加荷叶边或蕾丝等细节,使其既简单又时尚。

这一现象也很快为面粉生产商所了解,他们认为这是非常好的商机,因而也会在面粉袋上预先设计和印上彩色图案,以吸引女性用户购买。

这当然是大萧条下美国社会一个有趣的逸闻,但其更反映了经济极端衰退下美国民众的困苦和无奈。

此外,像美式大锅炖(胡佛炖肉)、预制食物、“胡佛营”、自给菜园等都是这一时期的产物。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在选举时很多民众高喊:“绞死胡佛”了,他们更多的是无助和绝望,只能寄希望于“天降猛男”,救他们走出贫困和失业。

那么,大萧条对美国社会经济到底产生了什么影响,其中有好的么?

哎,您别说,还真有。

大萧条之下的经济暗流

我们都知道大萧条的基本逻辑是美国生产力大大超过了购买力,导致生产严重过剩,简单说就是造得太多了的情况下大伙还没钱,买不起。

所以国家的应对政策很自然的便是调低利率,希望民众能够去花钱,去消费,而不是存在银行或家里,让经济生产动起来。

是不是很熟悉?

但即使当时银行利率已经很低,由于民众总是觉得会失业或是工资降低,怕遇到点事手里没米,对未来生活和经济发展完全没有信心,因此人们手里哪怕有不少钱也不敢花,致使国家的宏观货币政策基本失效。

是不是也很熟悉?

而民众不消费,生产的工厂就卖不出去货,卖不出去货企业就也缺钱,便可能降薪裁员减产甚至倒闭,结果民众手里更没钱了,最后手里的钱攥得更紧,更不消费。

成了一个死循环。

所以罗斯福政府上台后的解题思路很明确:打通经济循环,让钱先流向民生领域,促进需求端增长,以需求去带动信贷和生产。

历史证明,罗斯福的处理是正确的。

关于罗斯福新政过程我们都比较了解,我们今天来关注一些之前可能没有注意或忽略的地方。

大萧条当然是一场经济灾难,在重创美国社会的同时也带来一些机遇。

比如上述提到的“面粉袋连衣裙”,在美国社会引领了一时风潮。

再比如这一时期美国女性工作机会有显著增加,客观上提高了女性的社会地位。

还大大推动了美国社会福利制度的建设,使得美国政府些许摆脱了过去对民众“生死有命富贵在天”的心态。

此外,经济衰退使得很多人不得不在很多日用品上寻找低价平替来尽量省点钱,这就催生了许多平价或廉价日用品企业的诞生和发展,如保洁和联华利和。

以及由于民众失业情况严重,许多廉价娱乐快速发展,如好莱坞和体育产业的都在此时快速发展,美国娱乐巨头迪士尼也是在这一时期迅速发展壮大。

并且收音机、广播剧、侦探小说等也在大萧条背景下风靡一时。

看完美国大萧条,我们不难发现,同样是经济下行的大环境,20世纪三十年代上半叶的美国人民是真真正正地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但即使如此,危机背后也依然有很多机会,更何况我们今天的通胀远远没有大萧条这么严重,官方的兜底能力和宏观调控力度也比美国联邦要大,所以,对如今形势,我们总体还是要乐观。

不过对于自己的钱袋子,我们也要该捂就捂,毕竟冷暖饱饿,依然是我们老百姓的眼前的头等大事。

坚持原创不易,欢迎大家点赞评论,关注作者,阅读更多精彩内容,感谢您的支持。

信息来源:

《大萧条1929-1933:什么导致了华尔街的崩溃?》澎湃新闻。

0 阅读:1

商业小聪明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