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放弃电动汽车计划的信息一出,引起了各界、诸多大佬们的关注。
马斯克:“一家汽车公司的自然状态是死亡。”、“破产对于汽车公司来说是一种常态,因为这一行业面临着巨大的技术挑战和市场风险。”
雷军则表示:“看到这个新闻,非常震惊!小米战略是‘人车家全生态’,我们深知造车难度,3年前依然做了无比坚定的战略选择,认认真真为米粉造一辆好车!”
李想发文称,“苹果放弃造车,选择聚焦人工智能是绝对正确的战略选择,时间点也合适……”
何小鹏表示,“去年还讨论过,汽车行业新进入者会在2024年内全部出牌,但除了苹果。2024年后的十年会进入淘汰赛和全明星赛。但没有想到苹果在2024年出了这样的牌。”
周鸿祎表示,“苹果十年造车梦碎,科技巨头都在顺势而为ALL IN AI……”
造车真的这么难吗?大约在七八年前,也有这么一家公司瞄准了造车行业,当时还斥巨资成立了投资基金,专门研究无人驾驶技术,并投资一些相关技术的初创企业。
它便是三星。
后来……
也就没有了后来。
相较于三星,苹果可就上心多了。
2014年左右,苹果着手研发电动汽车,当时还有一个响当当的名字:“泰坦计划”(Project Titan)。
为了这一计划顺利进行,苹果先后从奔驰、谷歌、特斯拉等公司挖了一批狠人。
之后便是每年不间断的注入研发资金,在智能汽车领域埋头苦干,更是在2019年直接收购了自动驾驶初创公司Drive.ai。
外媒曾有过相关的报道,报道称,苹果的泰坦计划每年耗资超10亿美元。
这些年下来,没有千亿人民币的投入,几百亿人民币总是有的。
这里插一嘴。
2024年1月初,小米汽车官微发布“小米汽车答网友100问”完结篇。
其中就有这么一个问题,小米入局时间短,三年干了别人十年干的事,这个真实吗?
对此,小米回应。
造车投入巨大,已投入超过100亿研发费用,聚集了3000多名全行业最优秀的工程师,其中有上千名技术专家,再加上小米整个研发体系的支撑。仅仅研发一辆车,这在行业中绝对是一个惊人的数字。
智能电动汽车是汽车和消费电子的融合,小米过去13年在消费电子行业积累的大量技术和经验,和对软硬件融合的深刻认知,可以很好应用在智能电动汽车上。
小米的车已经造出来了,但入局时间更早、研发成本貌似更足的苹果为何宣布出局呢?
其中细节无从知晓,但小米提到的一点貌似给出了答案。
“同时,过去10年,小米在智能汽车产业链上也有非常完善的布局,投资超过了100家相关的公司,其实并不是零基础出发的。”
在要走“造车”赛道的决心、准备上,小米貌似更足一些。
此外,苹果虽然从特斯拉等企业挖了上千人的技术人才,但在造车路线和方向上一直处于反复摇摆的状态,这也导致后面出现大量高管、人才的流失,甚至导致中间出现项目停滞的状况。
2022年3月,外媒传出,“苹果 Apple Car团队已经解散了一段时间。若想在2025年量产Apple Car,需要在3到6个月内进行团队重组。”
如此摇摆不定,不要说与特斯拉一较高下,比之小米也是差了不少。
为了“造车”,雷军甚至放手小米让卢掌管,一心扑在“造车”上。
然而苹果还在反复推敲,一款没有方向盘和踏板的完全自动驾驶汽车。
造车难吗?
三年、100亿,小米su7好像在告诉巨头们,也没有那么难……
但在造车和造能自动驾驶的车上反复横跳的三星、苹果也在告诉后来人,这事也没有那么简单……
苹果为什么要放弃造车?2024年初,《彭博社》就曾报道过,苹果在商讨是否将产品搭载的自动驾驶技术从L4级降至L2级别,以此努力挽回项目。
但经过最终讨论,苹果公司还是有可能决定放弃造车计划。
最终,苹果并没有妥协将L4级别降到L2,直接选择了放弃。
此次苹果宣布放弃造车,外界给出了很多看法。
但小编认为,没有那么多的弯弯道道。
很简单。
1、造车对于已经入局的车企而言,是机遇同时也是风险。
中国诸多新能源汽车企业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前几日宣布停产的高合就是一个例子。
苹果比之还要“虚”一些,毕竟车壳子还没有见到的苹果,也怕无底洞式的投入会直接影响公司的经营表现,赔个几百亿而已,但是影响了公司经营表现,一天就可能蒸发好几个几百亿。
2、新能源汽车现今的利润率,让苹果彻底失去了兴趣。
还是中国新能源车企为例,目前盈利的还真不多,像小鹏、蔚来,甚至风生水起的问界,都处于赔钱赚吆喝的状态。
即便苹果将车给整出来,短时间内还是处于“卷价格”的状态,它并不会因为你是苹果,就可以跳过这一环节。
就目前而言,即便是在中国“安家”多年特斯拉,每年也要进行多次的价格调整。
而低利润甚至亏损的状态注定不能与苹果现有的“高利润”产品相比,依然会影响苹果公司的经营表现。
反复折腾了十年的苹果最后扔下了一句话:活难干、钱难赚,拜拜了您嘞。
造车不爽,可以放弃……
但有一个项目,苹果耗费的时间、金钱更多,却不能说放就放……
基带电动汽车分析师索耶·梅瑞特说:“苹果花费了10年时间尝试制造电动汽车,拥有1620亿美元的现金储备,但最终得出的结论是,这太难了,而且利润太小——即使定价10万美元。最初,苹果希望它是一辆完全自动驾驶的汽车,但他们没有车队,没有真实世界的数据,也没有经验来实现这一目标。”
他提到了苹果没有“真实世界的数据”、“没有经验”……
虽然隔行,但在调制解调器同样适用。
2023年11月17日,凤凰网科技的一则报道,直接坐实了苹果自研基带的再次延期。
报道称,知情人士称,苹果公司斥资数十亿美元为iPhone开发自主基带芯片的进程进一步向后推迟了。
据知情人士透露,苹果自研基带芯片至少要推迟到2025年底或2026年初。
苹果的基带芯片研发之路,比造车还精彩。
2007年,初代iPhone搭载英飞凌的基带,包括 iPhone 3G 、 iPhone 3GS 用的都是英飞凌的基带;
2010年,iPhone 4上开始有了高通基带的影子,iPhone 4S之后高通基带彻底取代英飞凌基带;
2011年,高通和苹果一拍即合,签订了独占协议。双方签订从 2013 年开始,所有 iPhone 的基带部分均由高通提供的协议。
双方过了一段夫唱妇随的好日子,直到苹果发现需要交给高通的专利费越来越高时,它又有了小心思。
2016年,苹果与英特尔凑在了一起,在iPhone7部分手机上采用了英特尔基带,与高通产生嫌隙。
之后,苹果、高通进行了长达数年的专利诉讼和纠纷,“战场”遍布全球。
比较有名的一场战役,还是在中国市场打响的。
2018年12月10日。
高通对外宣布2018年11月30日福州中院做出诉中临时禁令,要求苹果在中国的四家子公司立即停止对高通两项专利的侵权行为。
禁止销售iPhone 6S, iPhone 6S Plus, iPhone 7, iPhone 7 Plus, iPhone 8, iPhone8 Plus 和 iPhone X的诉中禁令,涉及产品包括苹果在2014年至2017年间推出的所有手机。
在之后,双方开始扯皮……
直到2019年4月,苹果、高通突然和解,同时宣布全球范围撤诉,双方再次达成了一项为期6年的许可协议。
专业人士称,这是高通的一场完胜,并普遍认为苹果短期内不可能摆脱高通。
接下来,苹果也没有完全的认命。
2019年7月25日,苹果宣布和英特尔签署了一项协议,允许苹果收购英特尔的大部分智能手机调制解调器业务。
根据协议,未来将有 2200 名英特尔员工加入苹果,而苹果将为英特尔的员工、知识产权和其他设备支付 10 亿美元。
苹果预计,本次交易会在第四季度完成。完成后,苹果将拥有17000 多项无线技术专利。
对于这一次的收购案,纽约大学经济学教授阿伦·孙达拉贾表示:
"我认为苹果表面在考虑收购高通和英特尔的芯片技术,但它真正考虑的是华为。
苹果公司可能觉得拥有一个内部集成解决方案很重要,至少为了从现在开始的五年要与华为同在一个水平。但我认为很多西方公司真的需要在基础研究和研发方面投入更多资金以保持同步。"
再插一个题外话。
也就是在2019年,美国开始对华为进行长达数年的制裁……
是巧合?
还是故意为之?
相信大家已经有了判断,如果不是这一波针对华为的制裁,苹果还能否跟上华为的节奏,这就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了。
回到正题。
收购案完成后,一场浩浩荡荡不弱于苹果A 系列芯片的研发投入正式开启。
结果……
近五年过去了,自研5G基带芯片上市计划再次推迟。
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苹果耗费几十亿美元,历经数年,还是没有搞出一根毛来?
1、专利、经验的积累。
上面提到了造车,专家说了,苹果缺乏经验。
同样在自研基带芯片上,苹果依然缺乏专利及经验的积累。
之前FossPatents曾在报告中指出,苹果自研5G基带芯片失败不是因为技术故障,而是因为会侵犯高通的两项专利。
如果被高通发现苹果所谓的自研基带侵犯了它的专利,苹果会可能要支付赔偿金。
报道指出,考虑到这一点,避免使用高通的专有技术和开发技术,这导致苹果工作进度放缓。内部基带团队被有意与其他部门分开,因为后者将高通芯片集成到了现有和近期产品中。
此外,高通、华为都是通信起家。
2G、3G、4G都是高通的天下,也绕不开高通,还有华为,目前全球通信企业的扛把子。它俩别的也许弱一些,但说到通信上,自然是当仁不让。
而没有通信行业基础的企业,要想搞出一款像模像样的基带,难度相当高。
要知道华为的第一款5G多模终端芯片——Balong 5000(巴龙5000)和基于该芯片的首款5G商用终端——华为5G CPE Pro,诞生于2019年1月份。
它是当时业内性能最强的5G终端芯片,同时也是首款单芯片多模的5G芯片,支持2G、3G、4G和5G,且兼容NSA(非独立组网)和SA(独立组网)两种架构。
相较还在推迟计划的苹果,领先至少5年。
2、迭代技术积累、场景测试。
以5G基带为例,它并非一个简单的芯片,它同时兼容了2G、3G、4G多种通信协议,基带性能需要使用数百家不同的无线运营商进行评估。
需要耗费海量资源的同时,也需要苹果团队在全球各个区域搞场测。
这个工作量,高通和华为用了几十年来完成,而仅靠收编团队的苹果,有高通、华为在前面使绊子,想要短时间内完成,有点不现实。
结语苹果是科技巨头,却不是上帝。
此次ALL IN AI依然是一个未知数,起步依然落后于其他科技巨头。
此外人工智能的基石依然是通信,这一方面上让中国民企华为依然有海量技术积累的优势。
未来在AI上与西方科技巨头博弈战中,华为依然是扛大旗的那一个。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账号处理。
本文为原创内容,不允许任何形式的搬运,已签全网维权,如有需求请联系本账号。
雷布斯说的话也只能听听,大家千万别当真!
雷小偷
发挥美国人的优良传统一一偷,偷不着就一一抢。
小道消息,雷三准备收购苹果
至少遥遥领先一百年
发挥美国人的优良传统一一偷,偷不着就一一抢。
小道消息,雷三准备收购苹果
雷布斯说的话也只能听听,大家千万别当真!
领先5000年[得瑟]
小米造车只是模仿,主打性价比。苹果造车是颠覆,主张变革,所以很难,风险也大。
还是雷偷偷厉害!花了3年时间、就在PPT上实现了别人没法实现的技术!![笑着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