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髦:为何不趁司马昭上朝时杀掉他,而是选择发动自杀式讨伐?

壹点料 2024-10-02 18:14:54

在东汉末年,三足鼎立的那段时期,曹魏一直是最强大的势力之一,这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曹操、曹丕、曹叡几代领导者的英明与才能。

只可惜曹丕和曹叡二人都是英年早逝,而且托孤的人也没选对,就连具有曹植之才能、曹魏之威严的曹髦都不得不通过围杀司马昭这种近乎自杀式的行为,来试图消灭司马昭。

那么曹髦为什么不趁着司马昭上朝时杀掉他,而是选择发动自杀式讨伐呢?

权势渐微的曹魏皇室

曹髦是曹魏的第四任皇帝,也是众多曹魏皇帝中命运较为坎坷的一位。他是魏文帝曹丕的孙子、东海定王曹霖的儿子,本来并不是皇位的第一继承人,只是因为当时的皇帝曹芳与司马家族矛盾日益尖锐,最后掌握大权的曹魏大将军司马师废除了曹芳的帝位,将其贬为了王爵。

虽然曹魏皇室无力反驳司马师的决定,但他们也有自己的底线,那就是皇位只能由曹氏宗族的人来担任。在这样的情况下,曹髦就被拥立为了曹魏新主,也就是曹魏的第四任皇帝。但这时候的曹髦才十四岁,就被拉入了这个权力争斗的中心。

本来司马家族对于这个十四岁的新主并没有什么忌惮,可曹魏大才钟会的一番话引起了司马师的戒备之心。在登基大典之后,司马师问钟会这个新主如何,钟会则说曹髦才同陈思,武类太祖。

意思就是说曹髦既有曹植的才气,也有曹操的威严。这个评价足够惊人,也让司马师大吃一惊。要知道钟会这样的大才,是不会信口开河,胡乱瞎说的。于是司马师便对这个幼主戒备了起来。

如此年纪就被老练的司马师盯上,即使曹髦再有才能也翻不起什么浪花。在司马师的钳制下,曹髦不得已加封司马师为相国,并授予其象征权利的黄钺,同时还准予司马师上朝时不必像常人一般小步走,上奏也不用禀明姓名,甚至还可以带剑上朝,由此可见司马师权力之大。

随着司马家族的势力越来越强大,亲曹势力和中立势力纷纷受到压迫。镇东将军毌丘俭和扬州刺史文钦假借皇太后懿旨,打着勤王的口号,举兵反抗,讨伐司马师。

司马师得知消息后,决定亲自领军平叛,曹髦以为这次是他夺回权力的好机会,可不曾想司马师临出发前把自己的弟弟司马昭留守下来,接替自己坐镇中央。

因此曹髦的谋划还没开始就结束了。后来司马师平定了叛乱,但却因劳累导致眼疾加重,回到许昌时已病入膏肓。为此司马昭还特意来到许昌看望司马师,司马师知道自己的情况,于是在弥留之际将司马家族的重任托付给了他,并任命他为卫将军,掌管曹魏军权。

司马师去世后,曹髦再次看到了希望,便与几位大臣策划夺权。然而,他的计划很快被司马家族的内应泄露,司马昭得知后,立即和钟会商议对策,决定率军前往洛阳。曹髦得知消息后,意识到自己再次失去机会,只能无奈下诏封司马昭为大将军,以此来安抚他。

可以说曹髦一生贵为皇帝,虽也有过人的才能,只可惜生在了乱世,根基太薄弱,一生都在受司马家族的钳制。

大权在握的司马家族

最终司马家族掌权是在司马懿的手上。司马懿出身世家大族,家族成员在朝廷为官的比比皆是。比如司马懿的高祖父司马钧曾做过朝廷的征西将军,司马懿的曾祖父司马量曾担任豫章太守,司马懿的祖父司马儁曾担任过颍川太守,司马懿的父亲司马防曾担任过京兆尹。

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司马懿,自幼聪颖过人,展现出非凡的才华。当时曹操听说了司马懿的才能,还想邀请他做官。可司马懿深知这个时候不是出山的好时机,此时的曹操麾下人才济济,已经没有了他的位置,他去了也不会受到重用,于是就婉拒了曹操。

但曹操可不是轻易放弃的人,你不愿来,那我就强行请你来!最终司马懿还是被曹操以强硬的方式带到了朝廷。尽管如此,司马懿一直谨小慎微,低调行事,因为他清楚曹操多疑,稍有不慎就可能引火烧身,因此他选择隐忍不发。

这一忍,就是数十年。司马懿先后熬过了曹操、曹丕、曹叡的统治,直到曹芳登基,司马懿才开始逐渐展露他的野心。尤其是在曹魏大将军曹爽被铲除后,朝中再无能够制约他的人,司马懿由此踏上了权臣之路,司马家族也成为了曹魏第一大权贵。

而这种权势在司马懿死后也并没有受到影响,他的大儿子司马师继承了父亲的爵位,继续掌控曹魏大权。在司马师执政期间,甚至做出了如同“西凉魔王”董卓一般的废帝立幼的举动。他罢黜了曹芳,将其降为王,并立年仅十四岁的东海定王曹髦为帝。

司马师死后,司马昭又接替了司马师的职位,继续把持朝政。相比之下,司马昭的手段比司马师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他不仅被封为大将军,掌管中外诸军,甚至还主管尚书事务,兼任朝政。如此一来司马昭不仅军权在手,甚至朝中政事他也管,不仅如此,还可以不卸兵器,带剑上朝,后来又被加封为大都督,可谓是权势滔天。

可以说司马昭的狠厉手段比他的父亲司马懿和哥哥司马师有过之而无不及。他精于权术,聪明绝顶,掌控了曹魏的军政大权,成了曹魏实际的最高统治者。

司马昭之所以没有称帝,并非因为他不想,而是担心背负乱臣贼子的骂名。毕竟,虽然他已权倾朝野,话比皇帝的圣旨还管用,称不称帝已无关紧要。所以他选择维持现状,继续掌控大权而不急于登基。

曹髦政变

曹髦虽然年纪不大,但也是一个有能力,有野心的帝王。在曹魏政权被司马家族控制后,曹髦一直想改变这种困境,为此他也做出了不少努力。

公元257年,司马昭为了防止亲曹势力、镇东将军诸葛诞拥兵自重,威胁到司马家族的统治,便打算给诸葛诞安排一个闲职,调他进京,以此来卸掉他的军权。可诸葛诞并不是容易糊弄的人,他一眼就看穿了司马昭的意图。为了自保,他果断选择了起兵反叛。

诸葛诞一反叛,司马昭便需要亲自去平定叛乱。曹髦听到这个消息后满心欢喜,觉得终于有机会复兴曹魏皇室了。然而,司马昭深知曹髦等人在后方可能不安分,担心他们趁机搞小动作,于是以振奋军心为由,挟持曹髦和郭太后一同前往前线。直到叛乱平定,他们才得以返回洛阳。

诸葛诞的失败让亲曹势力几乎被司马昭清除殆尽。曹髦为了暂时稳住司马昭,曾多次提升他的爵位,给予各种赏赐,但都被司马昭拒绝。这让年轻的曹髦感到尊严受损,他意识到若继续这样被动下去,自己恐怕永无翻身之日,于是,曹髦决定铤而走险,策划一场政变。

公元260年,曹髦召集了几位心腹,打算在次日的朝会上罢免司马昭的权力。众多大臣闻听此言都被惊到了,纷纷劝曹髦三思而后行。可不曾想曹髦心意已决,这事就这样被定了下来。

然而,事情远比他预想的复杂,他的计划很快被内鬼泄露,司马昭得知后勃然大怒,立即让中护军贾充等人暗中做好应对准备。得知消息败露的曹髦也没有放弃,因为他知道一旦放弃这次机会也难逃一死,侥幸活下来也注定一生要活在监禁之中,于是曹髦就打算殊死一搏。

次日,曹髦对身边的亲信说道:“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我不能坐以待毙,现在只有拼死一战了。”于是他召集了几千人,亲自率队直攻司马昭的府邸。

可惜的是,司马昭早有准备。贾充等人早已在暗处埋伏,等曹髦的队伍一到,立刻展开厮杀,最终曹髦战死,年仅二十岁。这位曹魏的第四任皇帝就这样匆匆落幕。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曹髦不在朝会上对司马昭动手,而选择这种几乎送死的方式?

这其实是因为内部叛徒泄露了计划,导致司马昭提早防备。如果司马昭选择不上朝,曹髦的计划便无法实施,彻底落空。据说曹髦原本的计划确实是朝会上行动,但由于内鬼的出卖,事情提前曝光。司马昭有了防备,曹髦再想按原计划行事已不可能。

但即便如此,曹髦也不愿坐以待毙。他知道,如果此时放弃,等待他的结果无非是死或终生监禁。他不甘心苟活,于是选择了一条近乎自杀的道路。

曹髦的悲剧,更多的是因为他生不逢时,曹魏的皇帝们大多短命,能够制衡司马懿的人接连去世。等到无人能抗衡司马家族时,司马家族迅速抓住机会,掌握了曹魏的军政大权。

亲曹派接连死去或被铲除,曹魏皇室失去了这些人的支持,影响力也逐渐消失殆尽。曹髦的殊死一搏,或许是他的最后一丝希望,但终究未能改变结局!

参考资料:

中国知网 [1]朱子彦.论曹魏的刚烈之君曹髦——兼辨司马昭弑君事件[J].历史教学问题,2020,(06):45-51+193.

中国知网 [1]愤怒青年曹髦的悲壮一击[J].初中生,2010,(31):13-14.

中国知网 [1]胡觉照.祸心还是仁心——解读司马昭之心[J].国学,2010,(06):42-45.

百度百科

0 阅读:9

壹点料

简介: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