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第三个节气“惊蛰”即将到来,关于“惊蛰”,你了解多少?

历史酿的酒 2022-03-03 20:36:53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包罗万千,其中的一个分支,便是“二十四节气”,众所周知,我国古代是农耕文明,古人过着男耕女织的生活,对于古代的农事生产而言,气候非常重要,古人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总结出“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是古人智慧的结晶,它对古人的日常生产生活,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

今年的公历3月5号,农历二月初二的22点43分34秒,开始今年的第三个节气——惊蛰。

要了解惊蛰,得知道“惊蛰”这个名称有何寓意?其中“惊”指的是什么?而“蛰”又指的是什么?

惊蛰最初被称为“启蛰”,日本至今沿用这个称呼,在汉朝,为了忌汉景帝刘启的名讳,“启蛰”改为“惊蛰”,沿用至今。

“惊蛰”的“惊”,指的是春雷,惊蛰对应的八卦卦辞,为“震”,而震代表着雷。

俗话说:“春雷响,万物长”,与惊蛰接近的节日,是“二月二,龙抬头”和“春社”,这一天大地的阳气开始复苏,气候开始转变,降雨量逐渐变高,雷声萌动,一声春雷惊百虫。

“惊蛰”中的“蛰”,指的是一种名为“蛰虫”的虫子,这是一种藏在泥土中越冬的虫子,早在《吕氏春秋.音律》中就曾记载:“南吕之月,蛰虫入穴”,南吕之月指的是农历八月份,在《礼记.月令》中,也记载过蛰虫,道:“孟春之月,冬风解冻,蛰虫始振”,孟春之月,冬风解冻之时,恰巧是惊蛰前后。

蛰虫在农历八月开始钻入泥土中,防寒越冬,到了惊蛰节气,阳气上升,气候变暖,蛰虫便开始萌动,从泥土中钻出来。

惊蛰,可以理解为:春雷一声闷响,惊动了蛰虫。也就是古诗中的“惊蛰节到闻雷声,震醒蛰伏越冬虫。”

在每年冬至日,古人会开始“数九”,也称为“冬九九”,有“九九梅花消寒图”,当九九数完时,恰巧处于惊蛰和春分这两个节气之间,可见,到了惊蛰,寒气几乎消失殆尽。

惊蛰在古代的农事生产中,是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到了惊蛰节,锄头不停歇”,农民开始进行播种,南方水田开始插秧,人们祭拜社神,祈求新的一年五谷丰登。

那么,惊蛰节气,坊间有啥习俗呢?在广东一带,有“祭白虎”的习俗,坊间认为“祭白虎”能够化解口舌是非。在港澳一带,则会有一种名为“打小人”的习俗。

惊蛰节气,有什么要注意的吗?从气候上讲,惊蛰是属于“乍暖还寒”的时刻,阳气初升起,但是寒气并未全消,古诗曾道:“乍暖还寒二月天,酿红酝绿斗新鲜。”,因此,这样的气候,要注意冷暖。“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同时要注意保持充足的睡眠。

0 阅读:107

历史酿的酒

简介:静静地,做一枚历史观察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