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组合——伊利股份(奶源)

俏哥价 2024-02-28 15:20:14

伊利是我的投资组合里面仓位最重的,目前的配置是25%,这也是我对伊利基于奶源、产品、品牌、渠道、管理等方面综合考虑之后的决定。如果不是对管理方面的一些担忧之外,伊利的仓位我至少配置30%左右。

1、奶源

可能我们经常都说伊利掌控了三大黄金奶源,但自从伊利把优然牧业的控股权分出去之后,在2016-2020年期间,财报上没有披露过生产性生物资产,也就是看不到一头奶牛资产。到了2021年并表中地乳业之后,才再次出现了奶牛资产。

既然没有奶牛,又怎么称得上对奶源的掌控呢?

正常来说,在乳制品行业,掌控了奶源就相当于建立了自己的护城河,那为什么国内乳制品行业的上游仅仅只获得了整条产业链20%左右的收入,绝大部分收入被乳制品加工环节拿走了,还不得不被乳制品企业掌控呢?

乳制品产业链

要弄清楚为什么伊利有着超强的奶源掌控力,就必须清楚当时的国情,奶源的具体情况!

第一个,在国内乳制品整个产业链中,养殖业的发展速度相对更慢,涉及的行业更多,而且面临各种各样的原料、技术、资金、土地的短缺,导致上游企业很难快速壮大。

奶牛的养殖涉及牧草种植、饲料加工、育种、原料奶生产等等环节,要获得足够优质的原料奶,就必须在每一个环节都有足够的技术储备。

奶牛养殖需要的牧草,主要是苜蓿和燕麦草。

我们国内的苜蓿草大多数依旧只属于一级和二级,而进口的苜蓿都达到了优级和一级,导致国内奶牛养殖企业依旧需要从国外进口优质的苜蓿草,并为此支付比国产苜蓿草高出接近300块/吨的价格。

燕麦草虽然国内发展比较快,产量也不低,但国内更多的是A型燕麦草,含8%以上的粗蛋白质,而含15%以上水溶性碳水化合物的B型燕麦草,在国内产能严重不足,基本上依赖进口,绝大部分来自于澳大利亚。如果要扩大产量,以目前的亩产水平,至少需要50万亩以上的土地,而且最好是高海拔的,低海拔很难种出好的燕麦草。

而且,这两种牧草的种子,也有一定的比例需要依赖进口。

除了苜蓿草和燕麦草之外,粗饲料的另一个重要组成就是玉米青贮,这个目前也有着很大的缺口。

如果根据当前牛羊存栏量计算,需要占用的农地面积至少需要1亿亩。目前缺乏官方公布数据,网上数据是国内目前种植面积是介于5000-7500万亩之间。这种短缺,导致玉米青贮的价格相对较高。

除了粗饲料之外,奶牛养殖还需要精饲料和补充饲料。补充饲料主要是酵母类、矿物质类、维生素这些,占比不高,而对于提高奶牛单产量效率更好的精饲料,占比在40-50%左右。

精饲料的主要成分是豆粕和玉米,这些属于大宗商品,价格受外围环境影响较大,国内较大比例依赖进口。由于需求量大,国内产量又不够,同时这两类属于饲料粮,为了保证粮食安全,需要减少使用,最主要的途径还是增加牧草供应。

奶牛养殖原料的短缺,除了本身农业发展慢,技术水平相对较低外,更大的原因可能是我国山地多、平原少,耕地面积占比不高,尤其优质耕地只有40%左右。而人口数量又多,需求量大,导致农产品有较多需要依赖进口。

除了牧草、饲料这一块面临的问题外,奶牛单产量长期处于较低的水平,也就是到了最近几年才达到了国际上相对靠前的水平。按2022年的数据,国内奶牛单产量平均水平是9.2吨,排全世界的第四位。

当然,国内前十的奶牛养殖企业,基本上都达到了世界前列的水平,像优然牧业就达到了11.4吨左右的水平。

对于奶牛单产量来说,有牧草、饲料、疫病防治等这些因素的影响,但最重要的依旧是奶牛育种。

奶牛育种和猪、禽类等繁殖能力高的动物有很大的不同,奶牛属于单胎动物,繁殖效率低,世代间隔长,育种数据的收集难度大,涉及的范围更广,不可能像猪、家禽、农作物一样,广泛展开杂交,利用杂交优势,也不可能培育出新品种,只能在原有群体基础上进行长期系统的样本选育提高。

这种过程是很难提速的,我们国内的选育技术和欧美相比也存在一定的差距,部分企业依旧需要从海外进口奶牛。

牧草种植受海拔、气候等因素的限制,玉米、大豆种植受耕地面积影响,奶牛的养殖也和气候环境有着很大的关系。

奶牛是耐寒不耐热,最适宜的温度是10-15摄氏度,空气相对湿度50%-70%,需要安静的环境,还受风力的影响。基本上超出这些适宜的环境条件,都会导致采食量和产奶量的下降,特别是高温,超出26摄氏度,产奶量下降25%,超过35摄氏度,产奶量下降50%。

能同时满足牧草种植和奶牛饲养这些条件的地理位置,国内还真不算多,基本上集中在东北、西北和华北。

因此,奶牛养殖的原材料价格更高,奶牛单产量、技术水平相对较低,加上奶源地集中在北部,需要长距离运输等等,原料奶的生产成本比欧美高出2倍左右,也就导致国内消费者不可能像欧美一样,用比饮用水更低的价格来喝牛奶。

第二个,国内经济近几十年高速发展,消费水平逐步提高,对于牛奶的需求也快速增长,而奶牛养殖企业的发展速度难以匹配这种需求的增长,进而弱化了在产业链的位置。

如果像欧美一样,养殖业都是发展了百年以上。和其余行业的成长,以及消费者经济水平较为同步,上游企业具备奶源优势,同时又建立了奶业合作社,在产业链中相较于乳制品加工环节具备强势地位。后端的销售环节,又有像沃尔玛、亚马逊等等大型销售渠道,发展非常迅速,更加强势。

这种两头都强势的地位,导致中间的乳制品加工环节只能获取相对微薄的利润,甚至有些只能做一些贴牌产品。而且,奶牛养殖企业还可以直接销售乳制品给消费者,更加弱化了乳制品加工企业的地位。

国内奶牛养殖业也就发展了最近这几十年,原材料、技术、资金、设备、适宜的土地等等方面的限制,也不像猪和家禽类养殖业,很难形成规模较大的养殖企业。

而处于产业链中间环节的乳制品加工企业,特别是伊利和蒙牛,借助国外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尤其是常温包装,快速扩大了在全国的影响力。这种发展速度,也就和国内消费者对乳制品需求的快速增长相匹配,进而掌控了绝大部分需求,建立了全国性的乳制品品牌。

因此,这种全国性的乳制品企业,不管是相较于上游的奶源,还是相较于下游的销售渠道,都处于强势地位。而且这些企业壮大后,拥有了资金、人才、设备等各方面的优势,进而通过自建和收购,掌控了国内大部分优质奶源,把业务进一步延伸到上游。

伊利目前自建和合作的牧场已经接近1500座,假设都是百头以上规模的牧场,如果按内蒙古2022年百头以上存栏量的养殖场567个,产奶量占全国18.5%来换算,预计全国百头以上奶牛存栏量的牧场数量3065座;如果同时假设内蒙古大型牧场数量更多,降低这个占比5%来换算,预计数量是4200座。

根据这个换算结果,可以大概预计伊利自建和合作的牧场数量占全国的比例为35.7%-48.9%之间,这个和目前伊利在乳制品行业的市占率区间也比较匹配。

在这些奶源里面,目前国内市占率第一的原料奶供应商优然牧业,以前就是伊利的子公司,后面PAG增资后,伊利就不再是大股东,也就没有并表优然牧业的数据。

优然牧业近几年还收购了恒天然牧场、赛科星等公司,成为国内唯一一家覆盖乳业上游全产业链的行业企业,业务覆盖育种、草业、饲料、奶牛养殖、产业链交易中心。

根据优然牧业和伊利的协议,70%以上的原料奶是必须供应给伊利,大概占伊利原料奶采购量的25%左右。伊利目前采购的特色生鲜乳(A2、DHA、娟珊、有机等等),有90%以上是来自于优然牧业。

不仅如此,优然牧业的饲料、育种等业务的收入,有60%来自于给伊利提供原料奶的供应商。同时,优然牧业的养殖基地布局,也都是围绕下游客户伊利的需求来进行的。

可以说,优然牧业是完全被绑在伊利这条船上。

同时,原料奶的保质期非常短,导致运输半径有限。为了确保品质,生产完成后,需要快速低温保存,通过奶罐车或者管道直接运送到加工厂,基本上养殖场离加工厂的最大距离尽量不能超过100公里。

就像汽车玻璃围绕汽车厂一样,养殖厂只能围绕乳制品加工企业来布局。而且,伊利把这种模式更加扩大了,形成了以乳制品加工企业为中心,集奶牛养殖、饲草种植、饲料加工、包装印刷、生物医药、物流物联为一体的“1+6”奶业全产业链集群,目前为止在内蒙古实施了3个这样的集群。

这种特性,加上上游奶源企业的分散,让伊利这种大企业具备更加强势的地位,上游奶源更加离不开它。

本来,2016-2017年之间,伊利有机会更进一步的掌控更多的优质奶源。

在2016年的时候,伊利准备融资收购中国圣牧,这个国内最大的有机牧场企业,进一步扩大自己的奶源。但是2017年突然公告说没收到商务部反垄断局的批准,终止收购,商务部很快澄清说已经做出了决定,没有禁止这个收购。当然,即便商务部澄清,伊利也没有重启收购,放弃了收购全国排行第五奶源企业的机会。

大概一年多以后,蒙牛公告说和圣牧谈好了收购,最终2019年完成收购,中国圣牧正式归入蒙牛旗下。不过,好在2021年伊利收购了中地乳业,这个全国20强之一,也算是某种程度上弥补了一点吧。

除了产业链中的强势地位之外,为了更加深度的掌控产业链,伊利通过技术服务、资金支持、优质饲草、奶牛品质、风险共担、产业带动7个方面,和上下游建立了“利益共同体”。截至2021年底,伊利累计提供了900多亿的金融支持给上下游的合作企业。

伊利在这种利益联结方面,应该是整个乳制品行业里面,做的最彻底的。这也是伊利的财报中,会有应收贷款、应收款保理,还有大量担保业务的主要原因。

可以说,在乳制品行业,奶源属于相对稀缺的资源,掌控了奶源就不缺乏再来一次的机会,从而也阻挡了大部分食品饮料巨头的进入。

0 阅读:12

俏哥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