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智慧:“五十多欲,多半无福”,人过四五十,这两件事少做

历史酿的酒 2022-03-04 15:56:10

人生短暂,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早在战国中期,《庄子》就曾这样形容人生的短暂:“人生天地之间,如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如同白马从缝隙中飞驰而过般,转眼一瞬,恍恍惚惚如同一场梦。

用“白驹过隙”来形容人生,再合适不过了。

怎么度过漫长而又短暂的一生,是一个千百年来无数人思索的话题。这个话题的答案,琳琅满目,其中有人认为,人生的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活法。

王阳明处世哲学:“五十多欲,多半无福”,人过四五十,这两件事少做

王阳明的一生,起起伏伏,其人生开始出现转机,恰巧是在四十岁,龙场悟道之后。

年轻时期的王阳明,曾两次参加科举考试,可是两次皆落榜,到了其二十八岁那年,考上进士,入朝为官,然而官运平平。王阳明三十六岁那年,得罪了权倾朝野的宦官刘瑾,被贬至贵州龙场 ,被贬途中,王阳明曾被刘瑾派人追杀,王阳明跳入瀑布中,死里逃生,燃而当时的贵州瘴气横行,即使到了贵州,大难不死的王阳明也是凶多吉少。

就是在这么艰苦的条件下,王阳明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在贵州龙场生存了下来,并且完成了著名的“龙场悟道”。到了四十岁那年,王阳明掌握了“心学”,开始重返官场,其人生开始逆袭,仅仅五年的时间,王阳明从一个小小县令,连续被提拔五次,官至鸿胪寺卿,为“九卿”之一,之后,王阳明出将入相,平定南赣大乱,立下赫赫战功。

王阳明五十四岁那年,功成身退,辞官回乡,弘扬自己新创的“心学”,创立自己的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王阳明在给弟子讲学时,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四十多欲,大势已去,五十多情,鸡犬不宁。”,而这句话也是本文所说“五十多欲,多半无福”的由来,人到了四五十岁,应该注意这两件事情:

无论古今,四五十岁算是步入中年了,人生已过半,如同比赛进入了下半场。

四十岁,是“不惑之年”,何为不惑?既不会受到欲望的羁绊,欲望在佛家眼中,为“六欲”,分别是:眼、耳、鼻、舌、身、意。欲望也可以是对金钱、美色、权力等贪念,人到中年,则应该看淡这些欲望,人生苦短十余载,苦笑红尘难诉愁,不可再堕入欲望的深渊,葬送了下半生。

五十岁,是“天命之年”,也就是知天命。人到了五十岁,阅历和见识达到了一生的巅峰,世间很多事情的脉络都看得比较清楚,其中也包括自己的命运。人到了五十岁,则应该掌控住自己的情绪,既佛家所说的“七情”,分别是:喜、怒、忧、思、悲、恐、惊。

人到中年,这两件事情少做,既放纵自己的“七情”和“六欲”,否则的话,便是“多半无福”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王阳明用这句话,总结其毕生的心学。明朝的心学由陈献章开启,到王阳明达到了巅峰,王阳明是心学的集大成者,他的心学影响了张居正、曾国藩、康有为等诸多历史上的名人,时至今日,王阳明的心学仍然在大放异彩。

0 阅读:103

历史酿的酒

简介:静静地,做一枚历史观察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