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强国安,泱泱华夏,一撇一捺是脊梁。
岁月峥嵘、浴血铿锵,艰苦卓绝、不忘初心。
建军97年来,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年代,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一样的担当,无论是白刃格斗英雄连、董存瑞、邱少云、黄继光等英雄群体和革命先烈,还是今天奔赴抗洪一线、抗疫一线的新一代革命军人,他们都用“担当”诠释着中国军人的铮铮誓言,和人民军队的英雄本色。“没有一支强大的军队,就不可能有强大的祖国。”
值此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7周年之际,艺术名家萧辅文老师携作品向人民子弟兵致敬,并为中华文化新辉煌贡献力量,向全国及大众展示当代艺术名家风采。
萧辅文,幼承家学遂与书画结缘,读完高二,因校停办即肄业回家。1972年初进入歙县古建公司,并负责雕塑车间,从事砖、木、石雕及油漆、美工设计,次年转入设计室。当时我单位是一套班子三块牌,即安徽省徽州古典园林建设公司、安徽省徽州古建筑研究所、徽州古建材料厂,亦是设计、施工、建材一条龙。当时我基本从事设计、研究、施工管理,曾主持参与国内外多项工程,并荣获省、市、县科技进步奖。1993年兼任工会主席至退休。其祖父萧儒怀为晚清宿儒,私塾名师,且擅书画,常与大诗人许承尧、画家黄宾虹交往甚笃。辅文出身书香门第,幼承家学,习书作画,钟情翰墨,笔耕不辍。师古人,师造化,厚积薄发,尤爱作松、梅。辅文对古典园林建筑颇多研究,足迹涉大江南北,尝至欧亚各地艺作,咸为异邦所重。亦善书画,山水花鸟均入妙境,晚年沉醉于徽州古典园林,独出新意,创作具有画特色的徽州园林山水画,颇受青睐。如今,是安徽省备受尊崇的非遗(国画)传承师。
另外,我公司还与安徽省行知中学联办古建中专班,我担任美术课老师。退休后深感现代化发展够快,随之,许多古村落、古建筑屡遭自然和人为的毁坏逐渐消失。那些祖先留下来的辉煌业绩,宝贵的文化遗产就眼见消失的无影无踪。因此萌生了如何去进行图绘、发掘和抢救一点资料的念想,以此留给社会,传给后人。自想应担当起这份社会责任。于是,我首先投师访友,以提高自身绘画水平,走南闯北不断充电。经数年学习,即着手对整个古徽州的一府六县旁及旌德进行了采访、考察、写生,从而获得了第一手资料和素材,继而进行创作。通过近十年的努力和探索,终于创作了六十余幅徽州园林山水画。近两年自费出版了画集,并在黄山市美术馆、歙县陶行知纪念馆举办了画展,获得业内外及专家的好评。如原安徽日报鲍义来先生所说“这是前无古人的拓荒事业”。在实践中我所绘的每幅画都无范本参考,完全是在古徽州这块丰茂的土地上所汲取。也有赖那些健在的徽州老乡为我提供了重要的口述,回忆那些真实的所见所闻,让我能有依据的去发挥。更要感谢原单位数十年给予我的历练,方可制作出这些颇具社会价值的作品。当今盛世能有这么好的环境,我想在有生之年,定会继续努力画下去,让徽文化不断的发扬光大。
【萧辅文作品赏析】
《徽州府衙园林》180×92cm
《潭渡黄宾虹故里》180×97cm
《棠樾牌坊群》180×97cm
《黄山观瀑楼》180×97cm
《歙北许村古村落》180×97cm
《徽商故里》180×97cm
《春华徽韵》180×97cm
《歙县新安碑园》180×97cm
《黟县宏村》180×97cm
《唐模水口园林》180×97cm
浅谈“徽州园林山水画”创作
萧辅文
徽州园林山水画,顾名思义其与徽州地域文化密不可分,它是以中国传统国画的笔墨与设计效果图融合而成。退休后,以此方法,我经十余年的努力,创作了六十余幅具有中国画特色的徽州园林山水画作品。虽不至完美,但巳初见端倪,颇受市场和收藏家的青睐,并给予了充分肯定,有人说“这完全是一种创新,更是前无古人的拓荒事业”。这是对我的一种鼓励和鞭策。在有生之年,我将继续努力的画下去。在古徽州这片丰茂的大地上,有太美的风景,厚重的文化底蕴,丰厚的素材亟待我们去汲取。
创作徽州园林山水画,绝非与一般的传统国画那样随意而为。也不是仅凭自己有点绘画的基本功和文人画素养,就能完成一幅养眼的徽州园林山水画。我认为,除必须具备上述条件以外,更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将该地的历史、地貌、环境都要有比较全面的了解,把深层次的文化底蕴,力争将徽商鼎盛时期遗留下来的风貌,要尽量表现出来,要按中国画笔墨的浓淡、虚实、疏密、开合、三远等法则去经营。从而使作品气韵生动,宏伟壮观。正如黄宾虹大师所言,“要在似与不似之间”,不能象画地图似的照搬,更不能形似照片。而是要把徽文化的特色反映出来。大胆取舍,对那些地标性建筑,如古牌坊、祠堂、桥梁、宝塔之类,非但不可丢,甚至连方位和朝向也尽量也不要错,更重要一点,对那些巳毁去不复存在的古建筑,要去努力发掘,对于那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尽量能反映出来,让人们记住历史,留住乡愁。这都是先辈劳动人民的辉煌业绩!那些浓墨重彩的徽州文化,在当下虽是见不到了,但也还是有所闻,如不再去发掘表现,则恐永远就被抹去了。我想这应是我们的使命和责任。
鉴于此,我抱着对历史负责任的态度,就这样不断的去创作,比如近两年,我去画徽州蜀源,找到了当地文化名人鲍宽迪先生,他巳近八十高龄,学识渊博,知道我的意图后,便积极带我走街穿巷,考察了一些被毁去的古建筑遗址,从而了解到因开公路所拆除的观音山脚下的观音亭,尤其是清末失火而毁掉的鲍氏宗祠。见到其规模宏大的地基及质地精良的砖、石残片,令我非常震撼。而今在原址上,却部分修建了一幢四层楼的村委会。这与整个古村落实在不太相称。故我在画该地水口村图时,就将原来的鲍氏宗祠在我的作品中重现。
另在创作祁门桃源水口村图时,先找了一位熟悉当地历史的文化名人陈敦和先生(亦近八十高龄),他对当地历史非常熟悉,对祠堂保护也做出极大贡献。让人惊叹的是,桃园村虽不大,居然有七座祠堂,通过近几年修缮巳基本完好。
桃园是祁门红茶的发源地,陈先生的祖上早年就研制红茶,曾获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奖。陈老又是祁门祠祭文化传承人,这里的祠堂保护及原生态都非常好。大片的古樟十分壮观,遗憾的是三座牌坊和文昌阁,都被拆掉啦,那些牌坊连基础都被掏空,为此,我又忙乎了两天,在遗址上考察,原来是一座两柱一楼和二座四柱三楼;四柱五楼的牌坊,最后在我的园林图绘画中,全部都把它们一一表现出来,因此也受到由合肥来此地开发的某公司领导和他们聘请来的上海同济大学搞规划的师生们高度点赞。
总之,这项工作,我觉的很有意义,多年来的努力和付出。也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今年,为庆祝建国七十五周年,由此出版入编了《中国艺坛五大家》一书,出版社将我和吴为山,崔如琢,范迪安,何家英名家列入一起,这对我来说,也并不感到有多大的荣幸,欣慰的是,让徽州园林山水画得到了宣传,逐渐让国人有所了解,使徽州园林文化更加发扬光大,从而走出地方,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通过十余年的探索,走过不少地方,行程遍及古徽州大地,光电瓶车就骑掉5辆,虽未遭遇生命险难,但确实也吃了不少苦,可以说是虽苦犹甘,感到很值得。它让我在实践中增长了许多见识,丰富了人生,更加熟悉了徽文化的历史脉搏,在夕阳之年,发挥余热,能用手中的画笔为社会留下点文化遗产资料,让后人能铭记历史,记住乡愁,这是非常值得的。
要做的事情还很多,在古徽州这样一片辽阔的大地上,那一串串美丽璀璨的古村落、古园林,让人们有无限的遐想和眷恋,期盼能有更多的朋友一起去发掘,谱写出那更加华丽的篇章。
2019年10月 笔于古镇渔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