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杭州马拉松工作人员引导失误导致冠军变亚军”的消息引发热议。杭州马拉松组委会披露,此事系裁判员做手势指挥摩托车分流,引起紧跟其后的两名运动员误判。
然而部分参赛选手则表示,此次“组织方路线引导有问题,终点也很混乱。普通参赛者大多跟随大部队,但第一第二名需要很强的引导”。
其实,近年来国内各地马拉松赛事如火如荼,去非梳理了一下相关媒体报道,2023年全国范围内共举办了622场马拉松、半程马拉松赛事。
中国田径协会发布的《2018中国马拉松大数据分析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底,全国共举办马拉松及相关运动赛事(路跑赛事800人以上规模,越野跑及其他300人以上规模)1581场,累计参赛人次583万。
尤为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国内各地马拉松赛事的影响越来越大,投入的资金越来越多,奖金也是水涨船高,吸引了非洲许多黑人选手前来淘金。或许大家都会发现,近年来全国各地举办的各种马拉松赛事的冠军,基本上都会被非洲选手所获得。
或许正是因为看到了其中的商机,如今国内的马拉松赛事已成为了一种产业。据圈内相关人士透露,为了攫取其中巨大利益,国内甚至有专门猎头来物色非洲运动员到国内来参加比赛,运动员所获奖金则进行抽头。
而那些非洲运动员而言,自然是何乐而不为,反正到哪就是跑一下,跑本来就是他们的职业。
而对于主办方,因为有了非洲运动员的参赛,也可以借机提高赛事的知名度,扩大所谓的国际影响力,这一点,也是主办方乐意看到的。
正是在这种思维的主导之下,各地马拉松赛事已经沦为了非洲运动员的捞金赛,各种乱象频发也就不足为奇了。许多赛事,非但没有提升一座城市的正面形象,反而给一座城市增添了不少负面影响。对此,我们不能不保持足够的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