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性极好的人,可惜遇到了孟子和《大学》,结果“想”成了阿Q

历史中的科学原理 2024-06-17 11:57:39

众所周知,剃着板寸头、眼神犀利、一脸严峻的鲁迅往往给人一种不好惹的刻板印象:话难说、脸难看、牢骚颇多估计是鲁迅的标配风评。实际了解鲁迅为人的人都知道,鲁迅非常幽默,而且还很有耐心。

当别人都众口一词批评小孩时,鲁迅往往非常难得地想到了小孩存在的难处,进而亲身体验为其解围;当一个街头无赖听闻鲁迅在“打造”国民大师的人设,特别“给面子”穿了一双鞋跑到鲁迅的卧室,双腿一扬躺在了鲁迅的床上,头也不回地吩咐鲁迅去帮他补鞋。待鲁迅拎着补好的鞋返回时,这无赖还满腹牢骚埋怨鲁迅回来慢了。

这或许就是“圣人”的难处吧,虽然你并不是有意想成为国民大师,但你出了名难免有人嫉妒,地痞者找到了折磨人的借口,上门让你修鞋你还真不知如何是好。修鞋是小,有损名声是大,只能忍了。

虽然生活中的鲁迅极其“温柔”且善解人意,但很明显很多时候,这个看着就不像好人的人不是个能克制的人,故而鲁迅笔下的文章多为批判之言,尤其是对中国自古而来的糟粕文化,鲁迅逮着一顿狠批,阿Q精神算是其中的“佼佼者”。

鲁迅笔下的阿Q:眼界低但善于精神胜利法

鲁迅笔下的阿Q,是一个妥妥的浪子,一无正当职业,二无生存技能,三无安家居所,只有一个公用的土谷祠可以容身。换做正常人,阿Q应当自己认清现实,努力工作,踏实生活,应该能够换来一片赞誉之声。

可是就这么一个“三无”人员,偏偏好吃懒做不说,而且虚荣心大的不得了,秉承了中华老祖宗的追求:凡事都想要对方高看一眼。为此经常去人多的地方喝酒,瞅准机会就开始吹牛,说自己与阔佬沾亲带故,好得到酒友们的“新敬畏”。

结果可想而知:被阔佬当街狠狠羞辱了一顿,直言他“不配姓赵”;街上被几个流氓地痞逮着了,不由分说揪着他脑后的辫子朝着墙壁撞去,砰砰作响;就连寺庙的尼姑见了阿Q,都要骂一声“断子绝孙”……生活中的阿Q可谓失败到了极点。

此时的阿Q怎么想的呢?他依然开心快乐,到处游手好闲。自己想要打造的高人一等的目标,而现实中却比蝼蚁还贱的苦命,二者之间存在的巨大鸿沟,阿Q又是如何填补的呢?鲁迅写的非常好:想,穷极一切去想,最后想出了一个“绝学”——精神胜利法。

被人拽着辫子撞了头,吃了巨亏,阿Q便想自己是老子,地痞是儿子,儿子打老子天打五雷轰。这么一想,阿Q胜利了,又开心快乐了;当尼姑咒骂自己“断子绝孙”,阿Q却通过摸了对方圆润的脑袋占了便宜,再次获得了精神上的“巨大胜利”。

王阳明:悟性这么好的一个人,可惜遇到了孟子和《大学》,“想”成了阿Q

再理一下,阿Q的精神胜利法之所以能够取得“白日梦”般的“成功”,主要基于两点:一是逃避现实,遁入了精神世界的空门中,在自己脑海中当然是自己最大;二是眼界狭小,自我封闭。阿Q想象能力最强的时间段是他呆在土谷祠中,面对周遭家徒四壁的赤贫环境,阿Q的眼界也仅停留在如何打造一间像样的“土谷祠”,而不是别墅。

如今想来,鲁迅虽然讽刺阿Q,他何尝不是在讽刺中国自古以来的想象文化——完全沉醉于人心而逃避现实。这种想象文化的代表就是王阳明。

客观评述,就个人能力素质而言,王阳明堪称出类拔萃,什么东西一学就会,相比于传统书生的“手无缚鸡之力”,王阳明能文能武,带着残破不全的大明军队打赢了一个又一个胜利,受封“大明军神”的称号;打仗之余,开班讲学,学徒者众,教学能力绝不亚于“万世师表”的孔子。

很可惜,悟性这么好的一个人,偏偏生在了那个“治人”的年代,又偏偏遇到了《孟子》和《大学》这两本专注于“人心和道德”的书,使得他的视野大大被限制在了想象世界中。《王阳明全集》中经常出现的话是:王阳明常常关起门来,冥思苦想……我看了都捉急。

具体想的是什么呢?答案让人大跌眼镜:《大学》中的一句话该怎么解读。比如“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王阳明就想了无数个日日夜夜。后来有一天终于想明白了,三更半夜兴奋得跳了起来,并且用近乎癫狂的语言跟他的仆人说个不停。

在今人的我看来非常奇怪:这有什么好冥思苦想的?《大学》作为儒学经典之一,无非是站在统治阶级角度让底下臣民“自给自足”,不要想着伸手找统治阶级索取。而作为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士大夫更要做出表率,如果做得好就是位列“圣人”了。

估计是王阳明花费了无数个日日夜夜揣摩出了统治阶级的心思,这让他非常开心,故而后期他朝着这条“歧途”义无反顾地走了下去。

但在那个没有机器、生产力贫乏的年代,单靠个人何以能够立足?用《吕氏春秋》的话来说:个人的力量无法生存,但汇聚成江海便能“服狡虫、制禽兽”。可是《大学》又要求自己“吾性自足,不假外求”。接下来该怎么办呢?

很显然,与阿Q一样,王阳明也想到了精神胜利法。纵使我现实世界中奈你不何,那我就在精神世界中打败你。所以王阳明朝着“吾心便是宇宙”、“心外无物”的想象世界中大踏步前行,也就不足为奇了。真是太可惜了。

再次感叹:王阳明悟性极好的一个人,可惜遇到了孟子和《大学》,结果“想”成了阿Q。换做今日的大视野和各行各业的百花齐放,王阳明必能做一番大事业,推动人类文明实实在在大踏步前进。

0 阅读: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