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巷人家》说的是苏州小巷里的故事,时间段在上个世纪70年代,正好是全国恢复高考的那一年,我虽然在那个年代出生的,但是那一年我才两岁,根本就不知道那时候发生的大事件。
我倒是后来听说公婆说起过当年他们对恢复高考是怎么过来的事,当年恢复高考,公婆的情况就和电视剧里面一样,有好多人都已经结婚生子。
剧里面有个有趣的情节,在高考的时候有个女的要提前出考场,说要给自己的孩子喂奶,说再不喂奶就涨奶了。
我公婆那时候也都是结婚生子的了,我老公和他妹妹也好几岁了,公婆都是高中生,如果没有结婚生子可能两个人都会去参加高考,我婆婆为了家庭付出了牺牲,她在家带娃种地养家,听老公的舅舅后来说,我婆婆曾经在学校里还是学霸呢,在她们宜兴一所高中里成绩相当不错的,当时如果参加高考一定会是好大学。
可惜是高中毕业就没有大学读了,那个时代乱糟糟的,恢复高考,婆婆也能去参加的话,说不定她的前途不可限量呢,最起码也和公爹一样做个教师吧。
那个年代读书读到高中的农村人不多,吃不饱穿不暖的时候,家里有个重要的劳动力走了,家里的负担可想而知,好在苦尽甘来,虽然做老师也就这十几年来涨了工资,以前还是很清苦的,婆婆究竟没能实现她的理想抱负。
2.电视机
《小巷人家》里面有看电视的桥段,宋莹的儿子林栋哲天天晚上去隔壁邻居家看电视,天天去也惹得邻居家反感,他妈妈也不管他。
真羡慕他们,1977年就有电视机了,究竟是大城市里的生活。我是农村人,电视机也要到八十年代才接触到。
到1983的时候吧,我们屋后面有个包工头家里买了一台电视机,14吋的黑白电视机。
他们家是村里第一台电视机,那个去他们家看电视的人就和看露天看电影的人一样多,好在是夏天,也不冷。
那个时候看的电视剧是《霍元甲》《陈真》《再向虎山行》《血疑》等等。
关键那个时候我们这里还收不到金坛台,一直看的是宜兴台,台标我到现在还记得呢,是一只茶壶(我们这里的促狭鬼会叫茶壶为夜壶,哈哈)。
3.缝纫机
宋莹的儿子林栋哲很皮,经常在地上摸爬打滚,裤子时常是破的,宋莹这个做妈妈的也没办法,她好像也不是一个会女工的妈妈。
裤子补不好就不想补了,好在有邻居黄玲帮忙补。
那个年代,谁家有个缝纫机,那真的是很奈斯的,有了缝纫机就可以自己在家做些简单的衣服裤子,就比如那个年代的内裤都是洋布做的,都是那种大裤衩,基本都是家里妈妈做的多。
我家就有台缝纫机,和我同岁,那是我家合一家之力买的缝纫机,还是我妈妈去上海托人买的。
我家里的人都会踩缝纫机,我几岁的时候就对缝纫机感兴趣了,六七岁就上手了,开始的时候会把缝纫机给踩反了,线会卡缝纫机的牙齿里面,不容易出来,有的时候会还会把针给踩断了。
反正遇到这种事情,我妈和我姐第一个就会怀疑我。
十岁之后的我就会给自己做书包了,用家里的碎布拼凑起来的书包,因为我之前的书包太破了,没办法。
我之前的那只书包还是姐姐的,姐姐也是用的哥哥们的,我做的那只书包,因为要赶工,我都加班加点的了,以至于第二天还迟到了,还给老师留在门口好一会儿呢,那脸老红了,到现在还记得当时的尴尬呢!
4.苏州
苏州这一词,在我们这里是美好的象征,比如我们要去睡觉,会说上苏州吧!
小时候就听说苏州是个贩卖床上用品的地方,夏天贩卖凉席,棉席条,竹席条;冬天贩卖丝绸被面,苏州刺绣不用多说,那是四大刺绣之一,姑娘们结婚都是要买被面和夹里的,百子图,富贵牡丹图等等。
也许就是这个原因,我们才叫苏州为“睡觉”的吧。
我很羡慕能去苏州的人,我们村里有个父辈的人一直在苏州生活,他的母亲一直在香港生活的,那个老太太做事做派就是和黑 社会老大一样的派头。
我们小孩都叫她香港老太婆,她的大儿子就在我们村里生活,一辈子耕地种地,小儿子在苏州城市里。
老太太晚年的时候就生活在我们村里,她的小儿子过年的时候就回来看她,会带好多好吃的东西回来,比如苏州的老菱角,过年的时候有老菱角吃,我也是第一次看到。
她们家孙辈也多,和我哥哥他们差不多大,经常去他们家玩,所以他们家在村里是最热闹的人家,其他同龄人也去,去看看热闹,还有就是去弄点稀奇的东西吃吃,杀杀馋也好。
我六岁那年出“沙沙”(水痘),赤脚医生说不能吹风,不能着凉。于是我妈妈就去他们家要一双丝袜。
丝袜,我也是六七岁第一次见,不知道他们家是从苏州还是香港带回来的,但是他们家女人给我妈的是已经和蜘蛛网一样的袜子了,根本就不好穿了。
我不计较那袜子是什么样子,我想说的是,他们早我们多少年的见识啊!
丝袜,我还要到十五岁才真正穿,那个时候才流行,可见乡下和城市有多大区别。
5.吃肉
《小巷人家》,黄玲和宋莹家两个月没吃到肉,他们排队就能买到肉。
我记得有记忆的时候,吃肉要过年或者生产队劳动结束的时候吃聚餐,会杀一只猪犒劳一个生产队。
我记得有一次,我都睡着了,爸爸在生产队吃完聚餐后带回来一碗饭,上面就有青菜烧的肉。
爸爸把我从被子里拖出来,用香喷喷的青菜肉往我的鼻子上凑,睡眼惺忪的我给饭熏醒了,那肉太好吃了,而且还是白肉,青菜也非常好吃。(那个味道绝无仅有)
自己家过年也和电视剧里面一样,要凭票去排队买,我经常听父母和邻居大爷大妈说,又超支了,那个时候的我不懂什么叫超支,我以为是草纸不够用,当时擦屁股的草纸也确实不够用。
我记得家里有一次要去街上买肉过年,是哥哥去排队的,我跟着姐姐一起去的,结果肉没有了,就买到一个猪头,那个猪头还是和猪刚鬣一样的模样,看得我都害怕。
回家也没吃到肉,还要先腌起来,作孽的。
过年的时候,我也没有新衣服穿,好在村里不是我一个,大多数是新老大,旧老二,缝缝补补给老三。
我几岁的时候就有一个念想,就是突然想到的一个想法,至今没有说过,因为很幼稚。
我夏天有一条好的(不破)裙子,可惜是夏天穿的,我在过年的时候就只能穿破旧的衣服,要是过年能穿那条夏裙就好了,所以我的想法就是:哪一年过年是夏天呢?
那个时候不懂,不知道过年永远是冬天,后来大一点也没有说出来,怕别人笑话我,不过后来这个愿望还真的实现了。
有这个想法的十几年后,我去了非洲,在那里过了三年,穿着夏裙过了三个年,哈哈!
一部电视剧,引起我这么多回忆,时光不早了,我要去“苏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