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在民间是智慧的化身,他天文地理无所不晓,排兵布阵战无不胜。就这么一位被奉若神明的人物,却始终未能完成蜀汉一统大业,最终即使用七星灯续命,依然落了个病死于五丈原的结局。
我们的毛主席一生酷爱读书,尤其对《三国演义》颇为喜爱,书不离枕。晚年的毛主席对《三国演义》感悟颇深。他直言道,诸葛亮犯了三个致命错误,导致他始终不能够完成一统天下之伟业。
第一个错误,缺少信人容人之量,凡事事必躬亲。
刘备自白帝城驾崩后,诸葛亮成了蜀汉名副其实的一把手,他对蜀汉的忠心毋庸置疑,但是,其凡事无论巨细,亲力亲为,活脱脱一个工作狂,巨大的工作量背后隐藏了巨大的危机。
首先是人才培养出现断层。其次是导致诸葛亮身体健康状况急剧下降,积劳成疾。第三,诸葛亮的事必躬亲,本质上是一种“不信任”。众人屡屡不被重用,渐生怨恨,这种怨恨就是不被信任的直接体现。
第二个致命错误,关键时刻用人不当,缺乏识人之明。
诸葛亮身为一国之相,他在治国理政方面是颇有建树的。他的“屯田制”、“七擒孟获”,极大的促进了边防巩固和民族融合,都属于难能可贵的治国上策。
但是诸葛亮在关键时刻,用人方面出现的严重失误,是他人生的悲剧,也直接决定了蜀汉灭亡的结局。关羽的失荆州,马谡的失街亭,诸葛亮都难辞其咎。
第三个致命错误,诸葛亮的战略思想过度理想化,缺乏高瞻远瞩和总揽全局的高度。
诸葛亮奉行的是以荆州和益州为根据地,联东吴,内抚少数民族,外敌曹操,此则天下三分。
对于此战略,毛主席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他的两个重大漏洞,一是该战略忽视了曹魏实力,对曹魏的威胁认识不足。二是荆州益州相距太过遥远,蜀汉根本没有实力镇守得住,对于自身的实力估计不足。
诸葛亮他的宏图远志值得钦佩,可惜他的一统大业,最终付之东流。更可惜的是,他未能认识到毛主席指出的这三个致命错误,倘若诸葛亮在天有灵,不知道他会作何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