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少见中国男人娶欧洲女人,问其原因,男人们直呼受不了

谈谈旧历史 2024-06-04 20:26:55

前言

在这个时代迅速发展的社会,人民的生活质量提升的同时,眼界也得到了大发展。在择偶方向上,也不再像之前那样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大家都有了自由恋爱的权利,跨国婚姻甚至成为了一种新的婚恋观念。许多人都通过工作,学习等各种机会结识到异国他乡的伴侣。

然而在这些异国美女中,却从来没有发现过欧洲姑娘,明明是金发碧眼大长腿的小美女们,为什么中国男人在面对她们时却直呼受不了?我们可以从这几个方面找到答案。

一、生活习惯的差异

在中国,一直都是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古代人的习惯一直传承到现在,但是现在大家不用天一黑就回家睡觉,拥有了丰富的夜生活,在保证休息时间的同时,丰富我们的平时生活。并且随时都可以看到我们在生活中的松弛感,上班时大部分职业都没有固定的服装要求,夏天甚至可以穿着大裤衩上班,十分的随性自在。但是这种着装又并不是邋遢,舒适中带着干净,有一种自带的精气神。

而在欧洲,他们更多时候习惯在大早上活动,几乎没有夜生活。晚上稍微晚一点,甚至连车都打不到,生活虽然没有固定的规律,好像有永远用不完的精力,但是却有着严格的宵禁,这和我们国家古代的生活方式简直是一样的了,如果来到中国以后,可能作息方面除了时差以外,还要从方式上再进行调整。着装方面有一点刻板,经常看到外国电影里大家西装革履的样子,很酷很板正,如果让欧洲姑娘来到中国,看到大街上的裤衩拖鞋,可能会觉得很惊讶,需要一段时间才能适应呢。

二、饮食习惯的差异

中国饮食文化博大精深,讲究一个“色香味俱全”,在食材的搭配和制作手法上非常注重,只是简单的一个“菜”,就能衍生出八大菜系,每一个都有自己的代表和特色。非常注重食物带给人的味觉体验,原本难以下咽甚至不忍直视的东西,在中国人精湛的厨艺和处理食材的手法上,都能变成一道美味的菜肴,例如折耳根和牛瘪火锅,都是最好的证明。中国人对每一餐都是极为重视的程度,早餐一定要吃好,包子小米粥豆浆油条;午餐一定要吃饱,各种面条米饭麻辣烫炒菜,花样多的人数不过来;晚餐更是体现出一个人对生活和养生的态度,搭配均衡分量恰当。一日三餐下来抵得过一个小型的工程量。

而欧洲人的早餐一般都是面包牛奶加果酱这老三样,很多食材只采用最原始的烹饪方式,煮一煮加上一点调味料就好了,他们不太在乎色香味,只要能吃饱,风格上甚至更野性,牛排只吃五分熟,三分熟的都有,家里的厨房甚至都没怎么用过,过年过节和庆祝活动时也都是一些甜点披萨烤鸡,这些不需要复杂工艺只要一个烤箱就能搞定的东西。

而且饮食习惯上主打一个随意,什么时候饿了什么时候吃,不分早午晚,连一日三餐都不一定按时吃的,又偏爱一些肉类,妥妥的肉食动物,中国人注重饮食健康,作为劳动人民的我们更喜欢馒头米饭这些吃了营养又抗饿的,并且非常擅长荤素搭配,来保证人体的营养均衡,如果要欧洲女孩们适应这样的生活,刚开始肯定会觉得新鲜,但是时间长了自然是习惯不了的。

三、消费习惯的差异

中国人一生都在讲究“节俭”两个字。从小我们就学习课本上的“由奢入俭难,由俭入奢易”,过年的压岁钱爸妈要存起来,每周的零花钱要省点花,存钱罐更是我们小时候人手一个的。为了省钱人们还专门成立了理财基金会,人人嘴里都念叨着“你不理财,财不理你”,非常注重理财和投资,避免一切过度消费的行为产生。孩子上学也是一笔大开销,从毕业到结婚生子都是家长的责任,负担起家庭的整体经济状况是每一个中国男人的责任,于是他们的消费观念更加的理性和保守。

恰恰是我们从小就学会的节约,让我们在遇到一些突发事情的时候可以得到缓和的机会。前几年的疫情期间,封城,居家办公,耽误了多少社会经济的发展,然而火神山医院在短时间内建造,医用设施俱全,恢复生产之后就像雨后春笋一样,国民经济GDP迅速回升,这些都和我们平时看不上甚至抵触的节约带来的。

而欧洲人崇尚的思想是自由开放的,包括经济消费,他们更注重的是精神上的富足,在资金足够的情况下满足自己的需求才是最重要的。自由的民风加上观念的不同,让他们有一种“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感觉,不会攒钱更不懂得控制消费,只追求当下的精神富足,这种消费观念上的差异,很容易让对方在生活和经济管理方面产生分歧,影响两人的关系。

这种差异体现在国家发展方面更是明显。疫情席卷的不止是中国还有世界,但是当欧洲资本主义面临这场灾难时,却有很多的中产家庭都面临着破产和工厂倒闭的情况,精神上的富足是需要经济支持的,失去了这些却没有多余的金钱来保证经济运转,基本的生活甚至都保证不了,哪里还谈什么精神世界呢?

四、思想观念的差异

中国的女性力量一直都是“以柔克刚”,她们看似是弱小群体,但是却很坚韧。古代有著名的花木兰从军,穆桂英挂帅,现在有很多的女博士女强人,屠呦呦董明珠等,她们的身上都蕴含着女性的独特力量,作为中国女性,从小就被教育要有集体意识和归属感,我们的家庭离不开每一个成员,同样我们的国家也离不开我们的每一个成员。

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女性的力量被越来越多的人看见,改革开放时期的“妇女能顶半边天”,到现在的“妇女撑起自己的一片天”,中国女性虽然依旧是属于家庭的,但更多的时候是属于自己的,法律上也规定了“男女平等”,任何权益都不应该给因为性别而区分。处在同一个思想教育之下的中国男性和女性,更懂得配合和归属的感觉,两个人组建了一个家庭,就会为了它去共同努力,共同维护好这个小家,才能建设更好的国家。

而欧洲女孩们在感情上太过理性,甚至是冷血和自私,不被所谓的家庭和爱情所束缚,即使对一个人再喜欢,只要他阻挡了自己发展的脚步,她们都能毫不犹豫的开始新生活。在欧洲思想中,由于对女性十分的宽容,支持女性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实现自身价值,而不是一个家庭主妇,某个人的附属品。这样的思想固然是没错,但是太过强调个体,就会失去集体意识,组建了一个家庭依旧只想着自己的话,那必然不会走的长远。

五、差异形成的原因

究其根本,这些差异的原因是怎么形成的呢?其实不止是地域文化的区别,更多的还是因为一个国家的发展决定了思想上的进步。欧洲大部分都是资本主义国家,十六世纪开始,欧洲开始了资本主义时期,那个时候就已经开始追求经济和人权上的自由,而那时的中国还在深受明朝儒家思想的教育;等到工业革命的开始,欧洲进入到经济快速发展时期,我们国家还在大清朝,国民们沉浸在康乾盛世的社会背景中,从来没有想过大清之外还有世界,裹小脚和盲婚哑嫁的习俗正在荼毒中国女性,而欧洲女孩子们已经开始自由恋爱,拥有了追求自主的权利。

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不再闭关锁国,经济和思想都在飞速发展,女孩们更不是依附某个人的菟丝花,她们看似不如欧洲女性思想独立,但是在其他方面却比她们更加独立坚韧,也有很多的中国女孩嫁到异国他乡去,她们就像一颗生命力顽强的白杨树,到哪里都能被接纳,扎根在那片土地上。

总结

虽然在很多方面,中国男性和欧洲姑娘之间都不是合适的选择,但是随着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只要两个人真心相爱,互相包容接纳,织女和牛郎隔着银河都能相见,国界和文化差异根本就不是问题。

0 阅读:0

谈谈旧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