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22日,华为正式发布原生鸿蒙操作系统(HarmonyOS NEXT),这是我国首个实现全栈自研的操作系统。
为什么这一次是“原生”呢?
操作系统的搭建在过去都是基于一套标准,要么是基于Unix研发,要么基于Linux研发,苹果iOS和安卓系统都是如此。
而之前发布的鸿蒙操作系统中,仍有一部分AOSP开放源代码,这也是被很多人诟病为“套壳安卓”的主因。
而这一次发布的HarmonyOS NEXT已经从系统底座起完成了的全部自主研发,也不再依赖国外编程语言和操作系统内核等核心技术,所以会被称为“纯血”或者“原生”。
比如鸿蒙内核取代了Linux/Unix内核;
方舟编译器取代了GCC/CL;
用方舟图形引擎取代了OpenGL ES/Skia……
而之所以替代这么干净,就是为了应景四个字“自主可控”。
可以这么说,鸿蒙系统的出现不仅可以彻底打破之前移动操作系统只能安卓和iOS“二选一”的垄断局面。再往实在方面讲,它的出现为中国制造企业带来了一个自主可控的选项,彻底减少了对海外系统的依赖程度。
目前,鸿蒙操作系统在国内已经超越iOS成为第二大操作系统,在全球排在安卓、iOS之后位列第三。
既然已经取得这样的成绩,是不是鸿蒙操作系统就已经稳了?
答案是否定的。
回顾历史,无论是中国还是全球范围内都曾有科技巨头意图在操作系统上大展宏图,但无一不是损失惨重以失败收场。
微软,PC操作系统霸主。早在1996年微软推出嵌入式操作系统Windows CE,并联合HTC开发出了Windows CE掌上电脑。
2000年,微软又基于Windows CE开发出全新的Windows Mobile。进军智能手机行业一度成为诺基亚塞班之后的第二大操作系统。
结果被后来者安卓和iOS超越……
塞班系统(Symbian OS),这是一个历史更悠久的操作系统。
1980年,David Potter成立Psion公司,该公司开发的EPOC操作系统就是塞班系统的前身;
1998年6月,Psion公司与诺基亚、爱立信、摩托罗拉等手机业界巨头联合组建了Symbian公司;
1999年,塞班公司推出Symbian5.0操作系统……2000年,全球第一款基于Symbian操作系统的手机爱立信R380 Smartphone正式发售,有人称其为智能手机的鼻祖。
当时,塞班旗下小弟无数……
有索尼、三洋、富士通、西门子、LG,结果一样败在了iOS以及拥有更多小弟的安卓。
黑莓系统(BlackBerry OS),1984年,黑莓的母公司RIM(Research In Motion)在加拿大成立,由Mike Lazaridis和Douglas Friggin共同创立。2000年代初,黑莓开始在手机市场上崭露头角,以其独特的邮件推送和物理键设计赢得了大量消费者的青睐。
随着智能手机业务的发展,黑莓也开始研发自己的操作系统。2005年,黑莓推出了BlackBerry OS 4.x版本。
结果,一样的被iOS和安卓绞杀……
还有中国阿里的YunOS、三星的Bada和Tizen系统、惠普的webOS(前身Palm OS)英特尔(Intel)、亚马逊(Amazon)、Ubuntu Touch、芬兰Jolla的Sailfish OS等。
有美国的、日本的、韩国的、荷兰的……当然也有中国的,它们为什么都失败了?
除了三星之外,它们失败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搭载的终端设备不足以抗衡iOS和安卓。而想要操作系统发展,首要的行业竞争对手就是安卓。
安卓背后又以中国手机厂商为主,他们占据了手机市场的“半壁江山”,再加上一个三星。
怎么才能与之抗衡呢?
这时候鸿蒙有了自己的“三十六计”,那就是万物互联、万物智能。
鸿蒙用一个操作系统能解决所有的终端,手机、平板、穿戴的手表、汽车、耳机……还是工业的机器设备,交通运输、医疗、教育各个行业的所有类的终端,这就是鸿蒙操作系统的一个巨大的优势。
但是想要实现这一点,仅仅一个华为远远做不到。
在注册开发者上面鸿蒙已经拥有675万,在应用方面已经有15000+鸿蒙原生应用和元服务上架。每一位开发者,每一个原生应用对于鸿蒙系统来讲都是至关重要的。
但只有这些,还是不够。
近日,央视对“鸿蒙之父”王成录进行了采访。
采访中,记者询问王成录,“您好好的干吗要离开华为呢?”
王成录表示,“我觉得还是为鸿蒙生态。我在华为再留下来,咱们整个大鸿蒙生态的建设会受到很多约束,因为只有华为的设备。咱们行业里面有个经验值,就是一个操作系统要在某一个领域生态做成功,装它系统的设备的数量,必须占到总设备数量20%。你没有设备量,我就没人开发应用,没人开发应用消费者体验不到,就不买你的设备,你就会负向循环了。”
没错,王成录的离开依然是为了鸿蒙系统的推广。
操作系统的历史教训告诉我们,仅靠一个品牌的终端设备是难以支撑一个操作系统的生态发展的,即便是在手机行业销量第一的三星,依然不敢彻底迈出“独立系统”的那一步。
2021年,华为宣布鸿蒙操作系统源代码全面开源,这也让鸿蒙生态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如今,王成录所在的深开鸿就是一家专注于开源鸿蒙的生态平台型企业。目前深开鸿在农业、燃气以及智慧城市等领域都有所突破。
正如他所说,之所以离开华为,就是希望能够把鸿蒙这个价值充分释放出来,因为他出来去做这种其他厂家设备的鸿蒙的安装,一定比所有的人都要更准确更快。
除了直接开拓鸿蒙疆土,王成录还将精力主要放在了开源鸿蒙人才培养上。
目前,王成录所在的深开鸿与北理工、哈工大、深圳信息职业学校等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编写出版发行《开源鸿蒙操作系统》书籍,此外,公司还推出了开鸿操作系统KaihongOS全场景实验箱,满足学生实训需求。
在2024年6月,王成录再次成为了一名学生,去往哈尔滨工业大学电子信息学科攻读博士研究生,他表示,计划用三年时间,把鸿蒙操作系统理论体系建立起来。
当然除了助力鸿蒙,他也有“私心”。
王成录表示,“深层次原因就我个人原因,我是非常相信鸿蒙这套系统的巨大潜力,他的潜力不仅仅是商业上的,我觉得对于咱们国家未来,甚至于说整个信息技术的发展都是一次绝佳的历史机遇。”
在一批老华为人的口中,你时常会听到“历史使命”、“历史机遇”……这样充满厚重责任感的词汇,这也许与其企业的文化息息相关。
在采访中,王成录有这么一段话,“我觉得这个还要感谢华为,任正非是典型的居安思危,公司越好的时候,他就会拽着大家,你看他写过很多文章,比如说华为的红旗能打多久?我觉得他会潜移默化影响到我们每个人。
我们越往未来,会越触及更多的信息基础领域,甚至于说触及基层,这种约束是一定会到来的,这是肯定的。所以当时我们就基于这种假设,我们必须要让华为手机的生态,长在咱们自己的地基上。”
如今中国的地基上长出了鸿蒙,无论是全栈自研,还是用户的深度体验都已经得到了初步的良好反馈,接下来就是生态一战。
生态成,则鸿蒙成。
而无论是操作系统缺乏设备支撑的历史失败教训也好,还是安卓系庞大的生态圈子,都在告诫我们,之后的“鸿蒙”生态并非华为一家的“独角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