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泾县的查济村为查姓村落,已有千余年历史,隋朝宣州刺史查伟,巡视郡邑,唐武德八年在广东南岩刺史任上致仕,便举家由古丹阳徙迁于此处居住。
查济古镇的明清民居古建筑群,原有桥梁、祠堂、庙宇各108座。后由于自然、战火等原因,古迹十留存较少,然查济仍遗留下从元至清古民居近二百座,古建筑有祠堂、民居、村门、古塔、路亭、牌坊、石桥等形式。
现尚存的古代建筑140余处,而且民居更是“粉墙矗矗,黛瓦鳞鳞,棹楔峥嵘,邸吻耸挺,宛如城郭”。
建筑群多为古民居,且外形都为青砖黛瓦。在当时,查济人不是没有足够的钱将其彩绘装饰,是古时代对色彩的使用有着极其严格规定。
查济古村的建筑以三条溪为主要轴线,以各祠堂为重要节点,红楼桥上部为生活区,下部为商业活动区域,形成完整闭合的空间规划布局。
查济古村建设素来就有“先建沟,后建房”的传统做法,地下配置了完善的排水系统,排水汇流至许溪,是查济村持续发展利用的重要基础设施的方式之一。
查济古村在古代就以砖雕、木雕、石雕和祠堂建筑而著称。村中古宅的屋顶马头墙、门坊墙柱和窗棂门楣上都有精美的雕刻装饰,栩栩如生的鸟兽、人物,高雅的花卉、山水,富有乡土特色和人文气息。
民居中的德公厅、洪公祠、爱日堂等建筑高大宏伟、构造精致细腻。
德公厅屋为四柱三层牌坊式门楼,五朵斗拱屋面,古朴大方。
其装饰门窗隔扇的木雕、门楼的砖雕、柱础的石雕均为精雕细刻,造型形象生动。
“德公厅”民居中保留唯一的元代建筑,位于村中水郎巷,由于年代久远且有损毁,现在仅存100平方米,最为珍贵的是屋内16根极为罕的楠木柱子,短粗浑润,彰显了当时查氏家族的地位和财富的补习班的。
民居的外观多为青砖黛瓦,看起来并无特别出彩之处,但古雕、砖雕、木雕建筑中随处可见,人物、花鸟、禽兽,无一不形态逼真、精致非常。
洪公祠依山就势建在于山坡上,祠堂和山融为一体,互为依靠。此外,天井的设计也十分巧妙,井内设置两口天然的泉水井,代替传统祠堂的金水池。
井水大旱不干涸、暴雨不外溢,水池的存在丰富了天井的内景观,也使祠堂除了庄严肃穆外也有另一份的勃勃生机。
同时又借祠堂的教化作用,告诫后人,需知井中有井,天外有天,不躁不满的为人处事哲学。
爱日堂坐落在查济珠公村民组,右有兰家垅蜿蜒,左有岑溪流过,呈左青龙右白虎之象,是目前查济保存的最完整和最大的一座明代民居了,建筑面积888 平方米。
清乾隆辛卯年(公元1771 年),查济“爱日堂”后代一门兄弟六人,俱登皇榜。或文武中举,或进士及第,俱入仕途。一门显耀,美名四传。主考官大喜,赐“蓝田钟秀”横匾,镶嵌于“爱日堂”大门门楼正中,一时传为美谈。
查济村“依山造屋、傍水结村”,民居的分布格局巧妙地运用了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借景、对景等手法,形成“门外青山如屋里,东家流水入西邻”的“天人合一”格局。
查济三面环山,山上有茂林修竹,村边有大片良田,既有收获之利,又有耕作之便。这种夺天地造化之奇思妙想和人为设计建造的巧妙结合的布局,渊源于“理学文章山水幽”的独特人文情怀。
以明清时期徽商资本为经济基础,以宗法观念与贾而为儒的徽商文化结合为社会基础,融自然景美与人工美为一体,既赋予了查济古民居建筑以流动感和生命感,也体现在建造材料与营造方式方面的顺势而为,深深体现出查济人信守传统、推崇儒教、“天人合一”的人文内涵。
图片来源于网络
坐落地:安徽省泾县
结构:木与砖石结构
类型:住宅
时间:14至20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