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文徵明也是一位有爱的人,还非常关心家庭开支问题,这不,就因为开支问题,他还写给媳妇了一封信,这封信,名字叫做《致妻札》,内容絮絮叨叨,但很见真情,这封信,也被朋友称之为“唠叨书”,而字迹书写,却是绝唱般的存在,十分恬淡,雅致。
提到文徵明的这封信家书,相信很多朋友也非常好奇,通篇上寥寥数字,总是给人一种唠叨的味道,但是,却充满了人间烟火气,是最真情的流露,因此,在书写上就达到了一定的境界,下面就让我们一同来欣赏一番吧。
文徵明在写给媳妇的家书中,这样写道“不知出殯事如何,曾砌郭(即“红色棺椁”)不曾?前銀不彀(同“够”)用,今再二兩去。凡百省事些,再不要與三房四房計,我當初兩次出殯,不曾要大哥出一錢,汝所見的。千萬勸二官(指二房)不要與計較。切記,切記。明付三姐。”,看到这样的内容,是不是感到非常惊讶,尤其是提到了“三姐”,这里的“三姐”,就是他的妻子,这称谓,也是没谁了,也颠覆了我们的认知。
在这封家书中,通篇字迹书写,堪称是文徵明的精品之作,书写上十分重视法度,这也是文徵明书法的一个突出特点,并且我们也能够清楚地看到,他吸取了诸家之长,并且得到了灵活应用,写出了一种崭新的高度,虽然是行书作品,但是,感觉是非常整齐的,也透着一股庄重之感,有着秀美的姿态,对笔法的应用,有着超高的技艺,十分灵活,藏露结合,变化多端,尤其是起笔上,表现的更加明显,而点画的处理上,也是一种精工细作,每一个字,都流露出一种变化的造型,突出了结构之美的前提下,每一个字,都有着独到的姿态,这就是他对书法的一种特殊理解,而线条上的表现,更加遒美,有着一种华滋的感觉,时而会看到明显的飞白现象,这种书写的节奏感,也是十分突出的,可见,他的控笔能力,是多么高妙,多么自由。
字形大小上,也是参差不齐的状态,这样的处理,就多了一份跌宕起伏感,在视觉上有了一种冲击力,真是不一样的存在,而布局上,也是十分舒朗的,在这封家书中,是一种字字断开的景象,虽然这样,但是,笔意却是始终相连的,这一点,让人眼前一亮,每每看到文徵明的书法,尤其是行书,感觉上是不一样的,不知道,你看到他的这份家书后,会有怎样的感想呢?是不是也有一种震撼之感呢?而这幅作品,规格上不大,现藏于上海博物馆,是镇馆之宝。
对于不少朋友来说,这幅行书精品,是学习的最好范本,为学好行书,有着指导作用,难怪有朋友说,文徵明的书法,无论是小楷,还是行书,都是高度,一点都不假。
一点感悟
原来书法最为实用的地方,就是一种问候,就是一种知冷知热,而文徵明的这封家书,写出了一种新高度,让人叹服,记得点赞、分享、转发、关注哟。
感谢分享[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