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台当局为实现其“以武拒统”野心,大力投资武备更新和战力提升,推动台军进入武器装备密集更新和接装期。根据整理,自今年起到2027年,将会有海马斯火箭炮、M1A2T主战坦克、陆基“鱼叉”导弹系统等美购武器和第二批“沱江”级巡逻舰、“剑翔”无人机等自产武器入列台军。本文对未来几年内台军可能会新列装的部分武器装备及其情况进行整理。
近期,台湾地区正就2025年度“中央政府总预算案”展开激辩。“预算案”中防卫部分支出创下历史新高,总额达到6470亿新台币,同比增长7.7%,占台GDP的2.45%。在台海局势紧张的背景下,台军方一系列采购投资和装备更新动作倍受关注,就台当局预算案及相关文件内容来看,自今年起到2027年台军将进入一个武备密集更新和接装期,涵盖陆战、空战、海战等各领域的一大批新式武器装备将陆续交付台军。
装甲车辆部分
10月6日,社交平台中流出了美售台M1A2T坦克的照片,照片显示有12辆该型坦克正乘军用运货列车被送往美国西海岸装船,另有部分坦克被拍到由重型卡车在公路上运输。据台消息人士透露本批38辆M1A2T坦克将于今年12月份由长荣海运货轮运抵台北港,并交付台陆军装甲兵训练部等单位接装。
M1A2T主战坦克
台陆军以“新式战车计划”名义编列405亿2415万新台币跨年度预算,自2019年至2027年采购108辆M1A2T坦克,预计今年获得38辆,明年获得42辆,2026年其余28辆完成交付。其中已有14辆坦克已于2023年年底在美国交付,供赴美受训的台军人员使用。根据台军原本规划,采购的108辆M1A2T坦克将装备台陆军第269旅、关渡指挥部等单位,后因美方介入和台军演习结果验证,又确立了M1A2T一律部署于淡水河以西地区的要求,遂拟不再给关指部配属M1A2T,而是将部署规划调整为台陆军装训部10辆,桃园机步第269旅一个连14辆,新竹装甲第584旅六个连84辆。
其中,第584旅作为装甲旅,其所辖三个联兵营均为“战车联兵营”,各联兵营均下辖两个坦克连,即全旅在换装前共有六个14车CM11“勇虎”坦克连,本次换装中该旅所获得的84辆M1A2T坦克足够将原有CM11坦克全部替换,使第584旅成为一个“全M1A2T”旅,具备了较强的整体攻防能力。
而第269旅作为机步旅,下辖三个“机步联兵营”,各联兵营均只下辖一个CM11“勇虎”坦克连,本次换装也仅能保证其中旅所辖其中一个联兵营的战车连能获装M1A2T,其他营的战车连仍需继续使用CM11,如此安排使得第269旅至少能凭借M1A2T坦克获得一个作战能力较强的“M1A2T+云豹”联兵营,供旅指挥官在攻防作战中用作主攻矛头或者战役预备队来调遣。
据称台装甲第584旅战时将担负宝斗厝海滩“滩岸反击”及台北港防御任务。宝斗厝海滩位于台岛北部新北市林口区西部滨海公路附近,被台军列为18处对手可能登陆的海滩之一,战事爆发后该旅可能会依托桃园市较发达的公路网络快速机动到宝斗厝海滩附近战位执行所谓“滩岸歼敌”任务。而机步第269旅接装M1A2T的单位将是金龙营区联兵三营,该营区位于林口区复兴街第306号,战时这个单位将负责林口区反机降任务,同时防堵对手利用高速公路由南向北进入台北市。
战时台军涉M1A2T作战单位可能布势如图
除购置主战坦克外,台还以“远程精准火力打击系统”名义于2020年求购了11套美“海马斯”火箭炮,2022年“锐霆专案”失败后,台改为增购“海马斯”火箭炮18套,前后共计29套,两次采购案还包含864枚火箭弹、84枚MGM-140导弹等配套产品。台军方称这批“海马斯”火箭炮原定于在2027年前交付,后美应台要求做了相应调整,使得主要装备可以在2026年前完成交付。据台有关人士披露,首批“海马斯”火箭炮有望于今年年底登船赴台。“海马斯”火箭炮属于国际军贸市场上较受欢迎的武器装备,因其在俄乌战争中取得一定战果而受到西方国家追捧采购,但其本质上仍只是M270式火箭炮的轮式版本,无法对台海战事走向产生重大影响,被台方寄予厚望的MGM-140导弹也仅能在有美军情报体系充分支援的前提下才能发挥一定功效。
舰艇部分
台军近年来大量建造“沱江”级巡逻舰,给予其战时打击解放军舰艇的厚望,被奉为所谓“海上不对称战力要角”。第一批七艘“沱江”级巡逻舰现已全部入列,第二批五艘后续舰已于今年开工,按规划将于2026年下水。参考第一批“沱江”级巡逻舰惯例,可知该型舰艇从下水到入列一般可以在一年内完成,因此可推断第二批“沱江”级巡逻舰也将于2027年前后交付台军使用。据悉第二批“沱江”舰可能会调整舰载武器火力配置,将原本“8枚“雄风”二+4枚“雄风”三”调整为“4“雄风”二+8“雄风”三”。相比于“雄风”二型反舰导弹,具备超音速突防能力的“雄风”三型反舰导弹是台军现阶段更为倚重的“制海利器”。但因目前台海军现役部分批次“雄风”二、三导弹的战斗部已经到期,台防务部门特地编列了24.7亿多新台币费用为“雄风”二、三导弹更换战斗部,以维持“雄风”系列反舰导弹的战斗力和妥善率。
台现役“沱江”级巡逻舰为“8“雄风”二+4“雄风”三”的配置
导弹部分
根据台军人士近期披露,台防务部门准备在未来五年淘汰掉GDF-006型双35防空快炮、20毫米防空快炮、陆基“麻雀”导弹等老旧装备,而台军未来野战防空和要地防空的任务可能将由“毒刺”防空导弹、陆基“天剑”二型、NA
SMA
S和“天弓”三型防空导弹担负。2023年,美方援台百余套肩扛式“毒刺”导弹,开启了双方就便携式防空导弹产品交易勾连的序幕。在所谓“总预算案”中,台防务部门编列了690亿多新台币用于采购2485枚肩扛式“毒刺”单兵防空导弹和564具发射器。原本这批导弹规划于2031年前交付台军,但近期有台方人士披露美军将于2025年就交付给台军首批“毒刺”,数量为500枚,供台海军陆战队、海军舰艇、本岛地面部队和台“海巡署”(太平岛驻防的“海巡署东南沙分署”)使用;而第二批1985枚“毒刺”将由台“中科院”组装生产,并交付台陆军各军团和离岛地面部队使用。相关台方人士乐观估计,“毒刺”导弹若由“中科院”在台自行生产,可以将其交付时间大幅提前,但台防务部门负责人顾立雄近日又在台立法部门表态“目前没有这个项目”,使第二批“毒刺”导弹入列时间再增添一分不确定性。
“毒刺”导弹已在美军及其盟军中服役多年,在国际军备市场上也算不上新锐装备,但其作为一款便携式野战防空导弹,在具备良好攻击性能的同时拥有灵活性高,便于隐藏等特点。台军原已装备了同样运用“毒刺”导弹的车载“复仇者”防空系统和半固定式双联“毒刺”导弹系统,但这些装备数量较少,大多配属台军团炮群防空营和离岛驻军,仅能用于部分重点地区的布防,大多数台陆军联兵营所辖防空排/组实际上仍处于缺装缺编状态。此番台军大量采购肩扛式“毒刺”导弹,有望补齐台陆军防空单位部分编制缺口,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台军各级地面部队的野战防空能力,迎合台独势力吹捧的所谓“打造刺猬台湾”构想。
台军“东指部”士兵在屏东靶场试射双联装“毒刺”导弹
台军自去年起执行“海空战力提升计画采购特别预算案”,砸入重金不断购买各型反舰导弹以提升其所谓“可恃战力”,其中就包括向美求购400枚陆基“鱼叉”反舰导弹,并同步购买了100台发射架、25辆搜索雷达车及其他配套设备。台军宣称其购买的“鱼叉”导弹系统具体型号为RGM-84L-4 Block II(U),射程超过124公里,性能优于美军现役型号,但必须指出的的是,“鱼叉”终究只是一款基于上世纪70年代技术条件打造的亚音速反舰导弹,即使进行了一定技术升级,也无法突破今日解放军海军舰艇编队先进的防空反导体系,对我军军事行动的威胁程度可能还不及台方自产的增程型“雄风”三导弹。但台当局有自知之明,若只依靠自身导弹产能则必无法满足台军当前需求,这时“鱼叉”导弹作为一款成熟产品其生产易交货快的优势便体现出来了,台军可以通过“鱼叉”导弹采购和“雄风”系列导弹自产两者同步推进来实现其快速提升近海反舰能力的目标,由此可见这笔军购交易具有相当重的“短平快”色彩。
“鱼叉”导弹结构图
近日,“鱼叉”导弹项目首批装备已经运抵高雄港,预计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入列。未来台军计划将“鱼叉”导弹同陆基“雄风”系列反舰导弹一起纳入新建的所谓“滨海作战指挥部”编制下,企图构建一个近海反舰打击火力网,以迎合台当局“滨海决战”美梦。据悉台军“滨海作战指挥部”将设立北、中、南、东四个打击群,其中陆基“鱼叉”导弹系统将被布置于台南新中丶左营军港丶屏东东岸丶屏东埔墘及台东太平等地,以台南附近两处发射阵地为例结合导弹射程分析,可知若按此部署其火力范围可覆盖澎湖列岛附近海域,战时可以阻扰我军在澎湖、巴士海峡附近可能的军事行动。
假定以新中靶场、左营军港为“鱼叉”发射阵位,其射程范围如图所示
无人机部分
无人机作为现代战争中的新质作战力量,亦倍受台军方关注和投资,近年来台军各军种结合自身需要积极推进各类无人机制造列装。台防务部门本次编列217亿多新台币预算以“高高空无人机”名义向美购买四架MQ-9B无人机及两座地面控制站。台空军采购MQ-9B的动机系解放军近年来位台岛周边积极开展的一系列战备警巡对其机队造成巨大后勤压力和使用损耗,所以不得不采购具备长滞空时间和情监侦能力的大型无人机以应付解放军行动。台空军不仅寄希望于MQ-9B的精确制导弹药携带能力以提高其空面打击水平,还计划将其并入Link-16数据链,妄图在战时实现情报即时共享,创造所谓“台美协同作战空间”,协助美军以远程打击的方式介入台海战事。台方曾盼望美国能在2025年就先安排两架MQ-9B抵台交付,但因必须依托美方场地训练这一原因不得不调整为2027架全部四架完成测试训练后再返台入列。
台海军对于对海态势感知也有较高需求,长期运用“锐鸢”无人机监控台岛周边海域情况,在本次“联合利剑-2024B”演习中,台海军海上战术侦察大队就运用其所属“锐鸢”无人机跟踪我方部分任务舰艇。但“锐鸢”无人机毕竟是属于上世纪90年代技术水平的产品,被认为有电战能力差、通讯性能弱、不能携带弹药等弱点。为解决上述问题,台“中科院”在“锐鸢”无人机基础上研发改进出“锐鸢”二型无人机。相较“锐鸢”一型,“锐鸢”二型最大航程从1200公里增加到了2000公里,遥控距离也从150公里增加为300公里,全负载滞空时间可达16小时,并具备武器挂载能力和短距起降能力,战时可依托公路执行任务。“锐鸢”二型还搭载自动换频高通量通讯系统及多频多星导航天线,也强化了其抗干扰能力,战场存活率将显著提升。
“锐鸢”二型无人机结构图
“锐鸢”二型无人机近日已于台东太麻里无人机机场完成作战测评,还参与了今年年中的台军“海、空精准弹药射击”操演,台“中科院”与配套厂商也已做好量产准备,当台岛各方人士都认为该型装备即将于投入量产时,出乎意料的是,台防务部门未将其纳入2025年预算,这使得台“中科院”不得不叫停生产。据台媒报道,台防务部门是以“预算排挤效应”为由延后量产。结合目前台海军正兴资大搞所谓“国舰国造”这一背景来看,确有可能是因为“国造潜舰”等大头项目挤占预算才不得不搁置其他项目。
但据台有关人士分析,包括“锐鸢”二型在内还有多款台“中科院”牵头研发无人武器装备均被台防务部门喊停,其中深层原因或系台当局与台“中科院”内部斗争的扩大化,尤其是顾立雄接任防务部门负责人以来,特地成立所谓督导小组放话要对院内成效不佳的业务线撤案裁员,“部院之争”激烈程度可见一斑。就是否采购相关情况,台防务部门负责人顾立雄日前解释称“锐鸢”二型无人机通过作战测评,缺失改善,“会纳入建案没有问题。”考虑到“锐鸢”二型系由“锐鸢”一型基础发展而来,台相关工厂熟练掌握其生产制造工艺,因此即使明年才被列入预算也能在较短时间内装备台军。
相比于“锐鸢”二型无人机的命运多舛,早两年投入量产的“剑翔”无人机的服役就相对顺利。台军方人士近日指出,“剑翔”无人机的量产将于明年结束,届时可向台军交付近两百架“剑翔”无人机,目前已有部分批次产品先行交付给台军“防空暨飞弹指挥部”使用。据悉,“剑翔”无人机属于反辐射攻击无人机(也称巡飞弹),根据载荷类型的不同,其主要分为“反辐射”型、“诱饵”型、“卫星定位攻击”型、“目标影像攻击”型四种型号,航程达到1000公里,滞空时间大于5小时,巡航速度约为200多公里每小时,俯冲速度达到600公里/每小时,叫嚣可对解放军沿海的雷达站进行搜索打击。但对于战场态势感知能力疲弱的台军来说,要达成这样的作战目的非美军全力介入帮扶不能实现。
结语
总的来看,台当局近年来坚持所谓“国防自主”和装备外购两条腿走路,一系列采购换装动作具有以下几种特点:
含有“保护费”底色。回顾历次对台军售,一系列项目标的金额高居不下,台当局挥霍台湾人民血汗钱去讨好美军工企业,建立与美国军工复合体的利益纽带并积极游说,以此换取美对台当局更多且持续的实质性支持。
具有“短平快”色彩。“毒刺”导弹、“鱼叉”导弹均是已在国际军贸市场活跃数十年的成熟产品,M1A2T主战坦克更是直接从“坦克坟场”拖出来的M1A2坦克基础上直接改进而成。上述产品具有生产易、交货快的特点,可以在台自产新式武器正处于产量爬坡期时尽快入列台军并形成战斗力。
适当扶持本土军工产业。对于“剑翔”无人机和“雄风”系列导弹等成熟产品,台当局给予较稳定的订单以维持产业链存续发展并为其所谓“国防自主”目标填充内容,对于力所不能及的部分如“新一代先进防御型战机计划”则理性放弃。
美对台军售有所保留。长期以来台岛内存在求购F-35五代战斗机等较新锐武器的声音,但均被华盛顿搪塞拒绝。由此可见美国方面始终把对台军贸当作“印钞机”和牵制中国的政治工具,并在这组关系中始终处于主动。
迎合台独势力打造“刺猬台湾”构想。今年增购的“毒刺”导弹和已经装备台军的“标枪”导弹都属于单兵或者双人即可操作的便携式武器,具有隐蔽灵活和攻击突然性高的特点,台独分子妄想战时利用这些所谓“一大堆致命、机动、精准的小东西”去以小博大杀伤解放军的高价值军事装备,实现“不对称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