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其中就包括儒家,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焚书坑儒,汉取代秦之后,董仲舒推行“摆出百家,独尊儒术”,儒家开始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几千年,有了科举考试之后,儒学成为了古代学子的必考科目。
孔子,为儒家的创始人,他被后世称为“大成至圣先师”,被誉为“万世师表”,孔子提出的“仁”、“礼”等思想,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孔子门下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在孔子的众多弟子中,子路可以说最为人伉直,心直口快。
孔子周游列国时,曾在卫国见过一个美丽的女子,子路得知后,质疑孔子,孔子为此向天发誓,表明自己是清白的,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鲁定公十四年,孔子开始率领门下弟子,周游列国,他们到达的第一站,是卫国。当时卫灵公当政,而卫灵公的夫人南子,是个不简单的女子,最先召见孔子的,不是卫灵公,而是南子。
南子,原本为宋国的公主,其容貌“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将卫灵公迷得神魂颠倒。然而,南子却是一个浪荡的女子,宋国的公子朝,是个容貌俊美的公子,他不仅仅与卫灵公的嫡母,也就是卫宣公的妻子宣姜有私情,同时也与南子有染。
南子见公子朝长得风度翩翩,心生情愫,于是勾引公子朝,两人很快有了私情,卫灵公知道此事后,不但没有责备南子,对南子与公子朝在洮地相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有一次,卫灵公的太子蒯聩前往齐国,途径宋国时,听见有人在唱一首民谣:“娄猪艾豭”,一打听,发现民谣说唱的娄猪(母猪的意思)指的是南子,艾豭(公猪的意思)指的是公子朝,太子蒯聩为此感到羞耻,于是安排戏阳速去刺杀南子,想要除掉红颜祸水。
太子蒯聩的行动,被机敏的南子察觉,事情败露,卫灵公大怒,太子蒯聩畏罪潜逃到了宋国,而卫灵公则将太子蒯聩的党羽,全部清除。
连宋国的人都在传唱着“娄猪艾豭”的民谣,可见南子的名声并不怎么好。孔子初到卫国时,借宿在好友,卫国大夫蘧伯玉家,南子打听到消息后,立马派人邀请,想要召见孔子,孔子于是便见了南子。
子路得知此事后,对孔子跑去见南子,深感不满,认为南子名声不好,孔子为何要去见她,惹来争议和质疑呢!
子路对孔子的质疑,记录在《论语.卫灵公》一书:“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
“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的意思,可以大致理解为:“我没有做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如果有,让上天厌弃我”,简而言之,也可以理解在发誓澄清。
当然,孔子与南子的故事,还没完。
孔子到了卫国之后,卫灵公对孔子给予了丰厚的待遇,这并不代表卫灵公欣赏孔子的学术思想,而是卫灵公要借用孔子的名气,打出自己“尊贤”的人设,也可以理解为卫灵公在蹭孔子流量。
卫灵公曾经邀请孔子一起出游,出行的有卫灵公、南子和孔子,本来三人应该准备三辆车,然而卫灵公却准备了两辆。
按照道理,孔子认为自己的贵宾,不是与卫灵公同坐一辆车,便是与南子同坐一辆车,然而,南子却直接跑向卫灵公,与卫灵公同坐一辆车,一向精明的南子用自己的行动,表示其拒绝了与孔子同乘一辆车,而卫灵公对此表示默许。
于是,孔子感叹道:“已矣乎!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毅然决然离开了卫国。
孔子的这句名言,被记录在《论语》当中,千古传唱,而这句话,也反映了卫灵公的好色,南子的品行败坏,南子的形象,可以说遗臭千年。
孔子的酸葡萄心理,证明好色是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