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跳高冠军成绩才2米36,40年前就跳过2米39的中国人,你还好吗

草莓全球榜 2024-08-13 21:32:33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文案丨草莓娱乐榜

编辑丨草莓娱乐榜

巴黎奥运会,当两位选手都以2米37的成绩打平,拒绝共享男子跳高冠军时,全世界的观众都沸腾了,这的确是一个引人注目的时刻,但对于一些老体育迷来说,心中却五味杂陈。

因为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一位来自中国的跳高天才,就已经征服了2米39的高度,他就是被誉为“亚洲雄鹰”的朱建华。

从云端跌落:一夜之间,他成了“千古罪人”

1984年,洛杉矶,当21岁的朱建华踏上奥运赛场时,他是带着全国上下的希望和梦想的,在此之前的一年,他两破世界纪录,将人类跳高的极限提升到了2米38,成为了全中国的骄傲。

而命运似乎和这位天才少年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背负着巨大压力的朱建华,在比赛前夕出现了严重的心理问题:失眠、多梦、食欲不振,原本自信满满的他,开始变得焦虑不安。

比赛当天,意外再次降临,由于种种原因,朱建华的教练未能及时出现在赛场边,而跑道上其他运动员的意外受伤更是让比赛现场乱成一团,最终,朱建华发挥失常,只获得了一枚铜牌。

消息传回国内,举国哗然,人们无法接受这位曾经的“民族英雄”竟然在奥运赛场上折戟沉沙,铺天盖地的批评、指责、谩骂,如同潮水般涌向这位年仅21岁的年轻人。

那是一个网络还不发达的年代,但人们却找到了另一种方式来发泄自己的不满——写信,朱建华每天都会收到大量的恶意邮件,其中不乏尖酸刻薄的言语攻击,甚至还有人寄来刀片、鞋垫和上吊绳,仿佛要将他逼上绝路。

一夜之间,朱建华从万众瞩目的“跳高王子”变成了人人喊打的“千古罪人”,他所承受的压力和痛苦,是常人难以想象的。

天才少年的横空出世:那些被铭记的辉煌

时间回到上世纪60年代,他出生于上海的一个普通家庭,10岁那年,他被上海体校的教练一眼相中,从此开始了他的跳高生涯,谁也不曾想到,这个当年看起来瘦弱的小男孩,会在日后成为震惊世界的跳高巨星。

在胡鸿飞教练的悉心指导下,朱建华的跳高天赋逐渐显露出来,他刻苦训练,不断突破自我,成绩突飞猛进。

16岁那年,他就打破了尘封已久的全国中学生跳高纪录,并在世界中学生运动会上勇夺冠军,向世界宣告了中国跳高的崛起。

18岁那年,朱建华再次刷新全国纪录,将自己的名字刻在了中国跳高的里程碑上,他就像一颗冉冉升起的明星,吸引了全中国的目光。

1983年,对于20岁的朱建华来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在这一年里,他迎来了人生中的第一个巅峰时刻,在洛杉矶举行的世界田径运动会上,朱建华以2米37的成绩追平了由苏联选手持有的世界纪录,震惊世界田坛。

仅仅9天后,在上海举行的第五届全运会上,他仿佛神灵附体,在万众瞩目下,连续两次打破世界纪录,将横杆的高度定格在了2米38!

西德的国际跳高比赛上,以2米39的成绩,他第3次打破他自己世界纪录,并夺得冠军,那一刻,全场沸腾,整个中国都为之疯狂,人们记住了这个来自上海的小伙子,记住了“亚洲雄鹰”这个响亮的名字。

黯然退役,时代的悲剧:我们欠他一个道歉

洛杉矶奥运会后,朱建华在汉城亚运会和第六届全运会上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始终无法摆脱心理阴影的困扰,1988年汉城奥运会,他再次倒在了预赛的门槛上,最终选择在25岁那年黯然退役。

回顾朱建华的职业生涯,我们不难发现,他的悲剧是他个人的悲剧,更是那个时代的悲剧,在那个物质匮乏、精神世界相对单一的年代,人们将太多的希望和压力都寄托在了运动员身上,体育比赛也被赋予了过多的政治意义。

如今,40年过去了,当我们再次回首这段历史,是否应该对这位曾经的“跳高王子”多一些理解和宽容?

从“举国体制”到“多元价值”:社会对运动员期望的变迁

社会对运动员的期望,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时代发展、社会变革、文化思潮的演进而不断变化,从朱建华的遭遇,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这种变迁的轨迹。

1. “举国体制”下的“工具人”时代(上世纪80年代前):

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国家荣誉感成为凝聚国民的重要力量,体育,尤其是竞技体育,被赋予了超越其本身的政治意义,成为国家实力和民族精神的象征。

“举国体制”成为中国体育发展的主要模式,运动员被视为国家机器上的“螺丝钉”,背负着为国争光的重任,人们对运动员的要求近乎苛刻,胜利是唯一的标准,失败则意味着“辜负”了国家和人民的期望,甚至会被打上“罪人”的标签。

典型案例: “乒乓外交”的成功、“女排精神”的振奋人心,固然鼓舞了一代人,但也让运动员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一旦失利,便会遭受舆论的口诛笔伐,朱建华的遭遇便是这一时期的缩影。

2. “个人价值”觉醒的“偶像”时代(上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

改革开放带来经济腾飞,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开始关注个体价值的实现。

体育市场化程度提高,运动员的个人价值得到一定程度的体现,开始拥有代言、商业活动等机会;人们对运动员的评价更加多元,除了成绩,也开始关注他们的个性、魅力、精神风貌等。

典型案例: 篮球运动员姚明、网球运动员李娜等,凭借出色的成绩和个人魅力,成为全民偶像,他们的成功也激励着更多年轻人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

3. “多元价值”共存的“普通人”时代(21世纪至今):

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兴起,让人们可以更加便捷地获取信息、表达观点,社会也更加包容和多元。

人们对体育的理解更加全面,不再局限于竞技体育的“唯金牌论”,更加注重体育的娱乐性、参与性和社会价值;人们开始意识到运动员也是普通人,他们也会有喜怒哀乐,也会有成功和失败,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理解、尊重和包容。

典型案例: 2021年东京奥运会上,射击运动员杨倩夺得首金后,一句“我可以吃油闷大虾了”迅速走红网络,人们不再苛求运动员必须时刻保持“高大全”的形象,展现真实自我同样值得被肯定。

那些曾经指责过朱建华的人们,你们还好吗?如果可以,希望你们能够真诚地对他说一声“对不起”,因为他,值得我们所有人的尊重和敬佩!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0 阅读:0

草莓全球榜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